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白推开病房门时,周医生正靠在床头,望着窗外的梧桐树出神。
听见脚步声,他缓缓转过头,氧气面罩下露出一个虚弱的微笑。
“你来了。”
他的声音很轻。
“东西……拿到了?”
苏白点点头,在床边的椅子坐下。
午后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白色床单上划出光影。
“我妻子她……”
“她很安全,住在朋友家。”
周医生松了口气,目光重新投向窗外。
“那棵梧桐树,我年轻时就在那儿了。看着它从树苗长到这么高……”
护士进来换药,检查输液管。
等她离开后,周医生突然说。
“医院要改制了。”
“改制?”
“说是引进社会资本,提高运营效率。”
周医生咳嗽了几声。
“其实就是要把医院卖给私人集团。”
苏白注意到床头柜上放着一份医院简报,头版报道着“医疗体制改革新举措”。
“哪个集团?”
周医生摇摇头。
“还不清楚。但改制后,第一件事就是裁员,然后就是涨价。”
这时,病房电视正在播放本地新闻,画面上市图书馆门前排着长队。
字幕显示。“市图书馆免费开放日,市民踊跃参与。”
“图书馆也要改制了。”
周医生突然说。
“上周来的病人家属说的,以后可能要收费。”
苏白离开医院时,特意绕到市图书馆。
这座有着五十年历史的老建筑前确实排着长队,大多是带着孩子的家长和老年人。
门口贴着公告。因经费不足,下月起调整开放时间,部分服务将收取费用。
一个戴眼镜的老先生正在和工作人员争论。
“图书馆是公共资源,怎么能收费呢?”
工作人员很无奈。
“刘教授,我们也没办法,上面的决定。”
第二天清晨,苏白来到图书馆时,发现门口聚集了更多人。
刘教授举着个手写的牌子。“守护知识净土”。
几个大学生在旁边发传单,号召市民联名反对收费。
“您是苏先生吗?”
一个扎着马尾的女生认出他。
“周医生提起过您。我是他以前的学生,林小雨。”
她领着苏白走进图书馆。
大厅里很安静,只有翻书声和偶尔的咳嗽声。
老人们戴着老花镜在读报,孩子们在儿童区看绘本。
“这里每天要接待上千人。”
林小雨低声说。
“很多老人家在这里一坐就是一天,这是他们唯一的精神寄托。”
她指着阅览区一位正在认真抄写的老爷爷。
“那是陈爷爷,退休教师,每天都来查资料写地方志。”
又指向儿童区。
“那些孩子多半是附近打工者的子女,家里没条件买课外书。”
走到二楼,林小雨推开一间储藏室的门,里面堆满了捆扎好的书籍。
“这些都要处理掉。”
她抚摸着书脊。
“说是为数字化改造腾空间。”
苏白随手翻开一本,是八十年代出版的植物图鉴,书页已经泛黄,但插图依然精美。
“怎么处理?”
“当废纸卖。”
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
图书管理员苦笑着站在门口。
“上面说这些书太旧了,没人看。”
下午,苏白去了文化局。
办事窗口前排着长队,工作人员忙得头也不抬。
“图书馆改制?不清楚,等通知。”
他在公示栏前站了一会儿,看到一份不起眼的招标公告。“市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管理项目”,投标截止日期是下周。
回到家,赵斌已经查到了相关信息。
“中标方大概率是。新知文化集团,专门做教育产业投资。”
“背景?”
“大股东还是沈家。”
赵斌发来股权结构图。
“沈国荣的侄子沈明在操盘。”
第二天,图书馆贴出正式通知。为提升服务水平,将进行三个月闭馆改造。改造期间,读者可办理电子借阅卡,通过手机App阅读电子书。
刘教授在通知前站了很久,最后默默地收起老花镜。
陈爷爷摸着图书馆的大门,喃喃自语。
“我这把年纪,学不会用手机啊……”
林小雨和几个志愿者在图书馆对面摆了张桌子,帮老人登记联名信。
路过的人大多行色匆匆,只有少数人会停下来签个名。
“没用的。”
一个穿西装的中年男子停下脚步。
“改制是大势所趋。”
林小雨认出他。
“沈经理?你们集团已经确定中标了?”
沈明微笑。
“结果还没公布。不过我们确实有个很好的改造方案,会让图书馆焕然一新。”
他看了眼苏白,笑容更深。
“这位是?看起来有点面熟。”
等沈明离开,林小雨低声说。
“他是沈浩的堂弟,留学回来的。新知集团就是他创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