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飞笑道:“唐医生,我可以简单的给你说些技巧和关键点。”
他并没有藏私。
把易家针灸学的一些技巧和唐西良讲了,并回答了一些唐西良的问题。
唐西良虽然酷爱针灸。
可惜他的水平实在是令人不敢恭维。
针灸的基本要点尚没完全掌握。
一些简单的病症尚可对付,复杂的还是算了。
当然,针灸差点不代表他医术水平不行,不会针灸的中医多了去了,交谈中,他的中医理论还是很扎实的。
并不是个华而不实的人。
只是他学的非易家中医体系。
有些理论和观点还是和易飞相左。
这就是中医,派系不同,存在一些争论。
易飞自然不会和唐西良争论这些,重点给他讲了些针灸的注意事项等基本功以及一些基本的针法。
唐西良连连向易飞作揖,“多谢易总指点,很多我研究了二十年都没有想通的问题,今天才得到答案,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我听说易总还不到二十岁,了不起。”
他研究针灸已经二十多年,差不多三十年。
易飞几句话就点透了他二十年的困惑。
他也曾经觉得自己的中医水平也处在拔尖之列。
如今看来,还差得远啊。
连人家一个二十的小青年都比不上。
易飞赶紧扶住他,“唐医生客气了,大家互相交流而已,谈不上指点,易家针灸术流传几百年,集易家列祖列宗之智慧而成,我做为易家第二十代传人,从三岁起就得到上代传人冯青山神医悉心教导,易家医学自成体系,说起来进步要快些,中医源出同宗,本应多加交流,互取长短,我在江城时间有限,大家也都知道,其实我算不上是个医生,我是个商人,当然,我也不是无照行医,我也有医师资格证的,唐医生如果对针灸感兴趣,可以去临东易济堂医院交流学习。”
他早就想好了,要把易家中医学逐渐推广。
当然也包括易家针灸学。
唐西良针灸功底不错,只是没有遇到名师指点,真到易济堂学习一段时间,水平可以提高一大截。
他说自己也有行医资格证是回应上次周恒强说他无照行医的。
虽然一直到十年后才有相关法律规定,行医资格证是从事医生职业的门槛。
但现在医生从业也需要相关部门颁发的证件,才有从业资格。
他是有这个资格证的,江怀东早就给他办好了。
周恒强无语。
又来了。
自己让杨安算计他的事都不提,偏偏在这小事上揪住自己不放。
就算是敲打自己,也该差不多了吧。
唐西良说道:“易总是临东易家传人,想来是认识江兆辉院长的。”
他了解临东易家,其实也是听江兆辉说的。
“唐医生认识江院长?”
易飞说道:“江兆辉院长是我大师兄,现在他是临东易济堂医院的院长。”
没想到大师兄在江城还认识一名中医。
上次自己从江城回去后,他也没有提过。
唐西良说道:“几年前在帝都一次医学交流研讨会上,有幸认识了江院长,江院长虽然是学西医的,但中医功底非常扎实,我俩住一间宿舍,谈的很投机,江院长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江院长说他是易家中医弃徒,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重归易家,既然他现在是易济堂医院院长,我想他的愿望应该达成了。”
江兆辉被称为临东第一刀。
可见他动手术的水平。
他非常后悔年轻时背着师父去学了西医。
以至于被逐出易家。
江院长说这件事时,那眼中的痛苦、彷徨、悔恨不一而语。
他当时也不明白,江兆辉已功成名就,易家到底有什么魔力如此吸引他呢,以至于他宁愿放弃自身所学也要重归易家。
如今他终于明白了。
就连易家这位青年,哪怕是编外医生,也是自己拍马都追不上的。
如果这青年一心一意的去研究医学,那将取得多大的成就啊。
现在中医日渐式微,就是在人民医院,西医也看不上中医。
江城中心医院的一名留学归来的西医,更是出资十万和向华夏中医提出挑战,很简单,他不相信中医的搭脉验孕,说准确率不足B超的一半,几个月过去了没有一个中医去应战。
那名叫刘志东的西医更加猖狂,连连在相关报刊上攻击中医。
他本来想应战的。
可是人民医院不支持,他没有十万块钱。
赢起输不起啊,没有钱,连挑战的资格都没有。
最关键的是,他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易飞笑道:“其实我师父冯爷爷从来没有怪过我大师兄,更没有把他逐出易家,只是怪他去学西医隐瞒了许多年,易济堂医院重新建立,大师兄劳心操力,易济堂现在也算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性医院,大师兄的女儿江易学的就是中医,如今也算我的弟子,易家针灸术她学的不错,唐医生有时间去临东,可以和江易交流下。”
尽管他这话让人听起来似乎有些看不起唐西良。
意思是说唐西良连和易飞交流的资格都没有。
只配和他弟子交流。
易飞说出来也没有做作之嫌,本来就是如此。
唐西良都五十岁了,他就是个天才也练不出易飞的水平。
他没有易飞的腕力和指力,更没有他的腕力。
易飞是作弊的。
他能完成的动作,唐西良不可能完成。
倒是去和江易和唐雪燕学进步更快一些。
唐西良说道:“我尽快向院里申请休假,去趟临东,也好几年没见过江院长了。”
易飞是易济堂二十代传人。
他的话是一定做数的,能有这样的机会,对他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刘孝军说道:“小易总,你什么意思,是想把唐医生挖到临东吗?”
唐西良自然是没法和易飞相比。
但在江城也是有名的中医。
他在心脑血管方面疾病的造诣很深,江城中医院多次想把他挖走都没有成功。
易飞让他去临东学习?他还能回来吗?
他自己都说了易家中医学自成体系,哪个有抱负的中医不想学?
易家中医学传承几百年。
唐西良都五十了,一学两学学个一二十年很正常。
那还回来个屁啊。
再说了,以易飞的风格,想必易济堂的待遇绝不比人民医院差,唐西良的妻子去年去世了,儿子也上了大学,学的也是中医,他在江城无牵无挂,如果易飞想留,他还回来个屁啊。
易飞就有这个魅力。
加入丽飞及其它集团的人才,都能迅速成长。
而且对公司死心塌地。
看看陈思宁,大学都没有毕业呢,都能独挡一面。
再看看郭华书,真正做到了以工厂为家。
他是顶尖专家,可谈起易飞,说得好像他就是个学生。
易飞笑道:“刘伯伯,我可没有个这个意思,我只是觉得大家互相交流才能促进进步,唐医生如果愿意留在易济堂医院,我当然举双手双脚赞成。”
他听刘副府长如此说,也就知道唐西良肯定有他的长处。
哪挖到易济堂也不错。
易济堂医院啥都不缺,但是缺少好医生啊。
医生并不是他说的什么都会,那是刺激周恒强的,有一个特长就足够了。
刘孝军说道:“门也没有,你要是真想交流医术可以啊,你在江城建个易济堂医院啊,把你的师兄、弟子什么的派过来,不是一样的交流学习。别说你没钱建医院,你有。”
江城的医疗水平也需要提高。
易飞在江城建个医院,正好可以提高江城的中医水平。
也是医疗改革中所支持的。
易飞说道:“这个也可以,只要市府支持就可以。”
建医院不是建工厂。
没有地方的支持,搞医院是笑话。
易济堂医院本就需要扩张的,在江城建个也是早晚的事。
刘孝军很满意,“那你放心,市府肯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