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计划”的成功,像一阵强心剂,注入了整个“燧人氏”项目组。内部的蛀虫被清除,外部的威胁被肃清,所有科研人员都可以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工作中。
材料实验室的气氛,也一扫之前的“阴霾”,变得空前高涨。
陈博士将所有核心成员召集起来,当众销毁了那份伪造的“非平衡态低温固相反应法”方案。
“同志们,之前的一切,都是为了配合国安部门,揪出潜伏的敌人。”陈博士的声音洪亮而有力,“现在,敌人已经被清除!从今天起,我们回归正轨,继续我们最初的技术路线!我们有杜工的理论指导,有制造中心为我们量身打造的全世界最先进的结晶炉!要是再搞不出名堂,我们都对不起身上这身衣服!”
一番话,说得所有人热血沸腾。
“保证完成任务!”
“就是拼了这条老命,也要把材料搞出来!”
实验室里,再次充满了昂扬的斗志。
那台崭新的【高纯度激光脉冲定向结晶炉】被小心翼翼地安装调试好,正式投入使用。
当老张和他的团队,看到这台炉子第一次启动时,那束在真空中稳定运行的蓝色激光,那精准到微米级的多轴运动,所有人都被这台国产神器的强大性能震撼了。
“值了!这一个月,没白熬!”老张激动地说道。
有了这台神器,陈博士的团队如虎添翼。
他们立刻开始了新一轮的合成实验。
这一次,所有的流程都和之前一样,唯一的变量,就是这台全新的炉子。
“高纯度靶材准备就绪!”
“炉内真空度达到10的负10次方帕!完美!”
“激光脉冲能量设定完毕!”
“开始定向结晶生长!”
陈博士亲自坐镇主控台,他的眼睛紧紧盯着屏幕上实时显示的晶格生长图像。在超高分辨率的电子显微镜下,钇、钡、铜、氧原子,像训练有素的士兵,被激光束精确地引导着,一层一层地,堆叠出完美的晶体结构。
“太美了……这简直是上帝的杰作……”一个年轻的研究员看着屏幕,发出了梦呓般的感叹。
长达二十个小时的生长过程,没有人离开。所有人都被这微观世界的奇迹深深吸引。
当一片比之前任何一次实验样品都更加纯净、更加完美的黑色薄膜生成时,整个实验室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但这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样品被送入低温测试设备。
所有人的心,再次悬到了嗓子眼。
“开始降温!”
温度计的读数飞速下降。
零下150度……
零下160度……
零下170度……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之前的极限,是零下220度。这一次,能突破吗?
当温度计的读数跳到“零下178度”时,电阻曲线依然在平稳下降,没有任何超导的迹象。
一些人的心,开始往下沉。难道……还是不行?
就在这时,温度计的读数,跳过了“零下180度”的关口!
屏幕上,那条代表着电阻的曲线,没有任何预兆,如同断崖一般,垂直地砸向了零点!
“出现了!超导转变!”
“我的天!真的出现了!”
实验室里,瞬间陷入了疯狂!
“临界温度!快看临界温度!”陈博士的声音都在颤抖。
负责记录数据的研究员,用带着哭腔的声音嘶吼道:“报告!报告陈博士!超导转变临界温度……零下180.5摄氏度!我们……我们突破了液氮温区!”
轰!
压抑了许久的激动情绪,在这一刻如同火山般彻底喷发!
人们疯狂地拥抱在一起,又叫又跳。几个年长的研究员,更是激动得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液氮温区!
这个困扰了世界超导领域几十年的终极梦想,这个被无数物理学家视为圣杯的里程碑,就在今天,就在这个位于华夏大漠深处的实验室里,被他们亲手实现了!
这意味着,超导技术,将不再是需要昂贵而稀有的液氦才能实现的“贵族技术”。它将可以使用廉价易得的液氮,大规模地走向应用!
这意味着,杜宇泽那个“将聚变反应堆小型化”的伟大构想,最重要的一块基石,已经被牢牢地奠定了!
陈博士抓起桌上的内部电话,手抖得几次都拨不对号码。
电话接通的那一刻,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着话筒大喊:“宇泽!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零下180度!我们做到了!”
电话那头,杜宇泽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静,但陈博士能听出那平静之下,蕴含的巨大喜悦。
“辛苦了,陈博士。我马上过去。”
当杜宇泽赶到材料实验室时,迎接他的,是英雄般的欢呼。
陈博士拿着那片珍贵的样品,像捧着稀世珍宝一样,递到杜宇泽面前。
“宇泽,你看,这就是我们未来的希望!”
杜宇泽接过那片在液氮中冒着白气的样品,看着悬浮在它上方的那块小小的永磁体,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轩辕-II”不再是一个概念,它已经有了坚实的地基。
而下一步,就是在这片地基上,搭建起它那副同样惊世骇俗的“骨架”——全新的磁场线圈。
胜利的喜悦没有冲昏头脑,杜宇泽当晚就召集了机械、物理和工程部门的负责人。
“材料已经有了,接下来,就是把它变成我们需要的线材,然后,绕制成我们需要的线圈。”
他将一份全新的设计图,投射到屏幕上。
所有看到这份图纸的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大屏幕上那张复杂到令人眼花缭乱的设计图牢牢吸引。
那不再是“轩辕”那种相对规整的环形线圈,而是一组由数十个形态各异、扭曲缠绕的非平面线圈组成的复杂系统。它们像一条条盘踞的巨龙,以一种凡人无法理解的方式,共同构建出一个封闭的磁场囚笼。
“这就是我为‘轩辕-II’设计的全新磁场线圈布局,我称之为‘准动态多轴非对称仿星器’构型。”杜宇泽的声音,打破了寂静。
“我的天……这……这还是仿星器吗?”一位资深的等离子体物理学家喃喃自语,“我从未见过如此……狂野的设计。它完全颠覆了现有的所有仿星器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