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免除农税?盛世的契机!
朕闻上古2025-11-05 19:252,506

  “十几两成本,卖上千两?甚至上万两?”

  朱元璋倒吸一口凉气,眼中瞬间迸发出炽热的光芒。

  他这辈子最在意两件事:一是江山稳固,二是百姓安居。

  自濠州起义一路走来,他见过太多因战乱、赋税而家破人亡的惨状,也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江山稳固的根基,从来都在百姓身上,只有百姓安居乐业,大明的统治才能长久。

  可农税,却成了横亘在“江山稳固”与“百姓安居”之间的一道难题。

  朝廷每年的开支浩繁,养兵、赈灾、修水利、建城防,哪一项都离不开银子,而农税作为主要赋税来源,支撑着整个王朝的运转。

  丰年时,百姓收成好,缴完农税后还能留存一部分粮食,日子勉强能过;可一旦遇上旱涝、蝗灾等天灾,庄稼减产甚至绝收,百姓本就食不果腹,还要面对既定的农税额度。

  此时若是减免农税,国库便会因收入锐减而空虚,后续的救灾、边防开支便没了着落,甚至可能影响王朝稳定;可若是不减免,百姓为了缴税,只能变卖家中财物,甚至卖儿鬻女,最终被逼得流离失所,极易滋生流民叛乱,动摇江山根基。

  这些年,老朱为了平衡农税与国库,可谓殚精竭虑。

  有时为了省下一笔开支,他甚至缩减皇室用度;有时为了救济灾民,他不得不从其他省份调运粮食,却仍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老朱深知,只要朝廷还依赖农税维持运转,这种“丰年百姓苦、灾年百姓更苦”的困境就无法打破,而他想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的心愿,也始终隔着一层阻碍。

  可若是有了琉璃镜这笔暴利,情况便会彻底改变!

  琉璃镜成本低、利润高,还能垄断海外市场,一旦大规模外销,带来的收入将远超传统农税。

  届时,国库的主要收入来源将从农税转向贸易利润,朝廷不必再依赖压榨百姓来填充国库。

  遇上灾年,不仅能毫无顾虑地减免农税,还能拿出充足的银子用于赈灾、发放救济粮;丰年时,甚至可以逐步降低农税额度,让百姓能留存更多粮食,改善生活。

  如此一来,百姓不再受农税重负之苦,自然会感念朝廷恩德,安心耕作,流民问题也会随之减少,江山根基便能牢牢稳固——他毕生追求的“江山稳固、百姓安居”,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

  这他妈哪是奇淫技巧啊?

  这分明就是他朱元璋一直想要的盛世契机!

  “父皇,”李骜见朱元璋已然动心,趁热打铁道,“如今实业局靠着东海贸易,年入已达千万两。若是再加上琉璃镜的海外收益,再辅以捕鲸业、水泥厂、雪糖厂的利润,用不了三年,朝廷的商税与贸易收入,便能覆盖所有开支——到那时,咱们甚至不必再征收农税!”

  “不必征收农税?”这句话像一道惊雷,炸得朱元璋与太子标同时僵住。

  朱元璋猛地站起身,快步走到李骜面前,双手按在他的肩膀上,声音都有些发颤:“骜儿,你再说一遍!你说,咱们大明,有朝一日能免除农税?”

  他这辈子,亲眼见过元朝因重税逼得百姓家破人亡,也亲身经历过乞讨时的饥寒交迫。

  登基后,他虽多次减免农税,却始终不敢彻底废除——朝廷要养兵、要赈灾、要修水利,处处都要花钱,农税一旦废除,国库便会空虚。

  可免除农税,让百姓不再受赋税之苦,让“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却是他毕生都想实现的梦想!

  太子标也激动得眼眶发红,他看着朱元璋,又看向李骜,声音带着颤抖:“阿骜,这……这若是真能实现,便是千古未有之壮举!百姓再无赋税之忧,定会感念父皇的恩德,大明的根基,也会永远稳固!”

  “儿臣不敢保证立刻实现,但绝非空谈!”李骜迎着父子二人的目光,语气坚定,“只要咱们牢牢抓住琉璃镜这张王牌,扩大海外贸易,再把捕鲸业、实业局的其他产业做扎实,用不了几年,国库便会充盈起来!到那时,不仅能免除农税,还能拿出银子兴修水利、开垦荒地、补贴灾民,让天下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朱元璋看着镜面中自己的倒影,鬓角的白发似乎都因这愿景而少了几分沧桑。

  他深吸一口气,抬手拍了拍李骜的肩膀,语气中满是欣慰与决断:“好!好一个‘免除农税’!骜儿,这件事,朕准了!琉璃镜的量产、工坊的扩建、海外商船的调度,你尽管放手去做,朝廷全力支持——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谁要是敢阻拦,朕为你撑腰!”

  太子标也上前一步,对着李骜拱手道:“阿骜,若是需要户部配合调拨粮草、工部登记商户,随时跟我说。咱们父子三人,一起把这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做成!”

  老朱与太子标此刻心头满是火热!

  免除农税啊!

  这句话像一团烈火,在父子二人心中熊熊燃烧——自秦汉以来,历朝历代的帝王都在与农税纠缠,或轻徭薄赋,或改革税制,却从未有一人能真正做到彻底免除农税。

  农税就像一道无形的枷锁,一头连着百姓的生计,一头拴着朝廷的财政,千百年来,无数君主想要解开这道枷锁,最终都因国库空虚、根基不稳而作罢。

  可现在,这个历朝历代都未能达成的壮举,竟在大明有了实现的可能!

  老朱想起自己年少时,因元朝苛捐杂税繁重,父母兄长接连饿死,自己只能在皇觉寺为僧,后来辗转乞讨,尝尽人间疾苦。

  那时他便在心中暗下决心,若是将来能改变这一切,定要让百姓不再受赋税之苦。

  如今,琉璃镜带来的恐怖暴利,竟让这个埋藏心底数十年的愿望有了成真的希望,他怎能不激动?

  太子标也同样心潮澎湃,他自幼研读史书,对历代盛世如数家珍——文景之治虽轻徭薄赋,却仍需征收十五税一、三十税一的农税,百姓虽能温饱,却仍有赋税压力;贞观之治时,唐太宗虽勤政爱民,减免受灾地区赋税,却也从未敢彻底废除农税,国库收入仍依赖农税支撑;开元盛世虽号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可农税依旧是朝廷财政的核心,一旦遇上安史之乱,农税征收中断,盛世便迅速崩塌……

  这些所谓的盛世,都未能让百姓彻底摆脱农税的负担,而大明若是真能做到免除农税,那便意味着百姓只需专心耕作,收获的粮食全归自己,不必再为缴税发愁;意味着即便遇上灾年,百姓也不必担心因缴不起税而流离失所;意味着朝廷的财政不再捆绑百姓的生计,而是靠海外贸易、实业发展支撑。

  这样的景象,比文景之治更安稳,比贞观之治更利民,比开元盛世更长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盛世”——一个让百姓安居乐业、无赋税之忧的盛世!

  一想到这里,老朱与太子标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与期待。

  以往他们提及盛世,总觉得是遥不可及的目标,可现在,这个目标就在眼前,触手可及。

  只要抓住琉璃镜这一机遇,扩大海外贸易,充盈国库,大明就能开创前无古人的伟业,让“免除农税”的壮举载入史册,让天下百姓都能过上安稳日子,让大明的江山永远稳固!

继续阅读:第591章 销往海外!赚外邦人的钱!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暴徒,老朱绷不住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