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往怀仁的路上,林一飞一行人昼伏夜行,尽量避开人烟稠密的地方,以减少被杨自龙势力发现的风险。同时,他们还通过章子谦在大理国境内建立的情报网络,时刻关注着杨自龙的动向,确保自己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应对。
就这样,在林一飞的精心策划和章子谦的得力协助下,一行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平安抵达了怀仁。
章子谦身着铠甲,英姿飒爽,站在怀仁城的城门口,远远地望见林一飞的队伍缓缓而来,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意。他快步上前,单膝跪地,恭敬地行礼道:“大人,一路辛苦了!怀仁一切安好,末将已在此恭候多时。”
林一飞轻轻点头,示意章子谦起身。他环顾四周,只见怀仁城虽地处边陲,但城墙坚固,城内秩序井然,显然章子谦在此地的治理颇为得力。
“子谦,你做得很好。”林一飞赞许道,“这段时间可有异常情况?”
章子谦神色凝重,道:“大人,确实有一些情况。最近,我们抓到了不少瑶、壮等族的百姓,他们偷偷潜入大理国境内,行为鬼祟。我怀疑这些人可能是杨自龙的探子或者手下。”
林一飞闻言,眉头微皱。他深知杨自龙在黔州一带的势力庞大,且行事狡猾,这些潜入大理国的百姓很可能与他的势力有关。然而,林一飞也明白,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不能贸然行动。
“子谦,我们目前还不知道杨自龙到底长什么样子,而且据说他的寨子就藏在深山里,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林一飞沉声道,“所以,我们不能贸然做什么动作,以免打草惊蛇。最好等高泰明的人来接我们,到了大理国境内再一探究竟。”
章子谦点头表示赞同:“大人所言极是,末将也是这个意思。目前我们已经将这些潜入者暂时关押起来,严加看管,等待大人的进一步指示。”
林一飞满意地点点头,道:“很好,你做得非常周到。我们先进城休息片刻,等高泰明的人到了再做打算。”
于是,一行人跟随章子谦进入怀仁城。城内虽然不大,但设施齐全,商铺林立,百姓安居乐业。林一飞一路观察,心中对章子谦的治理能力更加赞赏。
在城内的一家客栈中,林一飞和章子谦等人稍作休整。林一飞吩咐手下人严密监视城外的动静,同时派人去联系高泰明的人,确认接头的时间和地点。
等待的时间总是漫长的,但林一飞却显得异常冷静和耐心。他知道,这次前往大理国不仅是为了平乱,更是为了大宋与大理国之间的和平与稳定。因此,他必须谨慎行事,不能有任何差错。
终于,在一天傍晚时分,高泰明派来的人如约而至。他们穿着大理国的服饰,骑着快马,一路风尘仆仆地赶到怀仁城。林一飞和章子谦等人立刻迎了上去,双方进行了简短的寒暄后,便商议起了接下来的行程。
高泰明的人表示,他们已经为林一飞一行人准备好了马匹和向导,可以立即启程前往大理国都城。林一飞闻言,心中大喜,他知道,自己终于要踏上这片神秘而古老的土地了。
在启程之前,林一飞再次叮嘱章子谦要严密监视杨自龙的动向,确保黔州内部的稳定。章子谦郑重地点头表示明白,并承诺会竭尽全力守护好这片土地。
于是,在第二天早晨,林一飞带着一行人踏上了前往大理国的路。
进入东川郡,也就意味着踏入了大理国的境内。这里,山川壮丽,风景如画,仿佛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林一飞一行人骑着马,缓缓行进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心中不禁生出无限感慨。
大理国,这个主要由白族建立的政权,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岁月,依然保持着它独特的魅力和韵味。无论是错落有致的村落,还是那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都让人深深地感受到白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居住在这里的白族人,热情好客,勤劳善良,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这片土地上的繁荣与昌盛。
林一飞望着眼前的一切,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意。他知道,大理国虽然表面上已经向大宋称臣,只自称国主,但其内部的稳定和繁荣,却是不可忽视的。这次前来,他不仅要寻求大理国的中立与合作,更要学习这里的治国之道,为黔州的稳定与发展汲取经验。
随着队伍的深入,林一飞发现,大理国境内的自然风光更是美不胜收。无论是那蜿蜒曲折的河流,还是那连绵起伏的山峦,都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让人流连忘返。他不禁想到,一千多年前的宋朝,这里就已经是如此的美丽动人,而一千多年后的现代,这片土地依然保持着它的魅力,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旅游胜地。
在行进的过程中,林一飞还特意去了解了大理国的历史和文化。他知道,大理国不仅是一个政治实体,更是一个文化宝库。这里的白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和手工艺品,如扎染、银饰等,都是大理国独特的文化符号。
此次大理国之行,对林一飞来说,不仅是一次政治上的访问,更是一次文化上的洗礼。他深深地被这里的风土人情所吸引,也更加坚定了要与大理国保持友好关系的决心。他知道,只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与稳定。
在前往大理国都城的路上,那位引领林一飞一行的大理国权臣高泰明的侄子,高晟,显得格外热情与恭敬。他一路以“晟王”相称,对林一飞的态度中充满了敬意,仿佛是将他视为与大理国主同等尊贵的贵宾。这让林一飞感到有些意外,同时也心生好奇。
“晟王,大理的风光可还入得了您的眼?”高晟一边策马前行,一边转头向林一飞问道,眼神中满是期待。
林一飞微笑着回应:“大理之美,果然名不虚传。山川壮丽,人文荟萃,真乃人间仙境也。”
高晟闻言,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晟王过奖了。大理之美,不仅是自然风光,更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我高家,作为大理的守护者,一直致力于维护这片土地的和平与繁荣。”
林一飞点了点头,心中却暗自思量:高家既然掌握了大理国的兵权与政权,为何还要让段氏子孙继续做皇帝呢?这其中必定有着复杂的政治考量。
于是,他试探性地问道:“高公子,我听说大理国政由高家主持,兵权亦在高家之手,为何国主之位仍由段氏子孙继承呢?”
高晟闻言,神色变得凝重起来。他缓缓勒住缰绳,让马匹放慢脚步,以便与林一飞更加深入地交谈。
“晟王有所不知,大理国之所以能让段氏子孙继续做皇帝,其实是一种政治智慧。”高晟解释道,“段氏在大理有着深厚的根基和广泛的民意基础。他们作为大理国的开国君主,其血脉与大理这片土地紧密相连。让段氏继续做皇帝,可以稳定民心,减少政治动荡。”
“而且,”高晟继续说道,“高家虽然掌握兵权与政权,但我们也深知权力的双刃剑效应。若高家直接称帝,必然会引来其他势力的反感和抵抗。而让段氏做皇帝,高家作为辅政大臣,既可以保持权力的稳固,又可以避免成为众矢之的。”
林一飞闻言,心中豁然开朗。他感叹道:“原来如此,高家的政治智慧果然令人钦佩。既能保持权力的稳固,又能赢得民心,实属不易。”
高晟微笑着点头:“晟王所言极是。大理国的稳定与繁荣,离不开高家与段氏的共同努力。而我们也会一直向大宋皇帝称臣,年年纳贡,共同维护边疆的和平与安宁。”
随着谈话的深入,林一飞对大理国的政治格局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他意识到,大理国虽然表面上是一个由段氏子孙做皇帝的政权,但实际上却是由高家等权臣共同治理的。这种特殊的政治体制,既保证了权力的稳固,又避免了政治动荡,为大理国的繁荣与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接下来的行程中,林一飞与高晟之间的交谈更加频繁而深入。他们不仅讨论了政治话题,还涉及到了文化、经济等多个领域。林一飞深深地被高晟的学识和见识所吸引,也更加坚定了要与大理国保持友好关系的决心。
终于,在历经数日的跋涉后,林一飞一行人抵达了大理国的都城。
大理国的都城非常繁华,街道两旁商铺林立,行人络绎不绝,各种叫卖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热闹非凡的景象。虽然无法与杭州城的繁华相提并论,但在林一飞看来,对于一个地处西南边陲的小国来说,已经是非常难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