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梵师太微笑着点头,眉眼间喜色盈盈,欢喜得都忘了念阿弥。
蒲小芹:“另外,还有桩事,要请师太通融。”
“你说。”
“我还新榨了一些地豆油、新做了一些地豆饼,想供在斋堂佛龛前。”
“哦,斋堂的佛龛……”
斋堂的佛龛前常年供着果蔬点心,果蔬点心旁边常年竖着个圆肚子、细开口的竹篓子,香客们来斋堂用了斋,常会往竹篓里扔几个铜板,再拿几块果蔬点心回家,讨个如意吉祥。
蒲小芹想占斋堂佛龛那个位置,打的必是这个竹篓子的主意。
“香客们往竹篓里扔的钱,我愿与师太九一分成,我九、师太一,如何?”
蒲小芹看到净梵师太心里抽了抽。
净梵师太身在佛门、心却还在凡尘,否则也不至于一听蒲小芹要布施就欢喜成那样,可蒲小芹才说了布施在前头,这会儿跟她谈合作,她虽很想再占点便宜,却碍着人情与身份,不能了。
面上慈爱地笑了笑,诵了几句佛号,道:“三娘一心向佛,已是无上功德,那什么九啊一啊的,老尼却是听不懂了。罢了,你自己去找斋堂的师妹说吧。”
言下之意,就是她肯了。
于是蒲小芹去了斋堂,余开畅终于没再跟来了,她把布施用的地豆羹做法和那九一分成的事一说,姑子们欢欢喜喜都说明白。
就这样,她的利益和尼姑庵的利益绑在一处了,就等着当甩手掌柜,完全不怕姑子们不卖力。
姑子们第一桩卖力的,就是把蒲小芹要在芦林尼姑庵布施祈福、尤其要为婆母祈福的消息传了出去。
还说,此次布施的不是菜粥,是个叫地豆羹的,可这地豆羹是什么东西、是甜是咸,竟没人知道。
于是大伙儿都好奇,都说十五这日得去看一看、吃一吃,这令得平素就香火旺的芦林尼姑庵,在十五这日简直香客如云。
香客们直奔斋堂,看着那地豆羹倒是平平无奇,不过是把地豆脱了膜、煮得软烂,然后加糖调味、起糊出锅,但吃进嘴里,那一口清甜、那一口绵滑,却叫人难忘。
斋堂的姑子们还记着钱篓子九一分成的事,每每在香客们说“这地豆羹好吃”时,总会接一句“佛龛下有供过了的地豆油、地豆饼,也好吃。”
果然是在佛祖跟前供过的,那地豆油看着就比市上的清亮,地豆饼也分外酥脆、浓香扑鼻,竟都是些没见过、没吃过的。
于是,香客们排着队都要拿那油和饼,旁边的钱篓子则叮叮咚咚一直在响。
单就中元这一天,斋堂就用了二十斤地豆油、二十五斤地豆饼,并且布施出去了五十斤地豆熬成的十几锅地豆羹,蒲小芹博了个孝敬婆母的好名声,以及……
满到溢出了篓子的银钱!
-------------------------------------
晚上,林成森溜过来帮蒲小芹数钱,蒲小芹记着账。
“二十斤地豆油、二十五斤地豆饼、五十斤生地豆,总共花了一百斤地豆,若把这一百斤地豆直接卖了的话,按照市价是……八百文。”
才八百文,连一吊钱都没有呢。
“不过现在姐姐你得了六个银锞子、七吊钱、三十二个铜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