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优质的教育
甲庚2025-07-02 18:542,141

朱元璋恳请道:“那就请先生出题吧。”

沈乾笑着回应:“其实就是一道关于绳子丈量大树的问题。”

随后,他又将刚才的题目说了一遍。

朱元璋几人听罢,不禁微微蹙眉,觉得这道题目的确有些巧妙和棘手。

李善长思考片刻后,说:“先生,您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令人费解,但我想应该还是能够解答出来的。”

他在中书省任职,处理过大大小小的政务问题。

小到田地的丈量,大到俸禄的分配。

因此对于数学的应用较为了解。

沈乾闻言笑了笑,随即想到朱标还在房间里苦思冥想。

于是提议道:“朱标现在都还没出来,估计还在计算这道题,不如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的进展如何?”

朱元璋也想去看看自己的太子解答的如何了,立即点头同意:“好,咱们去看看吧。”

“遵命。”李善长等人齐声应答。

他们的反应让沈乾感到颇为惊讶,尤其是每当在朱元璋面前回应时声音都会提高,这种习惯让他到现在仍未能适应。

正当众人准备进入朱标的房间时,房门被缓缓打开,一张兴奋而又神采奕奕的脸庞出现在大家眼前。

正是朱标。

朱橚惊讶地问:“大哥,莫非你真的解出来了不成?”

在场众人皆感诧异,没想到朱标竟然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大家不由得赞叹道:“果然是村长的大儿子,在学问上确有过人之处。”

朱标满心欢喜地说道:“没错,我确实解出来了!”

他刚说完这句话才意识到朱元璋等一众人在场,险些失了礼数,于是赶紧改口:“见过父亲。”

朱元璋微微点头,话语中透着威严与关切:“咱来瞧瞧你是如何解答的,把答案拿来咱瞧瞧。”

“是。”

朱标应答,并将自己记录了解题过程的纸递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接过那张写满了密密麻麻符号的纸,看着上面犹如乱涂乱画般的数字。

这写的都是啥啊,像是小虫子似的,怎么什么也看不懂。

朱元璋面露不悦,问道:“朱标,你这纸上画的是什么?简直像鬼画符似的!”

朱橚见状迅速解释道:“父亲,这是先生所教的新式记数法。”

“这叫小写数字,也就是世人常说的阿拉伯数字,如今已在各地广泛使用。”

朱元璋指着那些1至9的数字,问道:“那么这些符号又代表什么意思呢?”

沈乾随着朱元璋手指所指逐一念出对应的数字:“这分别代表了一、二、三……八、九。”

当朱元璋听闻这些奇特符号原来就是数字之后,内心深感震撼。

难以置信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线条,日后竟会成为全球通用的数字表达方式。

沈乾补充道:“这种方式书写起来更方便,所以已经被全世界所应用了。”

“在外面,基本上幼儿园几岁的孩子都能认识这些数字。”

居然几岁就能认识?

朱元璋感到大为震惊,这些乱七八糟的符号,看着就头疼。

没想到外面几岁的孩童就已经可以习得。

“那岂不是外面的世界,人人都是天才?”朱元璋问道。

东汉末年人物,曹操之子曹冲以智慧早熟著称,有典故曹冲称象,示了他幼年时就具有非凡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战国时期秦国甘罗,十二岁即为秦相吕不韦的幕僚,并出使赵国,是古代极为著名的少年政治家。

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十岁就能诵读古文,二十岁开始周游各地考察风土人情及历史遗迹。

这些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天才神童。

难道未来,这些人物都算不上稀奇了?

“老朱,外面的教育环境十分优良,孩子们从小就开始接受系统的教育。”

“幼儿园便是给几岁的孩子们学习的地方。”

“不仅有统一的教材,还会有专业的老师,还辅助各种教具多媒体等等。”

“老师们会提前备课,从网上查找资料,做成PPT。配上有趣的图片,视频等等。”

“还有数学课,会有个屏幕在黑板上,老师只需要轻轻一点,就能够多方位的示意答案。”

沈乾解释道。

能够获得这样优质的教育资源,人民的教育程度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所以朱家村的人之所以什么都不知道,也是因为教育环境没跟上。

沈乾曾经也被人说神童,小小年纪就拿了什么奥数比赛第一名,经常考年级第一。

他也曾经骄傲过一阵子,后来上了大学才发现,原来五湖四海内优秀的人不计其数。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比他聪明的,比他努力的,比他有钱的……

有的人考一百分,是因为能力只能到达一百分;而有的人考一百分,是因为试卷满分就是一百分。

朱元璋一行人再次被沈乾的话语深深震撼。

原来教书育人竟能达到如此境地。

朱元璋心中暗想:倘若大明能够拥有这样的教育资源,该是多么幸运,不知道能够培养出多少青年才俊。

李善长也在在内心思忖。

面对沈乾这种通晓天时地利的奇人,若不能收为己用,恐怕唯有将其排除,以绝后患。

然而,在徐达看来,战场上能英勇杀敌才是真正的男儿本色,对于读书学习这种事情并不特别在意。

朱标四人虽对沈乾所描述的那些教育环境充满渴望之情,但他们也知道,自己身处大明,大明没有那些资源。

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资源,唯有靠自己的努力。

朱标率先从思绪中回过神来,主动询问道:“先生,请您看看我的答案是否准确?”

大家回过神来,朱元璋赶紧拿着手里的纸给沈乾看。

“用一根绳子绕树三圈余30厘米,如果绕树四圈则差40厘米,问树木周长和绳子长度。”李善长轻声将问题重复了一遍。

“先生,您看咱标儿写的对吗?”朱元璋拧着眉毛,试图看懂一些。

沈乾点头赞同道:“答案是没有问题,然而所耗时间确实过长。”

“倘若在明日的考试中仍花费这么长的时间来解答,恐怕不仅难以达到优秀或者满分了。”

他接着翻看了下朱标的草稿纸,指出问题道:“我猜,你肯定还是找了根绳子去试了试,对不对?”

朱标也坦诚相告,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实不相瞒,先生,在解题过程中我确实找了个绳子来。”

继续阅读:第六十三章 轻松解答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刚成首富,你跟我说这是大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