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献礼!老朱欣喜若狂!
朕闻上古2025-11-05 19:252,484

  半月之后,李骜怀揣着两个锦盒,主动前往乾清宫面圣。

  此时的乾清宫内,朱元璋正与太子标围在案前,对着一幅标注着捕鲸船订单的舆图商议——天津船厂的订单排到了半年后,宁波船厂甚至要扩招工匠才能赶工,江南的商贾们还在源源不断地派人来京,想托关系提前拿到船,整个捕鲸业的形势正如烈火烹油般兴旺。

  “父皇,按此势头,年底之前至少能有三百艘捕鲸船出海,届时鲸品收购司的收入怕是能再翻一番。”

  太子标指着舆图上的红点,语气中满是欣喜。

  朱元璋捋着胡须点头,眼中却仍带着几分审慎:“还要盯着水师那边,务必确保护航将士的安全,别让商贾们只顾着赚钱,把将士们的性命当儿戏。”

  这可不是说笑,以那些士绅商贾的贪婪本性,他们还真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什么都没准备好便去聘请水师将士,到时候只会是害人害己!

  就在这时,太监通报“镇国公李骜求见”,朱元璋脸上的严肃瞬间褪去,对着殿外笑道:“朕说这小子怎么安静了半月,原来是憋着想搞事!快让他进来!”

  李骜刚走进殿内,就听得朱元璋打趣道:“骜儿,你这捕鲸业的风头还没过去,又来宫里做什么?莫不是又想跟朕要银子,扩建你的水师?”

  听到这话,李骜笑着躬身行礼,晃了晃手中的锦盒:“父皇说笑了,儿臣今日不是来要银子的,是来给父皇、太子殿下献宝的。”

  “献宝?”朱元璋挑了挑眉,太子标也好奇地看向锦盒,“阿骜,你又寻到什么稀奇玩意儿了?”

  李骜打开第一个锦盒,里面放着一副用玳瑁做镜框、镜片轻薄透明的老花镜,镜框上面还镶嵌了金丝,以此彰显老朱的尊贵身份。

  这模样古怪的新鲜玩意儿,让朱元璋与太子标都愣住了——镜框小巧,镜片光滑,既不是玉佩,也不是摆件,实在看不出用途。

  “这是何物?”太子标忍不住问道,伸手想去拿,又怕弄坏了。

  “这叫‘老花镜’,是儿臣特意给父皇准备的。”李骜拿起眼镜,走到朱元璋面前,“父皇您年纪大了,看奏章想必有些费力,您戴上试试就知道了。”

  说罢,他小心翼翼地帮朱元璋调整好镜架,将镜片对准眼睛。

  刹那间,朱元璋的眼睛猛地瞪圆,原本因老花而模糊的奏章文字,此刻竟变得清晰无比——每个字的笔画都清清楚楚,连墨迹的晕染痕迹都能看清,一如他年轻时批阅奏章的模样。

  他难以置信地抬手取下眼镜,眼前的字迹瞬间又变得模糊;再重新戴上,清晰感再次回归。

  反复试了两次,朱元璋才真正反应过来,手中的眼镜仿佛有魔力一般,竟能让他重见清晰的文字!

  “这……这简直是神物啊!”朱元璋握着眼镜,声音都带着颤抖。

  他这辈子勤政,堪称“工作狂魔”,自登基开国以来,从未有过一日懈怠。

  每日天还未亮,宫门外的鼓角刚响第一声,他便已起身更衣,踩着晨露赶往文华殿,连早膳都常是在批阅奏章的间隙匆匆用几口;直到深夜,坤宁宫的烛火都已熄灭大半,乾清宫的御案前依旧亮着灯,案上堆叠的奏章往往只减未增——遇上地方奏报灾情或边境有异动时,他甚至能彻夜不眠,逐字逐句审阅每一份文书,连奏报中提及的地名、粮数都要反复核对,生怕因一时疏忽错判了民情军情。

  寻常帝王批阅奏章,多是看个大概,再让内阁拟出处理意见,可朱元璋偏不——他嫌内阁拟的意见不够周全,更怕有人借着拟旨的机会掺杂私货,于是所有奏章都要亲力亲为:同意的,便在文末朱批“可”“准奏”;有疑问的,就用红笔圈出疑点,召相关官员入宫当面问询;若是遇上欺上瞒下的奏报,他能怒而将奏章掷在地上,却仍会耐着性子重新拾起,仔细标注问题所在,再下令彻查。

  早年战事频繁时,他既要处理朝堂政务,又要关注前线战局,每日批阅的奏章常达上千封,右手握笔的指节因常年用力而泛着青色,连手腕都时常酸痛难忍,侍从劝他歇息片刻,他却总说“百姓还在受苦,将士还在流血,朕怎能歇着”;天下安定后,他依旧不改旧习,甚至比从前更勤——各地的赋役册、户籍册、水利奏报,哪怕是偏远州县送来的小吏考核文书,他都要一一过目,有时为了核实一户百姓的田亩数,能让人调取三年前的旧档比对。

  常年如此案牍劳形,老朱的眼睛早就不堪重负——起初只是看小字久了会酸涩,后来渐渐开始模糊,到了近些年,离得稍远些的奏章文字便成了一团虚影。

  可他对权势的掌控欲极强,从不愿将奏章交给太子标或他人代批,更不放心让旁人触碰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文书。

  无奈之下,只能让身边最信任的太监念给他听,可太监念奏报时,难免会因紧张或疏忽漏掉细节,有时甚至会念错数字——一次陕西奏报粮荒,太监将“缺粮三十万石”念成了“三十万担”,虽只是一字之差,却差了十倍之数,若非老朱察觉不对,让人重新呈上文书细看,险些就误判了灾情。

  这般疏漏让生性多疑的朱元璋愈发烦躁不安:他既怕太监念错导致决策失误,又怕有人故意买通太监篡改奏报内容;夜里躺在床上,他常盯着帐顶发呆,暗自琢磨“是不是自己真的老了,连看奏章都要靠旁人,这样下去,还怎么掌控朝堂”,甚至偶尔会冒出禅位给太子标的念头。

  可每次刚有这想法,他又会立刻否决:这大明是他亲手打下来的,朝堂上还有不少潜藏的隐患,太子标性子仁厚,若是自己真的退居后宫,未必能镇住那些老谋深算的士绅与将领。

  这种矛盾与焦虑,让他时常在批阅奏章时走神,直到李骜献上老花镜,他才终于从这份煎熬中解脱出来——当模糊的文字重新变得清晰时,他心中不仅是欣喜,更有一种失而复得的踏实。

  有了这宝贝,他便能继续亲手掌控大明的命脉,不必再因眼疾而对权势心生无力感。

  这副老花镜,足以帮老朱解决最大的难题!

  有了它,他便能重新亲手批阅奏章,牢牢掌控朝堂政务,不必再因眼疾而心生退意。

  想到这里,朱元璋忍不住放声大笑,拍着李骜的肩膀道:“好小子!好小子!你这宝贝,比送朕万两黄金都管用!有了它,朕还能再批十年奏章!”

  太子标也凑上前,看着朱元璋戴上眼镜后清晰读出台词的模样,满脸惊喜:“世间竟有如此神奇的宝贝!阿骜,这镜片是用什么做的?竟能有这般效果?”

  “这镜片,就是用之前烧制的无色琉璃磨制而成的。”李骜笑着回道,又指了指另外两个锦盒,“父皇、太子殿下,这老花镜只是开胃小菜,后面这两件宝贝,才真正对大明意义非凡。”

  朱元璋闻言,立刻放下手中的奏章,催促道:“快!快拿出来让朕看看!连老花镜都这么神奇,后面的宝贝还能厉害到什么地步?”

  太子标也满眼期待地看着锦盒,好奇这比“复明神物”更重要的宝贝,究竟是什么模样。

继续阅读:第586章 千里镜!沙场利器!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暴徒,老朱绷不住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