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跟张于末有关还是跟他的父亲张自强有关?”言古小心翼翼的引导。
“都有。”苏枕依然捧着脑袋苦想。
“我们之前谈到了张于末殴打出丑的郭宁的尸体和他父亲如出一辙。”
“嗯。”
“再往前,我们说到了,这个上一秒还温柔递出公主裙的男人在下一秒狠狠掐死了郭宁。”
“我想到了。”苏枕的双掌一击,脸色亮了起来。
“你们没有发现这个人十分矛盾么?”
“没错,”明毅接道“他在公安局的时候还懦弱,敏感,神经质,但是回家以后就扑向张晓烟要殴打她,看样子如果不是我拦着,一定会把张晓烟打的头破血流。”
“还有他对待每一个女受害者的时候,这种矛盾行为几乎贯穿了所有的记忆残片,刚开始时温柔对待,一旦他认为对方出丑,立刻就扑上去展露暴戾的一面。”
“他的性格就好像走了两种极端。”
“你的意思是?”
“我不确定我的意思是是人格分裂还是双重人格,我在这方面不太懂。”
“人格分裂是指性格的多重性,它的主要特征是患者将引起他内在心里痛苦的意识活动或记忆,从整个精神层面解离开来,以保护自己,但也因此丧失其自我的整体性。”
“双重人格是多重人格的一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一个人具有两个以上的、相对独特的并相互分开的亚人格,是为多重人格。是一种癔症性的分离性心理障碍。”
苏枕吃惊的看着言古“没想到你这么多才多艺呢老板。”
“少说话,多读书。”言古莫测高深的抛下一句话,就开始啜饮他的咖啡了。
“我理解了,正常人应该是一具尸体,一个意识的。而精神分裂症则应该是一个躯体里有两个意识。但是这两个意识都是自我的。”
“是大我的意识承受不了某些痛苦,分裂出来一个小我,将这些痛苦带走,隐藏起来。”
“而双重人格则是分开出了另一个意识,他不是自我,是自我以为的另一个意识,对么?”
言古点了点头“可以这么理解。”
“那么,我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张于末的身体里有两个人格。一个人格是敏感的,懦弱的,神经质的,这是在父亲打压下的,受到伤害的人格。”
“另外一个则是暴戾不仁,这是将父亲的暴力进行了继承和反叛的人格。也就是俗称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暴力型人格在耳熟目染之下也变得崇尚暴力。”
明毅和言古面面相觑,这个说法虽然是爆炸性的,却也是合情合理的,这样一来,许多地方就能解释的通了。
“那犯罪的的是哪种人格呢?是暴力行人格么?”
“不,我的观点与之相反。”言古说道。
“张于末的暴力型人格是学习型的暴力型人格,而不是压抑爆型的,因为暴力已经是一种错误的发泄,所以得到发泄的暴力型人格对犯罪的心理需求并不大。他的出现只是在犯罪中表现了愤怒,他并不是犯罪的本源。”
“相反,我们来看另外一个人格。”
“大多数连环杀人犯是由于成长过程中遭受身体心理和性的虐待。在这个问题上张于末的懦弱人格是主要承受方。”
“他们通常会创造出个幻想世界,借此保护自己与遭受的虐待隔离。当幻想愈来愈膨胀有些人便发展出性和暴力的特质在犯罪者付诸行动之前,这些幻想可能会酝酿多年,甚至长达数十年之久。”
“就像张于末,他在婚后,内心仍有遗憾就是因为没有实现自己的幻想,达到自己的心里预期。”
“一般来说,这些幻想在连续犯的暴力犯罪中扮演强大的角色。在初期阶段,他的幻想可能还不邪恶,也尚未具体成形,但当他在心中年复一年,一次又一次的演练,幻想开始成形。”
“幻想通常都很单纯,但对于较富有想像力的犯罪者来说,幻想会演变成情节复杂的剧本。在很多例子中,性和暴力的主题会相互混合,直至紧密相连。”
“但是在这里,张于末比较特殊,因为他只是经历了暴力,他的爱情理想并没有受到玷污。甚至因为孙梅的返利,激发了他对完美爱情的执念。不掺杂任何杂质的柏拉图式完美爱情。”
“犯罪者出外追捕受害者时·他其实是在寻找幻想剧中的角色。他会寻找特定类型或有特殊外表的人。”
这个我可以理解,比如说“泰德·邦迪下手的女性都是有着黑发与中等身材,因为这是他幻想中需要的角色。”苏枕插话道。
“没错,”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幻想,某个人的幻想不见得对另一个人有吸引力。但当你陷入幻想时,你幻想中的细节和感受是一样的,每个幻想也唤起同样的情绪。这对连环杀人犯来说也一样。”
“差别只在于这些人容易有犯罪幻想,且最终会使其变成真实。”
“张于末的两种人格,发泄型的人格没有太多的犯罪心里需要。而承受型的人格则是就像镜妖那样,一步一步的从幻镜走到了现实。”
“为什么和你们一起破案有一种更加深刻的感觉。”明毅感叹,“逼得我想讨论案情要把看箱底的本事拿出来。”
苏枕递出来第二张现场图片,的确是一副凌虐的场面,看起来比第一张要残忍的多。
“第三位第四位死者名字分别叫做董桃,晁书。这两人也是因为犯了错被掐死。她们的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为达不到理想的要求,对现实的不满,张于末连续的快速的杀人。但是杀了这两个人以后,他开始进行反思自己是不是杀人太过,现实逼迫他降低了自己的要求。以至于第五命和第六名死者存活了较长的一段时间。”
“不过可惜的是这两位同样也没有逃过死亡的魔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