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朱榑求学
甲庚2025-07-02 18:562,150

刘基听罢,神色坚定地回复:“谢皇上信任,臣必将竭尽全力不负所托,务必协助徐达将这一批刺客悉数缉拿归案。”

此刻,在七皇子朱榑的府邸内,他正沉浸于与侍女们的嬉戏之中。

忽闻父皇的随身侍卫来访,心头顿生厌烦与不悦之情。

然而,当得知是朱元璋召见他入宫时,他不禁一阵心慌意乱,心想,这突如其来的召见定然是与自己学业状况有关。

“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呢?”朱榑焦急地自语,“父皇必定是要询问我学业上的事了。”

达定妃似乎洞察到了朱榑的不安,便出言安抚:“你无需过分紧张,我已为你谋划了一策,但只是这一次,你务必好好学习。”

自己的儿子,实在是不忍心看到他受罚。

说着,达定妃提出的应对之法透露给了朱榑。

听罢计谋,朱榑顿时如释重负,脸上绽放笑容,决定采纳此计:“妙哉!那我就赶紧进宫面见父皇吧。”

与此同时,悄然无息间,有另一人也尾随他们离开,但朱榑对此全然不知。

而在宫中,朱元璋的近身侍卫二虎已将近日来暗中监视朱榑行动的情况详细汇报给了朱元璋。

二虎是朱元璋的得力助手。

二虎与他的哥哥大虎同为朱元璋的亲近臣子。

在大虎死后,二虎继承了其职位,并受命组建并领导锦衣卫,负责监视和搜集开国功臣们的罪证。

朱元璋有时候前去朱家村,就会留下二虎替他监视宫中各人的行为举动。

然而朱榑的表现却是极其令人不满,整日沉浸在酒宴游乐之中,未曾有一天专注于学习进取。

当宋濂行使太师之权责,前去朱榑的府邸进行督促教诲,往往会被拒之门外。

宋濂上了年纪,朱榑又年轻气盛,实在是无可奈何。

朱元璋怒不可遏地谴责道:“真是混账至极!”

“这个朱榑只知道享乐放纵,毫无进取之心,如此下去,咱辛苦打下的江山岂不是要毁在他手里?”

二虎见状急忙劝慰道:“皇上请息怒,现在一切都还未定局,对于七皇子的教育引导还来得及。”

朱元璋听后,无奈地叹了口气:“看来只能寄希望于沈乾了。”

“二虎,你需继续派人密切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最好能探听到他们的对话内容。”

“遵命。”二虎恭敬地应答道。

在大殿内,朱榑觐见朱元璋,尚未行礼之际,朱元璋已然雷霆震怒。

“朱榑,二虎向咱禀报,在咱不在宫中的日子里,你整日游手好闲、沉迷于玩乐宴饮之中,未曾真正用心读过一天书,是也不是?"

突如其来的责问令朱榑惊惶失措,他立刻跪倒在冰冷的地面,为自己辩解。

“父皇,请您不要听信他人的片面之词,儿臣并非有意荒废学业。”朱榑解释道。

“只是因为看到大哥和五哥有幸拜入了世外高人的门下,因此对宋太师他们所教授的内容感到兴趣索然。”

“儿臣恳求父皇允许我也有机会拜入奇人门下,以追求更高的学识境界。”

随后,朱榑连连叩首,用响亮的磕头声表达自己的坚定决心。

朱元璋眉梢微蹙,沉思了片刻之后。

“罢了,咱准你所请。”

“在下次咱亲自拜会那位奇人之时,朱榑你便随同前往吧。”

听闻此言,朱榑心中涌起一阵狂喜,他急切地回应:“多谢父皇,多谢父皇!”

“儿臣定当竭尽全力刻苦学习,一定能从奇人那里学到真才实学。”

面对朱榑的兴奋表态,朱元璋嘴角勾勒出一丝冷笑,语带警示地说:“但愿如此,倘若你届时无法承受其严格教诲,可别怪咱不念父子之情,严加惩处。”

朱榑此刻沉浸在喜悦中,未能深究朱元璋话语中的弦外之音,满心欢喜地保证道:“父皇尽管放心,儿臣必定能够承受住任何考验。”

帝王的心意难以揣摩,对此朱榑并未过多深思。

“如今我和几位哥哥有幸成为奇人门下弟子,这必将使大明王朝日益强盛,实现千秋万代基业指日可待。”

朱榑适时地恭维道。

李善长经过了恩科一事,心里害怕又觉得庆幸。

不过他必须要做点什么事情出来,这样才能在皇上心中稳住地位。

省的杨宪又背后捅刀子。

李善长府上。

李善长回到宅邸后,即刻安排工部寻找合适的土地,并着手筹建石灰和农具的制造工坊。

尽管在这些东西的分配上大家各有其份,但对于设立和管理这些工坊之事,四位共同参与者一致决定由李善长来主持大局。

原因显而易见:太子与五皇子两位均无暇也无经验从事此类事务管理。

而徐达将军则因即将奔赴边疆戍卫,无法分心。

就算徐达在京,也需全身心投入皇上的安全保卫工作,因此同样无法参与日常作坊运营。

鉴于此,所有的筹备事宜都顺理成章地落在了李善长肩上,而李善长对此亦欣然接受。

他深知,通过这样的合作方式,自己将与太子皇子以及徐达麾下的军队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

说难听一些,假设将来始皇帝驾崩,凭借这份紧密关系,自己的地位或许能得以稳固。

即使万一失势,至少李氏一族也能避免像历史上那样遭受灭顶之灾。

安排妥当工部事宜后,李善长又开始思量起如何有效推广农具的重任,毕竟这是朱元璋交付给他的另一项重要任务。

不过,这并未让李善长感到困扰,不久之后他就找到了应对之策。

次日清晨,李善长携带所有新型农具样品来到了朝堂之上,准备向朝廷及众大臣展示并推行新的农耕技术与工具。

在朝廷中,众多大臣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以杨宪为首的大臣们逐渐聚拢到他身边。

“杨大人,李相国究竟为何要携带那些破铜烂铁上朝?”

有人疑惑发问。

“李相居然在朝堂之上公然展示铁器,他意欲何为?难道是打算行刺陛下不成?”

另一人提出惊人的猜测。

“刺杀皇上?这不可能吧,这么做对他有何好处呢?”

又有人质疑。

然而,对于李善长此举的真实意图,众臣猜疑不断。

面对如此喧闹嘈杂的场面,本已感到头疼的杨宪,见众人言论愈发离谱且声浪渐高,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厉声道:“都给我住口!”

继续阅读:第九十一章 农具上朝堂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刚成首富,你跟我说这是大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