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令萱愣了一下,随后点头道:“是的,官员们都在支持。不管是两位相国,还是群臣,都认为这个政策,可以为民谋利,为国谋利。”
都同意?
群臣之间,是有派系的,就算是一家独大,也不可能全部都同意。
如果出现这个状况,对皇帝本人来说,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难道说,苏铭指的是这个吗?
可不应该啊!
他不可能知道这些事情。
武疏影缓缓的问道:“那你自己的看法呢?”
“我?”陆令萱深吸一口气,而后一脸坚定的说道:“陛下的决定,就是臣的决定,陛下觉得改稻为桑利国利民,那就一定可以为百姓谋福,为国家谋利。”
女帝微微一笑,淡淡的说道:“当这个政策提出来后,朕也一直认为,这个国策可以帮助大奉,尽快的走出战败的阴霾,帮助百姓,尽快的致富。可现在……有人说这个政策,会给大奉带来动乱。”
“他是谁?臣去杀了他!”
女帝:“……能不能不要动不动就打打杀杀,你是个女人,要温柔一点。有时候朕都觉得,你投胎的时候,是不是投错的性别。”
陆令萱道:“没有投错,若是投成了一个男人,还如何为陛下效力。”
“男人也可以为朕效力,朕是大奉的皇帝,不管是男是女,只要是大奉的子民,都可以为朕效力。以后,这样的话,不要再说了。”
“喏!”
武疏影深深的看了一眼陆令萱,无奈的摇了摇头。“算了,和你说也说不清,将殿内的这些大臣都安排好,朕先去休息了。”
“喏!”
回到寝殿,武疏影的脑中,依旧想不通“改稻为桑”这个利国利民的国策,为什么会给大奉带来动乱。
“奇怪了,明明一亩桑田比一亩稻田,要多赚几两银子,多赚的钱,买下一亩田地的粮食都足够了,为什么还会出现动乱呢?”
女帝眉头紧蹙,若不是苏铭已经提供了精盐,心中所想的马鞍和马蹄铁真的可以让大奉转守为攻,她真的要怀疑苏铭的智商了。
翌日,清晨。
百官们在宫女的服侍下,穿戴整齐,来到了金銮殿上早朝。
这一夜,是群臣睡的最为安心,最为舒服的一夜。
自从先帝被外族俘获之后,大奉这个中原王朝,就失去了他应有的荣耀。
不用和最巅峰时期的前朝相比,就是对比其他的中原王朝,大奉都算是最弱的那一档了。
北方的蛮族搞不定,就连自家的皇帝还被人俘虏了。
关键是,新上任的皇帝,还是个女人。
不管从哪个方面讲,现在的大奉,都处于最艰难的时刻。
急需要一味猛药,才能提升大奉的信心。
现在,大奉就遇到了这味猛药。
雄踞南方霸主康国,在大奉主动邀请结盟的情况下,竟然签下了叔侄盟约,并答应每年上缴100万两白银,30万匹丝绢。
要知道,即便是前朝最为鼎盛时期,也没能当其他国家与之签订任何上下关系的盟约,更不用说是这么多的上贡了。
所以,促成此事的左相张元直,此刻便成了金銮殿中,最靓的那个仔。
“恭喜张相,贺喜张相,张相之功,可堪再造!”
“张相真乃我大奉真柱石也!”
“有张相在,我大奉无忧矣!”
……
刚进殿门,张元直就听到了同僚的吹捧。
这些人,都是一些三品以下的小官,昨日上不了宴席,只能一早来拍马屁。
对于这种行为,张元直永远保持淡淡的微笑,保持着高冷、威严、睿智的大奉柱石角色。
可内心的深处,已经乐开了花。
人生在世,所求不过钱、权、名三者而已。
为官之人,有权、有钱,唯独很难拥有名。
现在的他,单单凭此盟约,就可位列大奉名臣之列。
若是今生能再有寸进,必定可以青史留名。
如此好事,心情怎能不好。
走到队伍前列,张元直看了一眼一直与自己不对付的右相裴恭璞。
这个裴恭璞出自河东裴氏定著房东来吴裴。
河东裴氏在整个大奉时期出了许多的宰相,东来吴裴这一支在虽然在三百年前没落过。
但随着裴恭璞的出现,让这一支重新兴旺了起来。
现在,裴恭璞不仅得到了整个河东裴氏的支持,更是得到了关陇六姓的拉拢。
现在的裴恭璞,不仅拥有右相的权柄,执掌中书省,更是得到了尚书省六部的支持。
可谓是权倾朝野。
今日,自己立下这不世之功,终于可以在名气上,与这裴恭璞一较高下。
唯独缺的,便是世家大族的支持。
“裴相,今日来的挺早啊,往日不都是最后一个到的吗?”
面对的张元直的挖苦,裴恭璞选择了双眸紧闭,直接无视。
看到裴恭璞这无礼的态度,张元直嘴角一撇,并没有放在心上。
昨日,他为陛下,为大奉与康国签订了叔侄之盟,对于大奉来说,那是天大的好事。
今日,必定会有重赏。
裴恭璞看不惯,也是正常的。
说不定,自己在这左相之位上,还可以遥领几个重要的衙门,到时候,就可以与这裴恭璞一较高下了。
可惜,最重要的尚书省六部,都已经选择支持裴恭璞,自己能插手的地方并不多。
“陛下……驾到……”
随着一道高昂的吟唱,女帝武疏影缓缓的从御台后走了出来。
群臣插手朝拜,齐声高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女帝那充满了威严的声音,在殿内响起。
“今日朕有三件要事公布,第一件,便是左相张元直为我大奉立下大功,赏黄金万两,丝绢万匹,遥领吏部、工部、匠作监、秘书监。”
听到这话,张元直眼前一亮。
在大奉当官,以一人之力,身兼数职,乃是家常便饭。
一个人的权利大不大,受不受宠,就要看他兼职的岗位多不多。
之前,他就以左相之尊,遥领了太常寺、光禄寺和国子监,这三个清水衙门。
这点职权,与右相根本就不能比。
今天,却是获得了吏部、工部这尚书省的两部,地位可谓是水涨船高,特别是吏部,那可是六部之首,真正的权力衙门。
历朝历代,吏部尚书的职位,那都是右相遥领,以确保右相的绝对权威。
可没想到,今天陛下竟然反其道而行之,直接将吏部划给了他。
这可是大喜事啊!
果然,为陛下立功之后,这赏赐就是爽。
只是,裴恭璞怎么会将这么重要的衙门让出来呢?
这不符合常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