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样的。”杜宇泽在电脑上,调出了一段他编写的模拟程序。
程序里,一架搭载了聚变引擎的虚拟战机,正在做着各种高难度的机动。
“大家请看,当我进行一个高速爬升的指令时,我需要引擎在短时间内,将推力提升到最大。但问题是,聚变反应的功率提升,不是瞬时的,它有一个零点几秒的延迟。这就导致,飞机的姿态,总是比我的指令,慢了半拍。”
他又演示了另一个场景。
“而当飞机进行一个大过载转弯时,机体的剧烈运动,会对引擎核心内部的等离子体,产生微小的扰动。虽然我们的磁场约束很强,但这种扰动,依然会导致能量输出的瞬间波动。这个波动,又会反过来影响飞机的推力,从而让整个飞行姿态,变得极不稳定,像喝醉了酒一样。”
几位飞控专家看得眉头紧锁。他们都是国内最顶尖的行家,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的核心。
“这是典型的,动力系统与飞行控制系统的耦合延迟问题。”白发院士一针见血地指了出来,“在传统的航空发动机上,这个问题也存在,但因为发动机的响应速度和输出功率,都是在一个相对稳定和可预测的范围内,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提前进行补偿控制。”
“但你的这个聚变引擎,太不一样了。”另一位来自航天集团的专家感叹道,“它的能量输出,不是一个线性过程。等离子体本身,就带有一种混沌的、难以预测的特性。想给它建立一个精确的数学模型,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好比,你想精确预测下一秒钟,火焰的形状一样。”
“是啊。”杜宇泽点了点头,这正是他头疼的地方,“我尝试了所有现有的PID控制、模糊控制、鲁棒控制算法,都无法完美解决这个问题。系统总是处在一种‘滞后’或者‘过冲’的状态。”
办公室里,陷入了沉默。
这是一个全新的,超越了现有航空航天控制理论的难题。
看着几位专家一筹莫展的样子,杜宇泽知道,靠他们,是无法找到答案了。
他叹了口气,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故意说给他们听。
“我在想,既然我们无法精确地‘预测’未来,那我们能不能让系统,学会‘适应’未来呢?”
“适应未来?”白发院士愣了一下,没明白他的意思。
“对。”杜宇泽的眼睛,开始发亮,“我们建立两个模型。一个,是引擎的实时状态模型,它根据传感器数据,不断更新等离子体的状态。另一个,是飞行器的期望姿态模型,也就是我们希望飞机下一秒到达的位置和姿态。”
“然后,我们用一个全新的算法,来充当‘大脑’。这个‘大脑’,不断地比较这两个模型之间的‘差距’,然后,它不是去计算出一个固定的、补偿好的指令,而是实时地、动态地,同时调整引擎的功率输出和飞机的气动舵面,让这两者,以一种最高效、最协调的方式,共同去无限逼近那个‘期望姿态’。”
“这个‘大脑’,甚至可以根据上一次调整的结果,来‘学习’和‘修正’下一次的调整策略。它就像一个正在学开车的司机,一开始可能会手忙脚乱,但开得多了,就会越来越熟练,越来越平顺。”
杜宇泽将这个构想,命名为“自适应预测飞行控制算法”。
听完他的讲解,几位飞控专家,已经彻底惊呆了。
他们看着杜宇泽,感觉像在听天书。
让系统自己去学习和适应?同时控制发动机和舵面?
这……这已经不是传统“自动控制”的范畴了,这根本就是人工智能!
“杜工……你说的这个……这个‘大脑’算法……”白发院士的声音都在颤抖,“它……能实现吗?”
“理论框架,我已经搭好了。”杜宇泽轻描淡写地说道,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他当然不会告诉他们,这个所谓的“自适应预测飞行控制算法”,是他刚刚用掉最后30000积分,从系统兑换的【高级人工智能控制理论】里,学到的最基础的应用。
【积分已消耗,当前余额:30000。】(注:之前章节刘上将视察后奖励了5万分,所以兑换完电磁泵后还有6万,这里兑换完还剩3万)
几位专家面面相觑,他们感觉自己的大脑,在今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他们原本是来“指导”工作的,结果却被这个年轻人,上了一堂来自未来的课。
“不可思议……简直不可思议……”白发院士喃喃自语,“如果这个算法真的能实现,它将彻底颠覆整个飞行控制领域!我们研究了一辈子的东西,在它面前,都像是小孩子的玩具。”
会议结束后,几位专家失魂落魄地走了。他们知道,他们帮不上什么忙了。他们能做的,就是回去之后,立刻组织人手,开始学习和理解这种全新的控制思想。
而杜宇泽,则将自己锁在办公室里,开始了疯狂的代码编写工作。
他要做的,就是将系统给予他的理论,转化成一行行可以运行的代码,为“赫菲斯托斯之锤”,打造一个真正智能的,无与伦比的“大脑”。
一个星期后。
当杜宇泽在模拟程序中,加载了全新的控制算法后。
那架虚拟战机,仿佛瞬间拥有了生命。
无论是急速爬升、大过载盘旋,还是眼镜蛇机动,所有的动作,都完成得行云流水,精确得像用尺子画出来的一样。引擎的咆哮和机体的姿态,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完美的和谐。
杜宇泽看着屏幕上那道优美的飞行轨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赫菲斯托斯之锤”的“神经中枢”,成了。
理论设计全部完成,所有的子系统,都有了明确可行的方案。
“赫菲斯托斯之锤”项目,正式从图纸阶段,转向了硬件制造阶段。
林振华亲自下令,在鼎新基地最核心、保密级别最高的区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3号厂房”,专门用于“赫菲斯托斯之锤”原型机的制造和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