第四十七章 人人平等
貔貅2025-07-02 18:062,038

朱掌柜的没想到李云这么看得起他,连忙道:“只怕我能力不足,辜负都头信任。”

  “不妨事,一切都在摸索中,我也没找到好办法。你可以试着做做,实在不行,咱们再调整。”

  柳安哈哈大笑:“一个反贼,一个奸商。”

  李云翻白眼:“还有个老儒。”

  柳安自得其乐,“老夫也就这么点本事。造反的本事是没有,不过教书还成。”

  三人随即开始闲聊,柳安十分好奇,道:“那日 你去赴宴,为何会动杀心?我听说他们要给你五百两银子。这是把你当成自己人了。”

  李云摇头:“他们是把我当成一条狗,只不过我这条狗的骨头比较贵。”

  柳安哈哈大笑:“你倒是有自知之明。”

  李云叹息:“起事还是有些仓促,准备不足,导致出很多问题。”

  “我看你的行政,莫非你是复古派?竟然将土地分给农民。这不就是以前的井田吗?”

  李云笑着摇头:“怎么会是井田呢?”

  “那分田只是为了收买民心?”

  “那也不是。”

  “那是为何?自古以来,打出均田旗号的人数不胜数,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你为何还要打出来这个旗号?”

  李云给自己也倒杯酒,道:“柳先生,我来问你,这天底下最值钱的是什么?”

  “土地?”

  “那你可知道它为何值钱?”

  柳安摇头,这问题初听简单,但仔细一想就没办法回答,土地值钱似乎根植于人们的观念中,到底为啥值这么多钱,谁也说不明白。

  李云道:“这其实涉及到一种学问,叫社会学。社会学,顾名思义,研究的就是人类的社会,人们为何要组成这么个国家,又为何会产生士农工商四民?”

  “咦?还有这样的学问?研究这个,是要做反贼吗?”

  “若是研究精通,做个反贼自然不在话下。”李云笑着说,“不过我想说的是土地的属性问题。社会学中,将人类创造财富的过程,分为几个方面。

  首先是劳动者,其次是生产资料,两者结合就能创造社会财富。劳动者不必说,生产资料却大有学问,以农民种地为例,农民是劳动者,生产资料就是土地、种子、农具、耕牛等等。

  由此可见,土地就是价值最大的生产资料。”

  李云摇摇头,接着又说:“正因为如此,所以历朝历代,土地兼并之祸,屡禁不止,这是人性,是天然规律,也就是天道,任何制度都只能阻止一时。

  所以这就是历朝历代屡禁不止的原因。就好像水往低处流一样,无论你如何做,也只能阻挡片刻,最终还是要往低处流。”

  柳安直乐,“有意思,没想到还能从这方面解读。”

  “要想阻止,也不是没办法,那就是直接禁止土地买卖,所有买卖朝廷全然不承认,这倒是一劳永逸解决问题,然而还有个大问题,那就是几亩土地显然没办法养活人。

  而且越是到王朝末期,人口就会越多,土地产出没办法养活人。到最后还是走到兼并老路上去。”

  李云起身,踱步到栏杆旁,道:“所以,土地才值钱。因为这是经久不变的东西,无论如何,这块土地他都能产出财富,只要你肯付出劳动。”

  “你找到了解决办法?”

  “是的,有办法解决,假如一亩地可以养活一家老小五六口,这土地还值钱吗?”

  “这可能吗?”

  李云笑笑:“暂时看不可能。不过也说不准,还有种办法,那就是向外扩张。老祖宗仅仅只占据黄河流域土地,后来不断吞并扩张,至今南至南海,北至大漠,都是老祖宗为我们打下来的江山。

  我等儿孙,为了繁衍,为何不可以继续向外扩张呢?无非道路远,生存艰辛。我听说吕宋一带,一年三熟。那里的人们还处在刀耕火种时代。

  原因很简单,没必要。既然随便撒点种子就能收获许多粮食,为何还要费力耕种?这等土地若是落入我等手中,能养活多少人?!”

  柳安听得呆了,道:“这是真的吗?”

  “真假其实并不重要,我坚信,除了土地兼并,还有更好的办法来增加财富。我们还有更好的办法生存。所以才打出这个口号。”

  柳安叹息:“我还以为你年轻不知事,原来你想的竟然如此深远。虽然我不知真假,但就冲你这份心思,也值得我钦佩。”

  李云重新坐回,“当日宴会,我便是被那几个员外刺激到。他视所有人为草芥,唯独他尊贵无比。这样的人,我不屑与之为伍。”

  “历来读书人都受优待,而且国家也离不开读书人,他们这想法也不能算错。”

  李云大声道:“错啦,而且大错特错!人人生而平等。”

  “这怎么可能?王子出生,怎么好跟平民相比?”

  “王子出身高贵。但说到底,这高贵的出身是怎么来的?就说当今皇帝,他出生起,便是皇子,但高祖皇帝时不也是个碌碌无为的军官吗?”

  李云笑着又问道:“既然他出身高贵,那为何他的高祖就不高贵了呢?这是不是说明,高贵与否,是时刻变化的?与真正出身,只怕没什么关系。”

  柳安陷入沉思,这个逻辑上确实说不通,好像有BUG。

  与柳安的一番对话,是李云清楚阐释自己理念的一次对话,也是唯一一次,这件事后来被柳安记录在自己的文集中。

  后世研究李云的思想,这篇文章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这种思潮,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但这并不是国朝有人第一次提出这样的看法。

  相反,在江浙一带,因为工商业发展,其实已经产生了这种思潮,只不过影响最大的,就是李云了。

  当然这都是后话。

  朱掌柜的也是读书人,当时听了那场对话,回去后想了一夜。次日见到李云时还是黑眼圈。他奉命组建了青山商社,吸纳诸多成员。

  这是种半官方性质的商社,李云命他们出去收购紧缺物资,而贩卖青山特产,这其中包括竹纸。

继续阅读:第四十八章 合作社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草莽皇子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