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长莺回到楚王府的时候,戎祁还没回来,这让她觉得有些奇怪。
“王爷可有说是在忙什么?”虞长莺一边往晴风院走,一边问着安管家。
“应该是军营里的事情吧!年前回来之后赶上宫中年宴,军营那边还没来得及整顿呢!”安管家笑着回应道。
整顿军队吗?虞长莺不置可否,但也没有多问,毕竟对方手头上的事情应该不少,不然等到十五元宵过后朝廷开印再安排,怕是会来不及。
“王妃可是有事?老奴可差人给王爷那边带个信儿。”安平抬头望了虞长莺一眼,却见后者微微摇头道。
“不用了,都下去歇着吧!”虞长莺随意的挥了挥手,然后带着白鹭回了晴风院,而安平送到院门外便没再往前。
等虞长莺走进晴风院之后,安平这才转身离开,而且偷偷的让人给戎祁带了个口信。
收到口信的戎祁正在跟卫予之他们议事,在座的还有韩砣和周莽,就连文劲都来了,看到王府有信,众人还以为是王府出了什么事,结果却看到戎祁嘴角微微上扬,一时之间众人表情各异的对视一眼。
“王爷,可是王府出了事?”身为军师的卫予之,代表众人开口询问道。
“无事,王妃回府不见本王,所以心生惦记,让管家询问本王何时回府罢了。”戎祁不以为然的说完这句话之后,把信笺折好放进了怀里。
“……。”卫予之望着戎祁表情一言难尽,有些后悔自己多余问那一句。
“咳咳!不如还是先说说北上的事情吧!”韩砣清了清嗓子,打破了房间里诡异的平静。
“我的个乖乖,王爷和王妃的感情这么好的吗?”本来被转移的话题,因为周莽这回神之后下意识的询问而搁浅,换来卫予之的一眼瞪视。
“看起来感情很好吗?”戎祁挑眉望向周莽,一副准备深谈的模样,文劲听得翻了个白眼,缩到椅子里降低自己存在感,不愿掺和到戎祁这明显的炫耀行为中。
“是啊!王妃这么惦记王爷,以后王爷要是再领兵出征,王妃岂不是要想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周莽是很认真的在惊奇,因为早上才离开王府,这会儿天还没黑呢!王妃就开始惦记起王爷来了,不就是感情好吗?
“……。”卫予之望着真情实感惊叹的周莽,又望了一眼听完之后对这话十分受用的戎祁,忍表情很是无奈的抹了一把脸。
王妃的存在果然是一柄双刃剑,能够让王爷潜心成长的同时,也能让王爷冲动降智,看样子,他的找时间去会一会这位新晋的楚王妃了。
“王妃会不会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属下并不确定,但北地的百姓此刻命悬一线却是真,王爷,您确定这次要出手吗?若是不能一劳永逸,怕是会后患无穷。”韩砣皱着眉头望了周莽一眼,然后望向戎祁如是说道。
听闻北地的百姓命悬一线,众人的表情都跟着一凛。
“既然决定要做,定然不会让人有翻身的余地,所以此事只需成功,不容失败。”戎祁表情收敛的带了几分冷峻,卫予之也跟着微微皱眉。
“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事情办好了,对北地百姓来说是利在千秋的事情,对此行的人员来说也是一个向上攀登的捷径,所以在人员安排上,我们势必要细细斟酌。”
卫予之的意思很明白,既然事情只许成功不许失败,那就意味着楚征军定然要拿下此功,随行的官员都是顺带沾光,而这光既然要沾,肯定是要优先考虑自己人的。
“护送的队伍由韩砣领兵,带上之前送过去的那个小子就行。”戎祁心中已然有数,但周莽听到后却出声询问道。
“只要韩砣吗?那我们呢?”周莽皱眉,觉得这种事情怎么能没有自己呢?
“你去做什么?除了动拳头还能有什么用?”文劲没好气的出声,让周莽狠狠瞪了他一眼,嘴里还反驳道。
“动拳头怎么了?剿匪难道不需要动拳头吗?光靠一张嘴能成事,王爷又何必让韩砣领兵护送?”周莽只是名字带了个莽,人也大大咧咧,却不意味着他没有脑子。
“因为韩砣不光拳头硬,脑子也灵,一人足矣。”文劲理所当然的回答,周莽自然是不服气,可他还没开口反驳,就被戎祁挥手打住了。
“文劲说的对,这次的事情既然要暗度陈仓,那就不能太过明目张胆,让韩砣领兵足矣,如果你也去的话,那些人未必会同意,反而容易再生枝节。”卫予之的话还是有些分量的,而且也十分有道理,周莽听后没再辩驳,却依旧心有不甘的说了句。
“不是说那些人的心思都放在了跟倭国和谈上吗?哪还有功夫管我们去了几个人啊?”
“去几个人或许不会管,但会让谁去可就不好说了。”卫予之望着周莽并未言明,反而是文劲好心的解释了句。
“韩砣一个人领兵可以说是负责护送,多加一个你算怎么回事?一个队伍需要两个将领,有事情的时候到底听谁的?还是说你们其实各司其职,那你负责的又是那一块?”只会用拳头说话的周莽,会被人怀疑本就是为了针对山匪才随行的结论,一点都不奇怪。
那些人脑子有病才会让王爷有机会去动通往北地路上的山匪,到时候肯定会极力反对,说不定连韩砣都会被阻止参与,那护送的队伍要落到楚征军头上,就更难了。
“这次的任务明面上是为了护送赈灾队伍,实际上却是要联合北地的驻兵借机剿匪,所以韩砣是最合适的人选。”卫予之给这个话题做了总结,周莽听完之后没再说话。
“领兵护送没问题,但剿匪那边要与北地驻兵合作,怕是要定王点头才行。”韩砣望着戎祁,见后者神色淡定,不由得也安心几分。
“定王那边会极力配合,这点你不用担心,若是情况有变,我们也能掌握先机速战速决。”戎祁想到虞长莺安排的人已经出发前往北地,不由得心里一暖。
“我会传信给北地的探子,优先协助这次剿匪的事情。”卫予之以为戎祁说的是他们自己安排的那些探子,所以如是应和,而戎祁并没有解释。
“如此甚好!”戎祁应声,而后文劲也跟着开口
“剿匪的事情可以交给韩砣,但是随行的官员要如何解决?”
“此事王爷自有安排。”卫予之望了文劲一眼,后者看他言之凿凿的样子,不以为意的耸了耸肩,然后说道。
“既然王爷有安排那自然是再好不过,因为晋王那边已经跟东腾越搭上了线,今夜就会见面,我们想要趁着朝廷跟倭国和谈的时候,先下手为强的赈灾北地,怕是要抓紧时间了。”文劲望向戎祁,后者表情依旧淡定的应了一声。
“无妨,时至今日,晋王也不可能让东腾越予取予求。”所以两人的合作怕是还有的谈。
“东腾越急着回倭国解决倭国皇太子刺杀他的事情,恐怕不会留手。”比起倭国的王位,答应晋王的一些不平等条约也不算什么,等到倭国权力更迭后,这些条款就算违背也不过是打一仗的事情,若是王爷届时还是大齐国战神,恐怕也免不了远征。
而远征的王爷又如何能够钳制住盛京城里对王位虎视眈眈的晋王?反正文劲是觉得挺麻烦的,就不知道王爷是不是也这么想了。
“就算不会留手,东腾越也不可能毫无保留,毕竟他现在回去也是要跟倭国的国主有个交代的,定然不可能没有底线。”卫予之的话让文劲听得嘀咕了句。
“怕就怕东腾越有底线,而晋王没有。”
如果晋王铁了心要两手抓,肯定会跟东腾越达成对自己有利的条件,然后迅速解决和谈的事情,然后紧抓北地赈灾,如同往年一般中饱私囊,毕竟周家那三十万西南大军,还得花银子养着才能震慑朝堂。
“若是如此,足以证明我们当初的决定没有错。”卫予之的话让文劲沉默,韩砣和周莽的表情也跟着冷凝。
自古良禽择木而栖,按理说由皇后所出的晋王更有资格成为太子,而且还是嫡出,地位应该是无人可以撼动的才对。
可没人知道是不是因为从小就地位崇高,而且万人追捧,让晋王养成了目空一切的秉性,觉得太子之位非他莫属,王位也应该是他的囊中之物,所以并未居安思危,也没有胸怀天下的悲悯,一心只想守着自己的地位和权力,甚至想要谋求更高的权力统治。
原本这并非不是坏事,毕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可偏偏晋王得到了无数人求而不得的权力和地位,却没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甚至并不认为那些责任应该由自己承担,甚至把所有人为这个国家的付出当做了理所当然,并为此不择手段。
这样的人能不能成为明君谁也说不好,却终究不会是一个明主,所以,像卫予之他们这样的人不会想要追随,而后,才有了今天的楚征军。
“是非对错,自有后人评判,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便足够,北地的百姓已经苦了许久,是时候让他们解脱了。”戎祁面无表情的陈述,让卫予之心中突生感慨。
当年他们势单力薄,有太多的事情都力有不逮,只能眼睁睁看着的那种锥心之痛,如今是再也不想体会了。
所以这次的北地赈灾,势必不能出错,而这盛京城里的一片天,也该换换了。
“那晋王和东腾越见面的事情?”文劲望着戎祁挑眉。
“你自己亲自盯着,别出了纰漏。”身为大理寺卿家的孩子,有些事情文劲办起来并不算困难,就好比此次探听到的消息。
“是!”有了事情做,文劲显得很是高兴。
几人后续又商量了一下具体的安排,便各自散去,卫予之本来想跟戎祁一起离开,路上再详细谈谈北上的事情,结果却被戎祁给拒绝了。
“王爷可是有事?”卫予之皱眉,他以为对方会直接回王府,毕竟刚收到了信笺不是?
“嗯!具体的你跟韩砣商量好,朝廷开印后这件事情定然会第一时间确定,我们要早做准备。”戎祁说完之后钻进马车,然后挥手让人上路。
卫予之站在原地望着戎祁的马车走远,表情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