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新式火器!自豪感与满足感!
朕闻上古2025-11-26 15:052,552

  铁政革新圆满落地,遵化铁厂步入正轨,各地推广也有条不紊地推进,可李骜并没有急着离开。

  他深知,优质钢铁只是基础,唯有将其转化为坚甲利刃,才能真正筑牢大明的国防根基。

  于是,在一个清晨,李骜召集了以王铁匠为首的所有“宗师”、“大师”级匠人,从随身的锦盒中取出一叠厚厚的图纸,逐一分发到他们手中。

  匠人们捧着图纸,脸上满是茫然与好奇。

  以他们数十年的锻造经验,一眼便能看出,这些图纸上绘制的都是火铳、火炮之类的火器,可细看之下,又与以往朝廷制式的火器有着天壤之别。

  图纸上标注的“三眼铳”、“鲁密铳”、“鸟铳”,虽仍属于火绳枪范畴,靠点火发射,但在枪管精度、枪托设计、装填方式上都做了极大改进,尤其是枪管内壁标注的“膛线”,更是他们从未见过的巧思。

  而当看到那张名为“燧发枪”的图纸时,匠人们彻底被震撼了。

  王铁匠捧着图纸,手指微微颤抖,反复摩挲着图纸上的击发结构,眼中满是难以置信:“国公爷,这……这火器当真不用点火?靠燧石撞击就能发射?”

  在他们的认知里,所有火器都离不开火绳引燃火药,可这燧发枪的设计,竟是通过弹簧驱动燧石撞击钢铁,产生火星引燃火药,整个过程无需人工点火,既快捷又隐蔽,完全颠覆了他们对火器的想象。

  其他匠人也纷纷围拢过来,对着燧发枪的图纸议论纷纷,有人惊叹其设计精妙,有人疑惑其可行性,更多的则是对这种全新击发方式的好奇。

  他们干了一辈子铁匠,打造过无数火铳火炮,却从未想过火器还能如此设计。

  李骜看着匠人们好奇又兴奋的模样,笑着说道:“各位师傅不必急于求成,这些图纸上的火器,都是我结合各方经验琢磨出的新式利器,技术难度确实不低。我今日将图纸交给你们,并非要立刻做出成品,而是想设个悬赏任务,激励大家共同钻研。”

  他顿了顿,话音一转,抛出了重磅消息:“从今日起,良匠及以上级别的匠人,都可以在闲暇之余研究这些图纸,尝试制造成品。只要能成功造出样品,经测试合格,便有重赏——造出三眼铳、虎蹲炮者,赏白银一千两;造出鲁密铳、鸟铳者,赏白银五千两;若能造出燧发枪,赏白银一万两!后续若能优化工艺、提升性能,还能额外获得奖励!”

  “什么?一万两白银?”

  “我的天!五百两都够买几亩良田了,一万两简直是天文数字!”

  李骜的话音刚落,匠人们便炸开了锅,脸上的茫然瞬间被狂喜取代。

  他们现在虽能按月领到足额工钱,日子比以往富足了许多,但想要攒下百两银子也需数年之功,更别说一次性得到一万两白银——这可是寻常百姓几辈子都不敢奢望的财富,足够他们购置田产、建造宅院,让子孙后代衣食无忧。

  巨额悬赏如同燎原之火,瞬间点燃了所有匠人的热情。

  以往他们劳作之余,无非是休息闲聊,如今有了这样的激励,人人都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投入到新式火器的研究中。

  “国公爷放心!我等定当全力以赴,不辜负您的信任与厚赏!”王铁匠率先拱手表态,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其他匠人也纷纷附和,语气中满是迫切与自信。

  李骜满意地点点头:“好!我相信各位师傅的手艺与智慧。研究过程中若有任何难题,或是需要特殊材料、工具,都可随时向我禀报,朝廷会全力支持。”

  悬赏任务公布后,遵化铁厂的氛围愈发浓厚。

  匠人们不仅在工作时干劲十足,闲暇之余更是扎堆研究图纸,厂区内随处可见讨论火器设计的身影。

  王铁匠深知燧发枪技术难度最高,涉及弹簧、燧石击发、密封等多个复杂环节,绝非一日之功,于是主动牵头,将匠人分成了多个研究小组,各司其职,从相对简单的火器入手,循序渐进。

  第一组由几位擅长打造火铳的“大师”带队,专攻三眼铳与鲁密铳。

  三眼铳虽在军中已有类似的火铳,但图纸上的设计更注重枪管的平直度与壁厚均匀性,还增加了可拆卸枪托,便于携带与瞄准。

  匠人们结合新高炉炼出的精钢,尝试打造更坚韧的枪管,反复调试枪管口径,确保火药燃烧时的气密性。

  第二组则聚焦于鸟铳的研发,鸟铳射程远、精度高,以往因铁料质量不佳,枪管易炸膛,且装填繁琐。

  如今有了纯净的精钢,匠人们首先解决了枪管强度问题,随后又研究图纸上的装填结构,尝试简化装填步骤,提升射击效率。

  第三组则由王铁匠亲自带领,钻研虎蹲炮。

  这种火炮体型小巧轻便,适合山地作战,图纸上标注的炮管更短、口径更大,且增加了瞄准装置与减震支架。

  匠人们反复计算火药用量与炮弹重量的配比,用石墨模具铸造炮管,确保炮壁厚度均匀,减少炸膛风险。

  至于难度最高的燧发枪,虽暂无小组专门攻坚,但不少匠人都在私下研究。

  有人琢磨弹簧的材质与弹性,尝试用精钢打造出能反复伸缩的弹簧;有人研究燧石与钢铁的撞击角度,寻找最易产生火星的组合;还有人钻研枪膛的密封方式,确保火药燃烧时的压力不流失。

  李骜也时常参与到匠人们的讨论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图纸上的设计原理,比如膛线能提升子弹的稳定性与精度,弹簧的弹性系数影响击发力度等。

  他虽不懂具体的锻造工艺,却能从原理上为匠人们指点迷津,帮他们少走弯路。

  为了支持匠人们的研究,李骜还特意调拨了一批优质精钢、石墨模具等材料,专门开辟了一间“火器研究作坊”,配备了各种特制工具。

  工部也按照李骜的要求,源源不断地送来硫磺、硝石、优质燧石等物资,确保研究不受材料限制。

  匠人们的热情在研究中不断高涨。

  有位年轻的“良匠”,为了测试弹簧的弹性,反复锻造了数十个样品,手指被烫伤也浑然不觉;有位老匠人,为了优化鸟铳的装填结构,整日蹲在作坊里画图、试验,连吃饭都忘了;王铁匠更是日夜操劳,既要指导各组研究,又要攻克虎蹲炮的关键技术,眼中布满血丝,却依旧精神矍铄。

  但匠人们也在研究中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以往他们只是被动按照图纸打造器物,如今却能参与到设计、改良的全过程,用自己的手艺创造出全新的利器,这种自豪感与满足感,远非金钱所能衡量。

  更重要的是,他们深知,这些新式火器一旦装备军队,必将大幅提升大明的军事实力,守护家国安宁,这份责任感让他们愈发投入。

  遵化铁厂的炉火依旧熊熊燃烧,不仅炼出了优质的钢铁,更点燃了匠人们的创新之火。

  新式火器的研究还在继续,燧发枪的攻坚虽仍有难度,但匠人们并未气馁,反而越挫越勇。

  李骜相信,用不了多久,这些凝聚着匠人心血与智慧的新式火器,必将成为大明军队的制式装备,让大明的威名传遍四海,让任何来犯之敌都望而生畏。

  而这,仅仅是大明军工革新的开端。

  随着冶铁技术的普及与火器研发的深入,李骜心中那幅“坚船利炮、威震四方”的蓝图,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暴徒,老朱绷不住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