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人心如此
鸣奇2025-11-23 09:452,037

  荀彧到底没有撑到曹祜说得三辞三让,在荀笙回到新丰的第三日,汉末顶级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的第一谋士荀彧,病死家中,时年五十五岁。

  三国最完美的男人,就此离开人间。

  (与荀彧相比,诸葛亮家世差一些,周瑜中年早夭。)

  曹操虽然知道荀彧要死了,可收到消息,悲伤之情,还是久久难以排遣。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文若,我与你到底没有,相逢一笑啊。

  这一次,你赢了。”

  按照曹祜和曹操商议的,处置荀氏家族中名声不好,有恶行的人,而荀氏子弟辞官一事,在三辞三让之后,曹操同意荀氏核心子弟的辞官,留下其旁支子弟。

  可现在荀彧死了,荀氏族人但凡不想为人唾弃,就只能辞官。

  而且现在再处置荀家人,哪怕这些人真的有罪,不明真相的人也会认为曹操薄情,人走茶凉。

  曹祜祖孙之前商议的,完全实现不了了。

  荀氏家族,因为此事,也会刷一波声望,哪怕真的子弟十年、二十年不为官,也不会坠了门楣。

  过上十多年,时过境迁,荀氏家族照样可以卷土重来。

  “大父,该怎么办?”

  “遂了荀文若的意吧。”

  “那追封一事?”

  “追封其为广阳乡侯,至于谥号?”

  东汉本就对谥号控制的很严格,自灵帝死后,大汉已经几十年没有追赠大臣。荀文若能获得谥号,乃是莫大的殊荣。

  “安民立政曰成;德见于行曰成。就谥号‘成’吧。”

  “那追赠相国一事。”

  曹操没有回答,而是沉吟起来。

  若是按照荀彧的意愿,他肯定不愿意做大魏的相国。可大魏相国的位置,又有谁比荀彧更合适呢?

  “就这么做吧。”

  曹操希望荀彧屈服,哪怕荀彧已经死了。

  很快荀彧被追赠为大魏相国,追封广阳乡侯,谥号“成”,赐东园梓楠棺木,派谒者监护丧事,在曹操为自己修建的陵寝附近为其营建墓地,可谓是荣宠极至。

  不管荀彧愿不愿意,曹操将荀彧绑死在曹魏这条船上。

  荀彧的一生是悲哀的,他一生的奋斗结果与目标背道相驰,他渴望复兴大汉,却在东汉的灭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荀彧的一生也是幸运的,他主政这个国家整整十二年(从担任尚书令到曹操成为丞相),十二年的时间,他毫无阻拦地发挥着自己的才干,让被荼毒多年,疮痍满目的北方获得了新生。

  曹操和荀彧二人的故事,就像一对痴男怨女,爱过,恨过,最后归于平静。

  荀彧死后,按照荀彧的安排,以荀彧长子荀恽为首,荀氏子弟纷纷上疏请辞,且都是态度坚决。

  朝廷内外的荀氏子弟众多,他们的请辞立刻引起了极大的骚动。

  曹操在荀彧死后,给了极大殊荣,本来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剧本,对所有人都是好事。可荀氏子弟的请辞,使得故事蒙上了阴影。

  荀氏子弟若都去了官,曹操、荀彧君臣相得的故事,就成了笑话。

  “子制,你说该如何扭转局面?”

  “大将军,听说虎贲中郎将(荀恽)是个孝子。而荀氏子弟的请辞又是荀相国要求的,他很难违背父愿。”

  “难道就让整件事成为一场闹剧?”

  “大将军,虎贲中郎将是孝子,但不是所有人,都是孝子。荀相国死了,虎贲中郎将是荀相国长子,又是魏王之婿,无论如何,他的前途都是宽广的。

  哪怕他不做官。

  而其他人呢?

  这一辞官,很可能一辈子碌碌无为,他们愿意吗?

  荀相国若是活着,以荀相国的威望,族中子弟或许不敢违其命,可现在他没了,虎贲中郎将能压制住所有人吗?

  我看未必。”

  荀彧的计划很完美。

  他死了,荀家子弟退了,保全荀家的名声,以及将来复兴的可能。

  曹祜一开始觉得这个时间可能要十年、二十年,其实根本不会这么长。曹祜要是登基,肯定会施恩,以荀家对曹魏的贡献,荀家人顺理成章地回朝。

  那个时候,荀家也不再是所有人都盯着的靶子。

  曹操也好,曹祜也好,哪怕看透了他的算计,也不得不按照他设计的来。

  可荀彧的计划,却忽略了一条,那就是人心。

  其他人是没有荀彧的眼光的,所以在他们眼中,这一退,很可能是一辈子。

  家族利益很重要,可个人利益呢?

  这次荀恽的带头上疏,家族之中,已经有了不小的反对声。荀恽借着荀彧的余威才勉强压制住。

  而荀恽本身,并不是一个聪明人,他并不能统一家族众人的思想,保证所有人的利益。

  想通了这一条,曹祜立刻命人招来了荀闳。

  荀闳功利心本就重,当初为了出仕曹祜,还跟荀彧发生了矛盾。

  能说动的荀家人,曹祜第一个想到了荀闳。

  “仲茂,你向大将军府辞了官?”

  “大将军,我。”

  “仲茂,是我待你不好,还是你在大将军府,过得不快乐?”

  “大将军,我能追随大将军,可谓是得偿所愿,荣幸之至,我是愿意为大将军效命的。

  只是家族有命,我实在没有办法。”

  “仲茂,我不知道荀家是如何教育你的,但我觉得,你此时辞官,非是良择。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此时辞官,背离主君。此为不忠。

  汝父早亡,门楣衰微,兄弟亲人,皆仰赖仲茂之力,此时辞官,还能否光耀门楣?只怕不能。此为不孝。

  仲茂你寒窗十载,呕心沥血,出生入死,方有今日,此时辞官,昔日努力,可曾报乎?未能报也。此为不义。

  辞官会让你不忠不孝不义,你还要辞这个官?”

  荀闳明白,曹祜不想让他辞官,他有些心动了。

  “大将军,我若不辞官,便相当于背离家族,世人必不能容我。”

  曹祜笑道:“我能容仲茂。仲茂,死者长已矣,存者且偷生。活人的事,还需活人自己做出抉择。”

继续阅读:第842章 分宗(上)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我的祖父是曹操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