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恐怖利润!这次轮到大明抢钱了!
朕闻上古2025-11-05 19:252,475

  李骜看着老朱与太子标兴奋的模样,语气愈发笃定。

  “父皇、大哥,还有一件事儿更关键——这琉璃镜的烧制工艺,眼下只有咱们大明掌握,全球独一份!”

  他指尖轻轻划过镜面,冰凉的触感印证着工艺的独特,“这就意味着,只要咱们把琉璃镜运往海外,不管是东洋的倭国、朝鲜,还是南洋的安南、暹罗,乃至远在西边那些尚未通使的国度,他们的王公贵族见了,定会疯了一样抢着购买!”

  朱元璋握着龙椅扶手的手猛地一紧,指节泛白——他征战半生、治国多年,最懂“独家”二字背后的分量。

  以往朝廷对外通商,丝绸、瓷器虽受欢迎,却总有藩国能模仿一二,可这琉璃镜,放眼天下,再无第二家能造,这便是实打实的垄断!

  “骜儿你的意思是,这镜子不仅能在大明卖,还能卖到海外去?而且,只有咱们能卖?”

  “正是!”李骜点头,声音里满是信心,“父皇您想,如今海外各国,能用得起铜镜的已是少数权贵,可铜镜模糊,最大也不过盘碟大小。咱们这琉璃镜,既能照得纤毫毕现,还能做到一人高,这般神物,他们见了岂能不动心?之前实业局往南洋运去的雪糖、水泥,不过是寻常物件,就引得番邦商人加价争抢,更别说这琉璃镜了——他们若是想求购,只能从咱们大明买,价钱也得由咱们定!”

  太子标站在一旁,越听越心惊,随即涌上狂喜。

  他自幼便跟在朱元璋身边学习治国之道,从户部的赋税账簿到地方的赈灾文书,朱元璋从不避讳让他接触,久而久之,他比谁都清楚财政对一个王朝的重要性——国库充盈,才能有钱养兵固防、兴修水利、赈济灾民;若是财政亏空,轻则民生凋敝,重则引发动乱,这是历代王朝兴衰留下的铁律。

  这些年,他看着父皇为了充盈国库,一边减免受灾地区的农税,一边又要想办法从其他渠道补足缺口,常常愁得夜不能寐。

  太子标也深知,朝廷每年的赋税收入中,农税占了大半,可农税的征收却让百姓苦不堪言——风调雨顺之年,百姓缴完赋税还能勉强糊口;若是遇上旱涝灾害,庄稼减产甚至绝收,百姓不仅要忍饥挨饿,还要想办法缴纳赋税,常有农户因缴不起税而卖儿鬻女,或是背井离乡沦为流民。

  他不止一次在地方奏报中看到这样的惨状,心中既同情百姓,又为朝廷的财政困境焦虑,却始终想不出两全之策。

  此前,实业局靠着丝绸、瓷器、雪糖的海外贸易,已为朝廷带来不少收入,他本就觉得这是一条可行的财路,却没料到李骜竟能拿出琉璃镜这样的“独家宝贝”。

  听李骜说琉璃镜成本低、利润高,还能垄断海外市场,他瞬间看到了缓解农税压力的希望——若是能靠海外贸易赚取巨额利润,填补国库的主要缺口,朝廷是不是就不用再依赖沉重的农税?是不是就能适当减免农税,让百姓喘口气?

  朱标甚至忍不住开始盘算:若是琉璃镜一面能赚上千两,一年卖出上万面,便是上亿两的收入,再加上捕鲸业、水泥厂的利润,朝廷的商税与贸易收入极有可能超过农税!

  到那时,不仅能彻底免除农税,还能拿出多余的银子改善民生——比如修缮河道、推广新的农桑技术、在各地开设义仓,让百姓不再因赋税和灾荒发愁!

  这样一来,百姓安居乐业,自然会感念朝廷的恩德,大明的根基也会更加稳固,这正是他与父皇一直追求的盛世景象!

  一想到这些,太子标心中的狂喜便难以抑制,看向李骜的目光中满是期待,只盼着这琉璃镜的贸易能早日落地,让缓解农税压力的想法变成现实。

  “阿骜,照你这么说,这琉璃镜的利润,怕是比丝绸、瓷器加起来还要多?”

  “只会多不会少!”李骜语气肯定,“大哥您想,江南士绅为了一面巴掌大的好铜镜,能花上百两银子。咱们这琉璃穿衣镜,工艺更精、用途更广,卖给大明权贵,一小面卖上千两都不成问题!这种全身镜不会低于万两银子!若是运到海外,那些番邦贵族从未见过这般神物,价钱翻个三五倍,他们也会心甘情愿地掏银子!”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更重要的是,这琉璃镜的成本极低。实业局已经掌握了成熟的烧制工艺,石英砂、纯碱这些原料,各地都能找到,只要扩大工坊规模,想要多少就能造多少!一面镜子,成本不过十几两,却能卖出上千两的价钱,这中间的利润,说是一本万利,都算保守了!”

  这并非李骜信口雌黄,而是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

  历史上第一面真正的玻璃镜,诞生于大明正德二年的意大利威尼斯——这个以玻璃制造闻名的城邦,当地工匠在一次偶然的尝试中,将金属液体均匀涂抹在玻璃背面,竟意外制成了能清晰映照人影的玻璃镜。

  这一发明瞬间轰动整个欧洲,彻底颠覆了人们对“镜”的认知,成为王公贵族追捧的顶级奢侈品。

  当时的欧洲贵族为求一面玻璃镜不惜一掷千金:法国王后大婚时,威尼斯国王赠予的一面仅巴掌大小的玻璃镜,在当时竟价值十五万法郎——这笔钱足以在巴黎购置数十栋豪宅,供寻常百姓安稳生活一辈子!

  玻璃镜的巨额利润让威尼斯人将其视作“国宝”,为垄断工艺,他们制定了堪称残酷的法律:任何泄露镜子制造方法的工匠,一律判处死刑;所有镜子工坊都被迁到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岛上,工匠及其家人终生不得离开,连原材料运输都由专人严密看守。

  靠着这套严苛的保密体系,威尼斯人将玻璃镜制造工艺垄断了150余年,在这一个多世纪里,欧洲各国的贵族想要获得玻璃镜,只能从威尼斯商人手中高价购买,威尼斯也因此从玻璃镜贸易中攫取了天文数字般的财富,一度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城邦之一。

  而眼下仍是大明洪武年间,西方各国连无色玻璃的烧制工艺都尚未掌握,更别提能照出清晰人影的玻璃镜!

  此时的欧洲与其他地区,人们使用的镜子多为打磨后的金属片或铜镜——铜镜虽能映照人影,却受限于工艺,镜面模糊且易生锈,照出的影像常有失真,与玻璃镜的清晰通透相比,差距如同云泥。

  也正因如此,后来玻璃镜随欧洲殖民者传播到全球时,所到之处无不引发疯狂抢购,从亚洲的印度王公到美洲的阿兹特克贵族,都愿为这“能照见灵魂的神物”支付天价。

  欧洲人仅靠玻璃镜这一项商品,就从全球各地掠夺了难以估量的财富,支撑起其海外殖民扩张的庞大开销。

  而如今,大明提前数十年掌握了更先进的琉璃镜制造工艺,且能实现批量生产,这意味着原本属于威尼斯乃至欧洲的财富机遇,已牢牢掌握在大明手中!

  只要大明将琉璃镜推向海外市场,便能凭借独家工艺与远超欧洲早期玻璃镜的品质,轻松占据全球市场,赚取海量财富——这笔收入不仅能填补国库空缺,更足以支撑朝廷实现免除农税的宏伟目标,让大明百姓彻底摆脱赋税重担!

继续阅读:第590章 免除农税?盛世的契机!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暴徒,老朱绷不住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