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黄沙百战穿金甲
白衣卿相2025-07-02 18:113,105

“方易,十七岁,望江书院,院试头名。”

  谢大人亲自守在考院门口,一个个的对参考的学子进行检查。

  每过一个,他便拿起学子的资料读一遍。

  当读到方易时。

  他惊咦一声,抬起头看向正在被检查的方易。

  “此子,有些意思。”

  他身旁,李宗绍看到后,嘴角动了动,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但是终归什么都没说。

  谢大人拿起旁边的笔,在方易的名字上面画了个勾。

  代表他对此学子有了重视。

  这边。

  方易已经被检查完,进入考场。

  不过,他随身所带的兵器皮甲等等,全都被拿走,只等文试完之后才会送还给他。

  刀剑之类的他倒是不在意,可是那藏在包裹里的毒药,他却担心有手脚不干净的胥吏会偷偷拿走。

  “公子,不用担心,我会看着的。”

  一个胥吏路过他身边时,小声说道。

  方易不着痕迹的瞥了一眼,发现是鲍同。

  他顿时笑了。

  许久不见这家伙,他险些都把他给忘了。

  没想到,这次恩科鲍同依然是考场的工作人员。

  依旧是文房四宝,依旧是曾经的窄小考房,只不过,他如今可不是曾经的那个虚弱小子。

  不仅毒素祛除,而且还练就一身武艺,成就八品武者。

  更成为杭州城的大才子,方传世。

  正所谓,三日不见,已非吴下阿蒙。

  在等待考试的时间里。

  方易百无聊赖,开始思考接下来的武考。

  “文试我不必担心,轻松便能过,但是武试,却不知道要怎么考,现在也没个章程。”

  片刻后。

  便有人来发下考卷。

  方易展开试卷一看,轻咦一声:“这么少?”

  这试卷上,考题十分之少,竟然和秀才试时差不多。

  他可是知道,举人试的考题数量要比秀才多数倍,也难数倍。数日时间才能考完。

  怎么这试卷却那么少?

  题型也只有三个,只需一天便能结束了。

  这时发考卷的人说道:“本次文试一天结束,晚上即可交卷。”

  方易这才了然。

  “那就,写吧!”

  ……

  “公孙大人,请!”

  “谢大人,请!”

  考场值房内,公孙贺和谢大人共同坐在大堂里,静静等着考试结束。

  此时考场已经落锁,不是大事不会开启。

  即使这次恩科的文试时间短,也受到了重视。

  “公孙大人,我刚看了一下这次参考的学生名单,颇有一些厉害之人,不如,您来点评一下如何。”谢大人说。

  公孙贺侧首:“哦?您说。”

  “比如!”

  他拿出自己之前勾画的名单,说道:“这位临湖书院的公孙楚,便是一位颇有才学的学生,曾作出一首好词来。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美人画。这等好句,就连我也觉得不错。

  公孙大人以为如何?”

  公孙贺微笑:“的确不错,公孙楚算是临湖书院这几年间最出色的人之一了。”

  谢大人道:“哦,还有别人?”

  公孙贺道:“不错,临湖书院还有一人,名为谢真青,才学出众,或有望争一争这次的解元之位。”

  “姓谢?”谢大人目光一闪。

  公孙贺笑笑,说:“正是,这谢真青应当是谢大人本家之人,似乎还是苏州谢氏的分支,或许还是谢大人的后辈子侄呢。”

  “这样啊!”

  谢大人道:“那就希望他如公孙大人所言那般,真的高中榜首吧。”

  两人对视一笑,俱是心里会意。

  谢大人看着手中册子,继续道:“不但是临湖书院,今年的望江书院也着实厉害,出了好几位才子来。

  你看,就像这汪舒同,周赤鲁,杜潮升。都是不错。

  特别是这位杜潮升,听说文采不错,一向是望江书院的头名。听说只差一点就要被王曦阳收为弟子。”

  公孙贺道:“的确,杜潮升乃钱塘杜家之嫡子,被杜家寄予厚望,这次恩科应当是可以顺利过关的。”

  他所言杜家,在杭州城里势力很大,天香阁便是杜家的产业。

  那位张员外,不过是杜家退出来的管事而已。

  评完这些人后。

  两人默契的停下,都没有再说话。

  室内只有谢大人翻看册子的声音。

  过了好片刻。

  谢大人才意味深长的道:“公孙大人,对于那位少年人,您就没什么说的吗?”

  他在门口碰到方易后,只觉得耳熟。

  后来问过身旁人才知道了方易的身份和事迹,一下子惊为天人。

  几乎是遏制不住的,想要把这少年揽在麾下。

  不过,他又听说公孙贺与王曦阳不睦,这时便想探一探公孙贺的底。

  公孙贺表情不变。

  说:“不知钦差大人说的是哪位?”

  谢大人笑了。

  “自然是方易,方传世。”

  公孙贺不动声色。

  “方易嘛,自然是不错的,很有才学,是我们杭州城的新进才子。”

  “哦,只是不错?”谢大人追问。

  公孙贺道:“方易虽有才学,但年纪太轻,做事不免毛躁,还需多多磨炼。不知钦差大人问起他,是要怎么?”

  谢大人看着他道:“也没什么,只是本官为陛下筛选良才,如方易这般的美玉良才自然不能放过。

  我考虑在恩科结束后,便带着他上京拜见陛下。”

  公孙贺眉头一皱:“这有些太操之过急了吧。”

  他说:“朝廷选拔良才,自有章程。科举方为正道,以方易的才学,进士也大有希望,何必要做那幸进之辈。”

  谢大人叹息一声:“公孙大人说的不错,以举人之身进官,毕竟有些名不副实。不过,陛下或许等不了那么久啊。”

  公孙贺道:“何以见得?”

  谢大人道:“公孙大人或许不知,在我离京之前,南蛮土司又一次发生叛乱了。”

  公孙贺大怒:“什么?那些蛮子,竟然还敢叛乱。”

  当年他在南疆做官十年,对于那些蛮子可是最是了解。

  正因为了解,所以才对那些人深恶痛绝。

  南疆十万大山,接壤西南四省之地,一旦蔓延开来,必败坏一地。朝廷小半疆土都要丢失。

  所以,南疆不能乱。

  谢大人叹息道:“谁说不是呢,当年公孙大人镇压南疆,杀的血流成河,让那些蛮子安静了十年。

  只不过,近来他们那边似乎发生了什么大事,所以再次叛乱。

  日前已经有三座城池被攻破,死伤无算。”

  公孙贺脸色阴沉。

  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谢大人继续道:

  “这还没完,近日蜀地也有不稳,听说燕人从蜀道进蓉,要策反当地的夷族,虽然被当地官员发现,但也引起了骚乱。”

  公孙贺叹息:“真是,多事之秋啊!”

  谢大人道:

  “所以,现在朝廷是焦头烂额,北边和燕人开战。西边蜀地不稳,南方土司叛乱,东南又有海贼袭扰。

  简直是四面皆敌,内忧外患。

  你说,陛下怎能不急。

  如方易这般良才,陛下求贤若渴,一旦被发现,必然立刻被启用,根本等不及他去参加会试了。”

  公孙贺拱手:“陛下难啊!”

  他看向谢大人:“你可是担忧我会阻你带他走?”

  谢大人道:“公孙大人品行高洁,国事为先,必不会让我失望的。”

  公孙贺摆摆手:“不用给我戴高帽,不过你说的对,此时内忧外患,陛下又渴求良才,我自然不会阻止方易进京。

  只不过,这一切的前提,还需要他过了省试这一关。”

  谢大人笑了。

  “只要大人同意就行,我相信,方易必不会让我失望。”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声。

  两人都是皱眉。

  公孙贺立刻起身,喝道:“何事喧哗?不知道这是科考重地吗?”

  立刻有人进来。

  正是李宗绍。

  只是他眉头见汗,脸色十分复杂。

  进来就说:“公孙大人,谢大人,有人提前交卷了。”

  两位大人都是一惊。

  他们看了下外面的天色,发现连晌午都没到,脸上都露出不悦之色。

  这也太儿戏了。

  才两个时辰不到就有人交卷,简直不把考官放在眼里。

  公孙贺皱眉道:“是谁?”

  李宗绍瞟了谢大人一眼,咳嗽一声道:“是方易。”

  “呃……”

  两位大人都是一滞。

  刚刚还说道方易,没想到方易就来了。

  “咳咳!”

  谢大人第一个开口:“他人呢?”

  李宗绍脸色古怪,道:“交了卷就去候场区了,听他说,他还有事要做,没工夫在考场久留。”

  谢大人嘴角抽搐。

  心里道:“这也太嚣张了。”

  他摇头:“恐怕要让他失望了,就算是他提前交了卷,也不能离开。今夜我等就要分配军列,晚上要在军营休憩。

  明天一早就得出城剿匪。”

  李宗绍是知道这点的,不过,他却不能提前告知。

  就算是能,他也不会做。

  公孙贺却道:“他的考卷呢?”

  谢大人也意识过来,看向李宗绍手中拿着的一叠卷宗。

  李宗绍这才呈上来。

  “这就是他的卷子。”

  公孙贺拿在手里,当着谢大人的面徐徐展开。

  一张端庄的馆阁体跃然纸上,端正的仿佛雕刻印刷,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

  他们俩一目十行的扫过。

  最后,落在卷子最后的一首七言绝句上。

  “咦?”

  两人看过都是惊喜交加,震撼莫名。

  只见上面写着:

  《边塞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继续阅读:第九十三章 军法岂同儿戏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白衣天子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