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那副恨不得当场打起来的架势,怎么一转眼工夫,就跟几辈子交情的亲兄弟似的了?
难道说,这讨价还价,还能讨出感情来不成?
她实在是有些想不明白这其中的弯弯绕。
王掌柜亲自将马卓一家三口恭恭敬敬地送到济世堂的大门口,脸上的笑容比先前还要热情真诚几分。
那小胡子伙计也亦步亦趋地跟在后头,不住地点头哈腰,恭敬得就差没跪下了。
“马小哥,您慢走,得空常来啊!”
王掌柜拱着手,满面春风。
“王掌柜请留步,告辞。”
马卓也客气地抱拳回礼。
待到马卓三人的身影彻底消失在街角的拐弯处,王掌柜脸上那热络的笑容才微微收敛了几分。
“小六子,你即刻去库房里,将那个最好的描金檀木锦盒取来,再寻最上等的蜀锦红绸,把那对头茬嫩茸仔仔细细地包裹妥当,送到我书房的秘格里。”
“切记,千万要小心仔细,莫要使其有半分磕碰损伤,否则仔细你的皮!”
那小胡子伙计闻言,哪敢有半分怠慢,迭声应着,一溜烟儿地跑去依言照办了。
王掌柜自己则背负着双手,慢悠悠地踱步回了二楼的静心轩。
今天这笔买卖,他可真是捡到天大的漏了!
那对头茬嫩茸,品相之完美,药性之醇厚,绝对是他这数十年来所见过的最顶级的货色!
这个价钱收进来,看似价钱不菲,可他心里清楚得很,只要稍加精心炮制,再通过他多年经营的人脉,转手卖给那些真正识货的豪门大户,或是那些对东方珍稀药材趋之若鹜的海外巨商,翻上几番都只是等闲事!
马卓他们三人,离开了济世堂,张显菊那颗一直悬在嗓子眼的心,才算是彻底落回了肚子里。
她手里紧紧攥着那个装着六百八十块沉甸甸钱的布包,感觉跟揣了块烧红的烙铁似的。
整个人都晕乎乎的。
“卓儿,真是厉害了……”
马卓看着娘那副既激动万分又有些手足无措的可爱模样,心里头也是暖烘烘的。
张显菊原本还心心念念地想着赶紧去布庄扯几尺好布,给一家人做几件像样的新衣裳,可现在怀里揣着这笔钱,她反而不那么着急了。
先把自家带来的那些柿饼给卖出去,能多挣一个是一个。
“卓儿,我看这事后还早得很,要不,咱还是先把这些柿饼给卖了吧?”
马卓对此自然没什么意见。
他领着娘和妹妹,径直朝着县城里最热闹的集市方向走去。
这县城的集市,比起他们先前去过的柳叶镇,规模可要大上不止一圈,人也更多,摩肩接踵,熙熙攘攘。
各种各样的摊位,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
马卓寻了个相对宽敞些,人 流量也比较大的街边空地,将背上的背篓稳稳放下,从里头取出那些用干净油纸细心包好的一包包柿饼,错落有致地在地上铺陈开来。
那些柿饼,一个个都呈现出诱人的金黄色泽,表面上均匀地凝结着一层天然糖霜,看着就让人心生欢喜。
再加上张显菊本就心灵手巧,先前晾晒时便特意将柿饼一个个都捏得形状饱满圆润,大小也颇为匀称,此刻再码放得整整齐齐,更是让人一看就觉得干净卫生,食指大动。
张显菊在地上铺了块带来的旧布单,抱着妞妞在摊子旁边坐下,充当活招牌。
马卓则站在摊子后头,清了清嗓子,准备开始招揽生意。
说来也怪,他们这简陋的小摊子刚一摆开,竟然就吸引了不少过往行人的目光。
一个自然是张显菊的功劳。
她虽然衣着朴素,但那张清秀温婉的脸庞,还是显得颇为出挑。
不少路过的男男女女,都会下意识地多看她两眼,顺带着也就注意到了她脚边的柿饼。
再一个,便是那些柿饼本身也确实太扎眼了。
眼下已是秋末冬初的时节,市面上新鲜的水果本就稀缺,除了些耐放的苹果、梨子之类的常见水果,就很少能见到别的了。
像这种颜色金黄诱人、品相又如此上乘的柿饼,更是难得一见。
那红彤彤、甜丝丝的模样,光是看着就让人忍不住口舌生津,垂涎三尺。
因此,摊子刚摆下没多大一会儿工夫,就陆陆续续地有人围拢过来看热闹,对着那些柿饼指指点点,交头接耳地议论着。
“哎,我说,这卖的是什么呀?黄澄澄的,看着怪喜人的。”
“看着像是柿饼吧?这年头,这么好的柿饼可不多见了,稀罕物啊!”
“看着倒是不赖,就是不知道这味道尝着咋样,价钱贵不贵贱。”
议论纷纷的人虽然不少,但真正开口打听价钱的,却寥寥无几。
马卓也不着急,就那么好整以暇地负手站在摊后。
好东西不怕没人识货,酒香不怕巷子深。
约莫过了一盏茶的工夫,人群外头挤 进来一个穿着打扮都颇为体面富态的中年妇人。
那妇人约摸四五十岁的年纪,身形略有些发福,穿着一件簇新的深紫色暗花绸缎面袄。
手腕上还戴着个明晃晃、沉甸甸的金镯子,一看便知是家境殷实的小康人家。
她径直走到摊子跟前,低头仔细端详了片刻那些柿饼,又抬起眼皮,不着痕迹地打量了一下张显菊和马卓母子。
“小伙子,你这柿饼,是个什么章程啊?”
“婶子,我这柿饼不贵,一毛钱一斤。”
“一毛钱一斤?”
那妇人闻言,眉头几不可察地微微一挑。
“啧,这价钱可真不算便宜啊!我记得前些年头,这顶好的柿饼,也就几分钱一斤顶天了吧?你这都快赶上猪肉的价钱了!”
她这话一出口,旁边围观的一些人也都跟着点头附和。
张显菊听了,心里头也有些七上八下地打起鼓。
生怕这价钱要得太高了,会把客人都给吓跑了,一块也卖不出去。
马卓却依旧是那副不慌不忙的模样。
他从摊子上随手拿起一个品相最好的柿饼,又从背篓里摸出一把小刀,把那柿饼均匀地切成了几小块。
然后又从旁边捡了几根早已备好的小竹签,将切好的柿饼块一一仔细地扎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