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皇权颠峰血染成
伊方2025-07-02 21:231,099

  杀戮并未终结,流血才刚开始。

  一班早与齐国公政见不和的重臣拥立桓王为帅,以“诛逆臣,振朝纲”为号,高举平叛旗帜,十二万西营大军在皇城之中,与齐国公莫如风的东营大军展开巷战厮杀,一连五日,血染皇城,伏尸遍地,作战的兵卒顾不得盛敛战死的同伴,连日屠城,诛杀莫氏乱党,连城中最年长的老人也不曾见过如此惨烈的屠杀。

  就在这时,桓王呈出加盖秘玺的血书遗诏,先皇手谕诏然天下,令东大营一半将士临阵反戈,加入到讨逆大军中来,东大营立时劣势尽显。

  是夜,篡逆罪臣莫如风战死,尸身悬于城门高杆之上,曝尸三日。莫如风的三个儿子皆被诛于乱军之中,头颅齐挂城门之上示重,群龙无首,东营顿时士气全消,缴械投降,乱局渐平。

  桓王令礼司举行国丧,安葬先苗王,天下举丧。

  依先王遗诏,废太子寇云鲲为静王,仍依太子之礼归葬皇陵;废轩辕皇后为庶人,诛族,不得归葬皇陵。

  桓王又令城门四闭,搜寻莫氏余孽。

  莫氏九族以内,无论男女老幼,皆就地诛杀;凡参与叛乱的将领朝臣,无论官爵高低,皆诛五族;凡包庇、藏匿乱党者,无论情由,皆处连坐;凡非议朝政,惑乱民心者,皆处流徙;皇室兵变古自有之,死于其中的百姓兵卒,王候将相不计其数,高高在上的御座龙椅无不是以尸山骸岭托起,天家富贵光鲜无不是以鲜血浸透染成。然而,从没有哪次杀戮这般彻底,一丝宽悯也不留,一人获罪,举族不免,晓是经营多年、盘根错节的利害关系,也被连根挖起,再难重生。刑场上行刑的鼓号声低沉悠长,昼夜不息,浓稠温热鲜血从刑场源源淌入护城河,融化了层层坚冰,使刚刚清洗去斑斑血迹的皇城,又笼罩在浓浓血腥气息之中。

  而对主动投诚的兵卒,桓王则既往不咎,不杀不罚,不再另编军营,统统编入西大营。

  人人都道桓王放荡形骸,随性不羁,此番倾天宫乱之中智勇无双,平乱之后对待乱党余孽有严有宽,遂令朝臣不得不刮目相看,暗生敬畏。

  虎符、遗诏、密玺,皆由桓王一手把握,令宗室群臣断无非议,一力敦促桓王早日登基,以安抚惶惶民心,收拾残势乱局。

  经桓王默许,礼司定于腊月二十八日举行登基大典。

  皇宫内外一片忙碌景象,皆为新帝登基事宜奔走,唯玥凝所居宫院静谧幽深,波澜不惊。昔日皇后所居凤仪宫,已更名朝阳宫,由昔日废太子妃姜氏玥凝居住。于制,废太子妃本该尊新帝为皇叔,侄媳新寡,皇叔无妻,同居于宫内,颇有些尴尬,但碍于新帝铁腕之势,无人胆敢置喙。

  又有传闻此番桓王得诏,乃废太子妃之功,更是令人多番猜测。

  有觊觎后位的重臣将相,上表请贬太子妃为静妃,迁出宫内另辟居所,却迟迟不见回复,再奏,仍无果。

  得新帝令,朝阳宫中,内侍宫女,皆尊玥凝为长公主,无人敢提及太子妃旧事。

  于是,朝野上下纷纷猜测,圣上有意立舜华长公主为后,一时间,众说纷纭。

继续阅读:第六十二章 一步朝阳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浴火青鸾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