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江波站在一处报刊亭门口。他原本只是想假装看报纸,但头版头条上的新闻引起他的注意,他一边用余光继续盯梢不远处的一栋老房子一边读起头条文章。
文章上报道了发生在昨晚八点左右明室茶楼的一桩命案,死者是富豪沈常宏。裴江波想起几天前才刚死了个有钱人费叶聪,正想着怎么最近有钱人都这么倒霉,关键词“雷力坤”进入视线。裴江波当然认识雷力坤,他是鲍礼杰当年的大哥。鲍礼杰就是因为结识了雷力坤——据鲍礼杰自己说是为雷力坤挡了一颗子弹——,后来才平步青云。
可是小弟死了,大哥做了什么?大哥什么都没做,连死因都没调查清楚。这样的大哥可不是好大哥。在裴江波眼里雷力坤没有江湖义气。现在雷力坤卷入凶杀案,是其中一名嫌疑人,裴江波暗暗嘀咕一句“活该”。不过裴江波并不认为雷力坤是凶手,因为他觉得一个大佬还不至于亲自动手杀人,还蠢到被人瞧见。
裴江波想起昨天发生在皮昊国家的事,要不是他提前知道皮家兄弟有一把枪、费叶聪很有可能就死于皮昊国弟弟的枪下,他今天看到沈常宏被杀的新闻,他会误以为新辉出了一个专门杀富豪的连环杀人犯。
文章读完,裴江波的余光扫到一个男人从老房子里走出来,他将报纸往胳肢窝一夹,跟了上去。
史源跟着潘忠玉和韩振邦走进审讯室,雷力坤已经在里面。这次审讯雷力坤的是两个正副支队长,史源坐在一边旁听,隔壁观察室里挤满了一队和二队的警察,吕信光就站在最前面。
雷力坤坐在那审讯椅上,从容镇定。主审人韩振邦的问题全在史源的预料之中,雷力坤将他在明室茶楼里发生的事娓娓道来,这与他昨晚在书房里说的内容如出一辙,也与史源预想的相差无几。
这番言辞要说是谎言,那编造得真是无懈可击,所有言行都合乎逻辑。尤其当他说到返回包间是为了拿回女儿送他的打火机时,史源竟生出一丝荒唐的怜悯,觉得他挺倒霉。抛开他黑社会的背景,他就是一个普通的父亲。一个父亲想要找回女儿送的打火机,结果摊上了一桩人命案,听上去真是引人同情。
同情的因素或许还有雷力坤的衰老。他这父亲的形象要是放在他年轻桀骜不驯时,不够有说服力,可放在现在就不一样了。如今雷力坤年近五十,背部线条因地心引力弯曲,脸上的皱纹和老人斑结伴出现,头发显然是染黑的,发根的白色依稀可见。尽管他眼神中依然充满警惕和狐疑,但那反而显得他内心缺乏安全感,威慑力大不如从前。如果他的名字不叫“雷力坤”,你会完全相信这个中老年男人的话,并为之叫屈。
史源突然想起宋宁在车上说的话,衰老会使一个帝王昏聩。或许对这些曾经叱咤风云的黑社会大佬来说,比起被警察抓捕或被仇家暗杀,无情的衰老和被遗忘,从某种角度来说,才是他们最无法忍受的。
审讯进行了两个小时,韩振邦翻来覆去,变着法地重复了许多问题。雷力坤倒也不厌烦,有问必答。其实在进行到一半时,史源隐隐觉得雷力坤已经发觉警方并没有掌握他实质性的杀人证据。警方越是穷追不舍,他越感到安全。
他一直声称无罪,没有杀人。“我第一次离开包间的时候沈常宏还活着,等我第二次进去时他已经死了。我离开那个包间至少有一分钟,凶手就是那个时候潜入包间杀了沈常宏,我敢肯定。你们应该去抓真凶,而不是我。现在你们一没有人证证明我杀了人,二没有物证,三没有监控,就凭一个女人看到我在沈常宏身边就说我杀人,你们警察疯了吧?”
雷力坤这话说得没错。所以在审讯后半程,雷力坤安全感重新回来,面相又变成了当初那令人作呕的黑社会老大嘴脸。
反观潘忠玉和韩振邦,两人的情形刚好与雷力坤相反。审讯一开始,两人志得意满,步步紧逼,抛出的问题犀利致命,但到了后期,颓势显现,有点粮草殆尽的感觉。
这三个人放一起,竟有一种此消彼长的平衡感。史源知道在潘忠玉的办公室档案柜里,放了一排与雷力坤有关的卷宗。
最了解你的人有时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敌人。这个世界上除了雷力坤自己,可能只有潘忠玉和韩振邦能把雷力坤的发家史说清楚。但其实连他们也不能说全,因为雷力坤早在他们当警察之前就已经是帮派头目,那帮派就叫力豪帮。那是一九七四年,雷力坤二十岁,从农村带着一帮小弟来城市闯荡。有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当时韩振邦十五岁,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差点误入歧途和几个朋友加入力豪帮。韩振邦与雷力坤最早的一面之缘就在他十五岁时,不过雷力坤早已忘记。
黑洞不是一天生成。当警方注意到雷力坤时,他的势力已经盘根错节。在那个兵比贼少、没有监控、犯罪成本低、野蛮粗放的年代,黑恶势力猖獗。其实那时的雷力坤还不是狠角色,比他心狠手辣的人多了去了,杀人放火抢劫,二十岁的雷力坤都没沾边,他到鼓山区市区只做了一件事——偷盗。没错,他就是靠着偷盗发家的,他相信积少成多的道理。但他的偷盗与普通的小偷偷东西不同,他是团伙作案,有组织有规划的偷盗,他训练了一支偷盗队伍,有专门的人踩点、盯梢、开锁、入室行窃、分赃、金蝉脱壳……不仅如此,他还会专门瞄准有钱人,精准定位,趁机敲诈,比如那些有外遇的有钱男人,就很容易设局诈骗。
待到雷力坤靠着偷盗积累第一批原始资金后,立刻金盆洗手——那时已经有一些犯罪团伙开始效仿,雷力坤知道一旦偷盗团伙大规模兴起,必定被警方严打。雷力坤的预判是对的,警方后来打掉了多个偷盗团伙,但雷力坤早已“转行”。此时八十年代来临,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比七十年代上了一个台阶,雷力坤在黄赌毒三个赚快钱的渠道中选择了赌,由于手握原始资金,他又在赌的基础上放高利贷,钱就像滚雪球一般快速积累。不得不说,年轻时的雷力坤组织能力、执行能力和头脑都是一流的。当其他犯罪团伙、社团帮派只顾眼前利益,投机取巧,今朝有酒今朝醉,不懂得规避风险,连最起码的管理都谈不上的时候,雷力坤已经知道分等级、立帮规、奖罚分明、招贤纳士……做精细化社团管理,力豪帮俨然一个公司体系。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雷力坤不知又从哪里学来了一套“公司壮大”的方案:搞帮派兼并和垄断市场。雷力坤用了两个招数把新辉带入腥风血雨:暗杀和举报。江湖传闻就是在那个时期,雷力坤遭遇过一次最隐蔽最危险的暗杀,差点丧命。但他还是命大,活了下来,并且在九十年代中期一家独大,成为新辉最大的黑社会老大。
之后雷力坤大搞娱乐产业,干净的不干净的钱一起赚。
在雷力坤逐步壮大的过程中,潘忠玉和韩振邦曾经有过两次机会握有实质证据可以实施抓捕,但都在临门一脚出了岔子:一次是证人“自杀”;另一次是有人来“自首”。
如今第三次机会降临,可是随着审讯的进行,两人发现这机会又将是镜花水月,他们心中无比窝火。
审讯临近尾声,韩振邦突然转身对史源说道:“你还有什么想要问的?”
这话说的无奈、郁闷,甚至还有一丝乞求的意味。
“有。”史源回答。
“问。”韩振邦言简意赅。
史源点头看向雷力坤:“你有没有动过尸体?”
“没动过,我就碰了一下他的衣服,沾到血的刹那就打住了。”
“我问完了。”
闻言,韩振邦差点没用眼神杀死史源:就这?
史源略感尴尬,但他确实没什么好问的了,该问的不该问的韩振邦都问过了,好比韩振邦让雷力坤讲他女儿送他打火机的故事,但这故事说实话与本案关系不大。
最后,雷力坤大摇大摆走出了审讯室、走出了公安局,他的律师甚至没开口说过一句话,又陪着他坐上他的奔驰车,与他的保镖,还有杨浩一起回家了。
不过在杨浩陪同雷力坤走出公安局大楼时,他回过头看了一眼目送他与雷力坤等人离去的一众警察,史源也在其中。他朝史源招了招手,含着微笑动了一下嘴巴,仿佛在说:谢谢。
在这个瞬间,史源觉得杨浩彻底变成了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