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匈奴在曹操分为五部之后的历史,其实是笔糊涂账。
历史上虽然先后有刘渊、刘猛、刘诰升爰、刘勃勃等势力作乱,而且还都自称是于夫罗、去卑等人的子孙,但大概率是假的。
刘渊自称是刘豹的儿子,但二人的年龄差了有七八十年,甚至更多。刘渊的叔叔刘宣自称是于夫罗的弟弟,但于夫罗的父亲羌渠单于死于188年,到刘渊在304年造反,中间隔了116年,哪怕刘宣是遗腹子,跟着刘渊造反时,也115岁了。
115岁的老人去造反,只能说将人当傻子看。
要知道胡人寿命,本来就短。
所以后人怀疑,刘渊是匈奴杂胡,夺取了南匈奴的权力后,诈称是刘豹的儿子,给自己确定合法性。
或者说刘渊的爹取得南匈奴权力后,诈称自己是刘豹。
甚至有人认为,刘渊是屠各胡(休屠部)。
关键刘豹的祖父羌渠单于就是被屠各胡联合南匈奴内部反对势力,发动政变所杀。
所以历史真的有些讽刺。
当然曹祜并不想管南匈奴的这些烂事。匈奴挛提氏也好,屠各胡也罢,曹祜根本不关心。
他关心只有一件事,就是将匈奴这个民族消化掉。
曹祜不准备扶持刘豹,所以还得在匈奴内部,再重新扶持一个人。
而这个人选,就是曹祜提议的去卑。
这是一个老狐狸。
这次朝觐,去卑是随同呼厨泉一同来的,住在专门的府邸之中。曹老板或许很久就在打呼厨泉的主意,竟然给呼厨泉在邺城修了一座府邸。
而去卑的府邸便在其隔壁。
曹祜只带了几个护卫,便趁着夜色,偷偷潜入到去卑的府中。
去卑今年四十八岁,是匈奴少有的长寿之人,或许是平日里沾染了许多汉家习惯,他和呼厨泉、刘豹几人的寿命都还可以。
去卑本人并不显老,反而看起来精神头十足。
见到曹祜,去卑有些吃惊,毕竟他跟曹祜素无来往。
但紧接着去卑便是狂喜。
这两年刘豹的势力为何压过了呼厨泉,不就是因为他以曹祜为靠山,通过与汉人互市,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又用这些财富,扩充军队,拉拢各部势力。
他若是能交好曹祜,完全可以取代刘豹,成为曹祜新的合作伙伴。
曹祜并不了解去卑,所有也没准备跟他绕圈子。
二人寒暄了几句坐下,曹祜便开门见山。
“右贤王,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只是不知道,匈奴是不是到了需要变的时候?”
曹祜一句话便让惊愕万分的去卑说不出话来。
“大将军,这。”
“右贤王,我祖父与大单于,一见如故,所以有心留他在邺城多住一些日子,让大单于也感受一下我大汉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但是国不可一日无君。
整个匈奴,也需要一个人来主事。关于主事的人选,我大父思索良久,私终没能下定决心,所以安排我来右贤王这里,向右贤王请教。”
去卑是个人精,立刻明白了曹祜的意思。
什么多住一些日子,这就是变相地想把呼厨泉囚禁在邺城。
不过去卑并不在意。
虽然二人是叔侄,可权力场上,不分父子,更何况叔侄呢?
去卑赶紧说道:“大将军,这是好事。
人道我匈奴茹毛饮血,乃塞外蛮夷,可实际上,我匈奴入塞百年,学习汉家文化、礼仪,移风易俗,早已将自己当作了汉人。
现在魏王将大单于留在邺城,陪伴魏王,是对我匈奴的看重与信赖,我等皆是与有荣焉。”
“若是塞外各族,皆与右贤王一般忠心,何愁北方不宁啊。”
“魏王于我匈奴,恩同再造,我等哪怕粉身碎骨,亦无以为报。”
对于去卑的话,曹祜一个字都不信。
当然这不影响曹祜与其虚与委蛇。
“右贤王,监国一事,你可有看法?”
去卑沉默了许久,这才悠悠地说道:“大将军,小王曾听说大汉有各故事,叫做毛遂自荐,小王听到这个故事后,很是敬佩这个毛遂,今愿效仿先人自荐,不知大将军以为,小王如何?”
曹祜没有接去卑的话,反而又道:“我祖父其实对匈奴是有些不满意的。当年匈奴为何南迁?
一方面是因为鲜卑人不给匈奴活路,而我大汉作为宗主国,有好生之德,自不能让匈奴覆灭;而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匈奴为国家屏障。
可匈奴呢,从阴山以北到阴山以南,从美稷(治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境内)到左国城(今山西省方山县南村),再到今天的平阳,再往南,可就到洛阳了。
右贤王,你们不会再往南跑了吧?”
去卑肯定愿意南迁。
越往南,意味着自然环境越好,物产越丰饶。有富庶之地,谁愿意窝在北方的雪窝子里。
这也是为何后世东北人口持续流失。
经济哪怕再发达,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家也想往暖和的地方走。
“大将军,非是我们想南迁,实在是北方太苦寒了。”
“长城、阴山,就在那里,总得有人守吧。匈奴不断地往南走,过上数十年,还是匈奴吗?
所以不管谁监国,都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将单于庭北迁,至少回到五国城,所有的匈奴人,撤出上党、河东二郡,只准在西河、太原、雁门三郡活动。”
去卑有些犹豫了,他很清楚这么做的后果,那便是会得罪相当一部分人。这对于他在匈奴建立稳固的统治是不利的。
“大将军,很多迁入上党、河东的匈奴牧民,在当地已经生活了数十年,早就习惯了当地的环境,这一北撤,可谓是故土难迁。”
“毕竟不是第一次迁徙了,我想有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
“大将军!”
“右贤王!”
曹祜的语气有些严厉起来。
“我记得按照匈奴的制度,单于去世之后,当由左贤王继承单于之位。左贤王年富力强,其实也很合适担任监国一职。”
去卑一个激灵。
他要考虑的是坐上监国的位置,而不是要不要撤出河东。
难道匈奴还可以拒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