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工作日那天,何皎皎的感冒终于好了起来。
她正式被批准成为徒步社策划部的一名干事,跟着聂昀舟一起去工作。收到消息,何皎皎第一反应就是分享给隋佳禾,下一秒却又犹豫着删除了没发完的消息。
到底还是不一样了。
社团办公室是临时预约的活动室,里面已经有十来个人,其中有一小半是何皎皎认识的,比如洛齐、罗伟、楚云华几个。
还有一大部分她不认识,聂昀舟便一一介绍。何皎皎都挨个打招呼,介绍到其中唯一一个中年人时,何皎皎打断了他。
“这是我们徒步社的指导老师……”
“我知道,这是心理学专业的胡教授,我去蹭过您的课。”何皎皎的眼睛“叮”地亮了起来,“还听过您的讲座。”
“哦,你还听过我的课?”胡教授和颜色地看着何皎皎,问了她的专业、年龄。
几句话之间,何皎皎不知不觉就放松下来。
何皎皎说到自己的专业时,聂昀舟趁机帮她敲边鼓,“我听说学妹期中考了专业第二的好成绩,现在正为了转心理学专业而做准备。”
“是吗?”
胡教授其实对何皎皎也有印象,她机智的临场应对拯救了一个想跳桥的女士。听说她要转心理学专业眼睛都亮了起来,“你做的策划我也看过,对于团体心理咨询有了解过?”
聂昀舟突然提起转专业的事让何皎皎很意外,但她知道聂昀舟这是在帮她。
她抓住机会,点头把自己看过的几本书名念了出来,“为了活动在图书馆找的书,看得一知半解,但也是在这过程中对心理学产生兴奋,想再更多更系统地去学习。”
胡教授点了点头,没再多说什么。
聂昀舟继续介绍徒步社社长、副社长、秘书,还有组织部的部长。
大家都找地方坐下来,聂昀舟再度开口,“我们今天人来得这么齐,主要是想讨论上次的活动方案,大家想听听你的想法。”
何皎皎点了点头。
“这是我跟隋佳禾一起做的。”提到这个名字,何皎皎的心就安定下来,然后才开始阐述自己的想法。“我们徒步社每周都会安排大约五条徒步路线,每条路线三十到五十人不等。所以我们考虑不如分成小组,一组最好是七个人左右,这是最方便交流的人数,谁也不至于落单。”
何皎皎本来说得还有点磕巴,但胡教授向她点了点头,她的叙述就顺畅起来。
“虽然每次都会有自我介绍的环节,但大家其实记不住这么多人的,交流起来还是会尴尬。所以,除了丝带以外,我们还可以增加一个接头暗号,可以前后队联络,成员之间见面也可以不问姓名直接对暗号,交流起来可以更加自然。”何皎皎悄悄地看了一眼手里的本子,又说,“既然分了组,组与组之间可以有一些小的竞赛,跟徒步路线有关的,比如说摄影、或者对歌等等。”
“这其实是好几个小的方案,我们可以根据活动、路线的不同重新组合、搭配。”聂昀舟也接过话头,“非常灵活多变。”
何皎皎点点头,又介绍了一些之前没用过,但以后可以增加的游戏。
等她全部说话,宣传部长才兴奋地接过话茬,“上次活动的视频、照片也是我们很重要的宣传素材,已经几个视频已经在周边几个学校火了起来!”
“评论区很多外校的同学表示羡慕。”一个学姐也搭了话,“还有人在模仿我们的视频。”
罗伟也接过话头,“之前在演讲活动上,还有A大、C大的同学问我们能不能一起组队。”
几个学校离得很近,平时也经常在网上互动玩梗。
大家也都是活跃的大学生,听完之后都兴奋地提了一些自己的建议。胡教授也从心理学的角度做了分析,并给何皎皎一些调整建议,何皎皎都记了下来。
社长看着他们,“如果以后有空多参与一下社团的工作,到明年我们很多参加实习的就得退出工作,你愿意的话,可以参选社团干部。”
何皎皎没想过要当学生干部,但先点头答应下来,“好的,我努力。”
“再加强一下身体素质,咱们运动社团被个感冒打败可不行!”聂昀舟笑着调侃。
活动室大家都笑了起来,气氛变得更加随性。何皎皎这才发现原来社团工作氛围没那么严肃,就连胡教授也是笑容满面地看着大家胡闹。
接下来才进入主题。
按照徒步社以往的惯例,平时主打周末轻松出行路线,但每年都会有一次三天左右的中高强度的徒步活动。参加的人数不多,对徒步社来说却很重要。这一次,社长提出来趁这波热度重新做一下策划,做一次有规模、有影响力的活动。
大家显得兴致高昂,每个人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但规模一大就存在很多问题,经费问题、安全问题、路线和管理问题,一时之间也没有个头绪。
何皎皎也有一些想法,但学长学姐们讨论得非常激烈,她找不到插话的时机。她有点无措地坐在座位上,目光在人群中搜寻了一圈。
等她意识到自己是在找隋佳禾的身影时,她被自己吓了一跳。
没有他,她就不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