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引蛇出洞
甲庚2025-07-02 18:552,122

徐达进言道:“回禀皇上,对于应对匈奴之策略,臣以为朝廷可考虑扶持一位受控的可汗与当前匈奴的可汗相抗衡。”

“在朝廷的支持下,这位被扶持的可汗将能够获得丰厚物资,并借此招揽四方匈奴部众。”

“而这些归附于我们的匈奴百姓,将会成为大明最为忠诚的守护者,他们能有效抵御那些不愿归顺我朝的匈奴主力军队。”

这些其中朱元璋也早都知道,徐达在上奏之前,也已经跟朱元璋打过招呼。

所以朱元璋并不会反对,只是走个流程而已。

“诸位臣子对此有何见解?”朱元璋询问道。

李善长回应:“皇上,微臣认为此计具有可行性。”

“爱猷识理答腊在北伐中被逼退离开大都,逃去草原,遗留了一批百姓。”

“且爱猷识理答腊在撤退途中被其部将阿鲁台所杀,北元内部陷入混乱,正是好时机。”

“若我朝能成功招抚一批匈奴百姓,使他们归顺大明,失去根基的头匈奴大军自然会有所忌惮,不敢轻易进犯。”

然而杨宪提出异议:“皇上,倘若所扶持之人日后不受控制,成为另一个扩廓帖木儿,岂不是为大明树立了一个新的强敌?”

徐达则不以为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微臣会确保傀儡势力不掌握兵权。”

“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商贸途径与匈奴百姓建立联系,派遣商队供给他们所需的生活物资,让他们无需通过劫掠也能得到生活所需。”

“试问,当他们能安稳生活并依赖于与大明的贸易往来时,还会轻易背叛大明吗?”

“恐怕任何试图损害大明利益的行为都会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杨宪皱眉反问:“与匈奴进行商业交易,双方能有什么商品可以交换呢?”

徐达回答:“主要是牛羊马匹,大明军队需要匈奴优质的战马,同时也对匈奴丰富的牛羊资源有需求。”

“此外,大明商队还可进一步深 入蒙古,据闻那里的诸多国家都有丰富的物产可供交换。”

朱元璋听后深思熟虑,最终点头表示赞同:“徐达之策切实可行,咱决定采纳实施。”

“谢皇上,皇上圣见。”徐达作揖谢恩。

“别急着向咱致谢,你说蒙古地区包含众多部落,咱决定将探索蒙古的重任交付于你。”朱元璋下旨道。

“遵命,臣必定全力以赴完成使命。”徐达坚定有力地回应。

“很好,你即刻启程奔赴边疆。”朱元璋下达了命令。

徐达恭敬应诺后,旋即离开了朝堂。

回到府邸,他迅速集结起一些亲信士兵,随即当天就离开了应天府。

由于常遇春始终驻扎在边关,负责长城的修建工程,并未尽数返回与徐达汇合。

故此徐达一人带兵前往边关便足以胜任此次任务。

朝堂之内,杨宪见朱元璋如此迅速决断了匈奴相关策略,心中感到颇为微妙。

他直觉认为这个计策并非出自徐达本人。

徐达为人直爽果决,是个地道的武夫,哪里想得出如此灵活巧妙的办法?

这个办法,应该是是那个神秘奇人所出。

这让杨宪对这位未曾谋面的奇人愈发好奇。

毕竟此人不仅研发出了众多先进的农具,还为徐达提出了这般巧妙的战略。

随后,在朱元璋与其余大臣就其他政务进行商议并处理完毕后,便宣布退朝。

朱元璋收到传信,说刘基希望朱元璋前去他府上一趟。

朱元璋稍感惊讶。

伯温一般不会主动求见,难道是找刺客有线索了?

朱元璋便收拾了一下,前去了刘基府上。

“参见皇上。”刘基行礼道。

“是不是抓到刺客了?”朱元璋直接询问。

刘基立刻面带愧色禀报:“微臣失职,请皇上降罪,目前尚未捕获刺客。”

见状,朱元璋颇感疑惑:“既然未抓到刺客,你着急见咱所为何事呢?”

刘基接着表达了他的忧虑:“回皇上,在早朝时听闻皇上将亲临农具展示现场,且农具之中包含利器,臣深感此举存在隐患。”

“如今刺客依然在逃,除了已查明使用的弓箭来自北元之外,其余线索皆无进展。”

“臣担忧有刺客可能混入围观人群中,对皇上安全构成威胁。”

朱元璋听罢微微点头,表示赞同:“你的顾虑的确有道理。”

“应当对所有入场观看者严格搜查,一旦发现携带行刺凶器者,一律严加处置,如有反抗,则即刻处决。”

刘基再次回应:“是。”

察觉刘基并未打算退下,朱元璋追问:“还有何事需要启奏吗?”

刘基禀告朱元璋:“皇上,徐达临行前,与臣已共同筹划了一计,欲诱敌出洞,以期将潜伏的刺客尽数揪出。”

他进一步解释道,“臣已故意散布一则假消息,声称皇上将会亲临某地。”

“而由锦衣卫装扮成皇上,旨在引 诱刺客现形,然后一举擒获。”

“然而,鉴于皇上即将亲临农具示范现场,臣忧虑刺客可能对假消息存疑,转而在农田周边设伏。”

“为此,臣斗胆提议,在明日的行动中,皇上您需要暗藏于围观人群中,确保安全。”

朱元璋听后赞许地笑道:“哈哈,果然还得是伯温啊!”

笑声中透露出对刘基的赞赏。

随后,朱元璋神情庄重,帝王威严尽显,宣布道:“至于引蛇出洞之计,无需找人再扮作咱了。”

“咱这个皇帝好歹也是杀出来的。”

“咱决定亲自前往,要亲眼见识究竟是哪些宵小之辈敢图谋咱。”

“你且退下吧,咱派人去找李 斯,让他将咱至郊外观摩农具示范的确切日期泄露给外界。”

朱元璋出来以后将此事安排给了将军二虎,告诉他务必布阵埋伏,并着手散布消息。

宫廷派出专门的官员在咸阳城的大街小巷中高声宣布:“丞相李善长创新研发出可大幅提高粮食产量的新农具。”

“明日将在特定地点进行公开演示,请百姓届时前往观看。”

这一声明迅速在南京全城引起了广泛热议。

市民们议论纷纷,有人坚信这是真事,认为新农具将令大明国力倍增。

也有人对此持怀疑态度,难以相信能有如此神奇的效果。

百姓之中,一个面相俊朗,五官锋利,头发微卷的男子也听到了。

继续阅读:第九十四章 鞑靼可汗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刚成首富,你跟我说这是大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