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千里镜!沙场利器!
朕闻上古2025-11-05 19:252,186

  李骜笑着打开第二个锦盒,里面躺着一个通体黝黑、长约一尺的物件——黄铜打造的镜筒泛着冷光,两端镶嵌着透明琉璃镜片,正是他口中的“千里镜”。

  朱元璋与太子标凑上前细看,手指在镜筒上摩挲着,却怎么也猜不透这东西的用途。

  “这又是何物?看着倒像是个小炮筒,却又没炮口。”朱元璋皱着眉,绕着千里镜转了一圈,实在看不出门道。

  太子标也点头附和:“是啊,阿骜,这东西既不能戴在脸上,又不能拿在手里把玩,到底有什么用?”

  李骜拿起千里镜,走到乾清宫的窗边,对着二人招手:“父皇、太子大哥,您二位过来试试就知道了。用一只眼睛贴着这边的镜片,另一只眼睛闭上,往殿门口看。”

  说罢,他将千里镜的一端对准朱元璋。

  朱元璋半信半疑地接过千里镜,指尖触到冰凉的黄铜镜筒时,还下意识地摩挲了两下。

  他按照李骜的说法,缓缓眯起左眼,将右眼轻轻贴紧靠近面部的镜片,视线刚一透过琉璃镜片,身体便猛地一震,握着镜筒的手不自觉地收紧——原本站在数十步外、需眯眼才能勉强看清轮廓的殿门口值守甲士,此刻竟像被瞬间拉到了眼前。

  甲士脸上的胡茬子根根分明,连刚冒出的青黑色须尖都清晰可辨;身上的铁甲经过打磨,在殿外天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甲片衔接处的铆钉纹路、腰间革带的针脚,甚至佩刀刀柄上缠绕的防滑绳结,都一一映入眼帘。

  甲士似乎察觉到注视,微微调整了站姿,这个细微的动作透过镜片,连他肩部肌肉的轻微牵动都看得一清二楚。

  朱元璋心中满是难以置信,慌忙移开千里镜,视线重新落向殿门口。

  可不过一瞬,方才清晰的景象便消失不见——甲士又变回了模糊的人影,只能看出大致的身形轮廓,别说胡茬与甲片纹路,连他头盔下露出的发丝都难以分辨,更别提判断男女。

  他急忙又拿起千里镜,再次将镜片对准殿门。

  下一秒,清晰的画面再度浮现:甲士手中长枪的枪缨微微晃动,甲胄边缘因长期佩戴形成的细微磨损痕迹,甚至他脖颈处露出的衣领褶皱,都清晰得仿佛伸手就能触碰。

  老朱忍不住缓缓转动镜筒,视线随之移动,连殿门外台阶上的青苔斑块、远处宫墙顶端的瓦当纹路,都透过镜片变得近在咫尺。

  就这样反复试了三四次,每次放下千里镜都是模糊的远景,贴上镜片又能看清近在眼前的细节,朱元璋紧握镜筒的手指才渐渐泛起颤抖。

  他抬手擦了擦眼角,似乎想确认自己是否眼花,可再次透过镜片,甲士的模样依旧清晰如初。

  直到最后一次放下千里镜,他才长长舒了口气,目光落在手中的千里镜上,眼神里满是震撼——这物件竟能跨越距离,将远处的景物拉到眼前,比寻常人眼中的近景还要清楚,简直是闻所未闻的神物!

  太子标早已按捺不住好奇,急忙从朱元璋手中接过千里镜,学着样子看向窗外。

  当看到远处宫墙上的瓦当纹路都清晰可见时,他也忍不住惊叹:“这千里镜真是巧夺天工!有了它,看远处的景物竟如此轻松!”

  可惊叹过后,他又有些疑惑,看向李骜道:“阿骜,这千里镜虽神奇,却也只是能看清远处罢了,跟能让父皇重见清晰文字的老花镜比起来,似乎还是差了些分量。”

  说实话,太子标有些失望,本以为又是一个能如老花镜般解决实际难题的好宝贝,却不料只是让人看得稍远些的东西。

  在他看来,这千里镜虽新奇,却难登大雅之堂——既不能帮父皇处理政务,也不能直接改善民生,比起实业局的工厂、捕鲸业的收益,实在显得无关紧要。

  甚至朱标此刻都有些担心,李骜近来总在这些“奇技淫巧”上花费心思,怕是有些不务正业,若将精力都放在这些旁门左道上,耽误了捕鲸业推进、实业局扩张这些正经事,反而得不偿失。

  老朱却与太子标截然不同,他接过千里镜后,没有急于放下,反而将镜筒凑到眼前,反复调整角度看向殿外,眼睛死死地盯着手中的千里镜,脑海中早已翻涌起无数念头。

  他毕竟是马上皇帝,所以当然知道常有斥候因侦查不及时,未能提前察觉蒙古部落的动向,导致明军仓促应战、损失惨重;又想起水师在海上巡逻时,因看不清远处船只旗号,多次误将商船当作倭寇,或是让真正的倭寇船只趁机逃脱。

  这千里镜看似只是“看得远”,可若用在战场与海防上,便能提前掌握敌情,规避风险、抢占先机,其价值远非寻常器物可比。

  李骜闻言也摇了摇头,语气变得严肃起来:“太子大哥,这千里镜的价值,不在日常使用,而在沙场之上——它是真正的‘沙场利器’啊!您想,若是我们给边境军队的斥候都配上这千里镜,他们只需站在高处,用千里镜往远处一扫,几十里外敌人的动向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是骑兵还是步兵?有多少人马?携带了多少粮草?这些都能提前知晓。”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以往斥候侦查,只能靠肉眼远眺,稍有不慎就会被敌人发现,甚至有性命之忧。可有了千里镜,斥候既能在安全距离外侦查,又能精准掌握敌情!咱们的军队提前知道了敌人的行军路线,便能早早做好防备——若是敌人想偷袭,咱们可以提前在必经之路布置埋伏;若是敌人粮草不足,咱们可以截断他们的补给线。等到敌人抵达时,咱们早已严阵以待,定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落花流水!”

  朱元璋与太子标听着李骜的话,瞬间陷入了沉思。

  朱元璋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脑海中已浮现出边境战场的景象——以往因侦查不及时,明军常有被元军残部或蒙古部落偷袭的情况,损失惨重。

  若是有了千里镜,斥候能提前半天甚至一天发现敌人,军队便能有充足的时间准备,伤亡定会大大减少,甚至能主动出击,彻底肃清边境隐患。

  太子标也皱着眉思索,他虽未亲临战场,却也知道侦查对战争的重要性。

  千里镜看似只是“看得远”,却能从根本上改变战场的局势——掌握了敌情,就等于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这比任何精良的武器都更重要。

继续阅读:第587章 料敌于先!务必大力生产!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暴徒,老朱绷不住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