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极限测试
钓鱼不空军2025-10-15 17:552,263

这三天,不为别的,就为了让新兵把整艘潜艇的每个螺丝、每根管线、每块按钮都刻进骨头里。

陈川招来的这批老海军,个个都是顶尖的潜艇手。

虽然第一次摸这新式巡洋潜艇,可他们闭着眼都能操作——不是练出来的,是刻进血液里的本能。

第三天一到。

一千多号人站在码头,目送六艘潜艇缓缓离港。

出发前一天,所有人准喝了一顿。不是放纵,是告别。

“先进型巡洋潜艇一号”系在最外头,第一个走。

陈川就在上面。

他想亲眼看看——这艘铁鱼,能不能真游出海军该有的气势。

舱门一咔一锁,彻底合严。

海水外涌,潜艇开始下沉。

指挥舱亮如白昼,满墙屏幕,满眼数据,中间是指挥台,像航母的桥楼缩进了一个铁罐头里。

声呐启动,导航系统自动加载,海底航道的每一道弯、每一处暗礁,全在系统里标得清清楚楚。

基地指挥部远程控着下潜节奏——深度、角度、速度,一点都不能歪。

虽然潜艇自己的声呐牛,可这道航道是基地的“后院”,得听指挥,不能自作主张。

一百米深时,潜艇滑进了陈川当初游泳钻过的那条暗流通道。

五百米后,压力表猛跳——出航道了,正式进大海。

深度指针直奔二百六十米。

接下来的路,不是随便开的。

前方全是石头阵,密得跟蜘蛛网一样。潜艇得从这些石头缝里挤过去,才能钻进海底峡谷,奔向真正的深蓝。

不用人手操作。

自动驾驶启动,系统像老猎手一样,精准地挑着缝,滑过岩壁,避开尖刺,一滴油都不洒。

三千多米的礁石区,潜艇只能五节慢行。

整整二十分钟,才钻出来。

峡谷幽深,弯多路窄。

一万五千吨的大家伙,转弯像一头在胡同里翻身的鲸鱼。

“十五节,巡航!”艇长盯着航线图,眼睛没离开过屏幕,“穿过窄道,进宫古海峡!”

操控手切换回手动模式,抓起方向盘——像赛车手握紧F1的方向盘,一寸都不晃。

速度提上去,艇身稳得像在平地上滑行。

“五分钟后,深潜测试!”

宫古海峡到了。

海水突然深不见底,从几百米跳到上千米,就像从黄土高原一头栽进太平洋的锅底。

潜艇像鱼入海,瞬间自由了。

一号艇,开始极限深潜。

这是每趟出航的必修课——知道铁壳子到底能扛多大压力,心里才有底。

“下潜四百米!”

极限是四百八十,四百已经是保守了。

海水猛地灌进压载舱,艇体一沉。

四百米。

所有仪表,绿灯全亮。

舱内安静,连呼吸都压得轻。

压力不大,稳得像在水底打盹。

再往下。

四百五十米。

“吱——”

细微的金属呻吟,从四面八方传来。

是海水在挤压钢铁,是万吨重压在耳膜上轻轻叩门。

没人说话。

没人动。

每个人都盯着那串数字——它,就是命。听到那声讯号,陈川眉头一皱,全艇的人都立刻收起了笑模样,脸色绷得跟铁皮似的。

四百八十米?这点深度对这艘先进型巡洋潜艇来说,跟游泳池差不了多少。人家设计极限是六百米,压根没到极限。五百米以上才可能让壳子咔咔响,可现在——连个响都没听见。

可陈川在这儿盯着,年轻艇长也没敢造次。下到四百八,稳了二十分钟,直接就往回升。两百米,刚好。为啥?这玩意儿上头能动的甲板、指挥塔底下藏着机库,看着挺唬人,陈川心里其实有点嘀咕:这壳子,真能扛住深海一锤?

但极限测试摆在这儿——没事。结构扎实,没半点变形。行,通过。

潜艇调头,直奔东海,不进太平洋。为啥?接下来的地盘,是东海和黄海。那里,是鬼子的命脉,船来船往,跟赶集一样。六条艇,想彻底断他们漕运?做梦。可要搞点骚扰、炸几艘运输船、搅得他们睡不好觉,那就够了。

“军座,下一步咋安排?”艇长——赵国安,二十出头的中校,从指挥椅上站起来,大步走到陈川面前,立正敬礼。

陈川摆摆手:“别问我。你们出发前不是早就分好地盘了?该打哪,怎么打,按计划来。我就当个透明人,看戏。”

他来这儿,不是来当教练的。是来看这帮人到底有几斤几两,看这艘潜艇在实战里能不能真干出点名堂。指挥权?一分不碰。连建议都不给。

赵国安没多废话,转身回座,一把抓起全艇广播话筒,声音沉得像铁块砸地:

“全体注意,我是艇长赵国安。接狼群司令部指令,我们行动区域——马安群岛以南、东海中部。目标:凡挂日本旗的货轮,和台伪那边的军舰,一律干掉。独立作战,不靠外援。空军支援?那叫最后的救命稻草,能不用就别用。今天是我们第一次出海,背后,是四万万人在等着我们活着回去。”

没扯闲篇,没煽情,话糙理狠。

武器配置清清楚楚:两座双联装203毫米主炮,每门备弹240发,九百六十发炮弹,全数检查,颗颗能响。鱼雷呢?六组发射管,每管12发五型鱼雷,633毫米口径,一共七十二枚。没有导引头,不靠线控,纯二战老办法——发射后听天由命。但快,能飙到五十节。打中靠什么?靠计算,靠预判,靠角度和深度,得让雷跟船的航线撞上,才能一击穿心。

加上一套“倚天”近防导弹,这就是全部家当。能吃掉几条船?够看。

再说设备——先进的声呐、静音系统、电子干扰装置、潜望镜夜视模块……全是保命的硬货。

潜艇一过直谷海峡,立马压到两百米,朝西北潜行。

两小时后,溜出琉球群岛范围。再过十分钟,目标航线近在眼前。

艇内,没人喊累,没人抱怨。厨师端上晚饭:每人一个三明治,热腾腾的罐头肉,一小杯鲜果汁,一块煎牛排,外加一条香喷喷的干煎鲭鱼。看着像西餐,吃起来——嘿,真香!

陈川也端着盘子,混在人堆里啃。吃完?不用洗。盘子一扔,洗碗机自动开干,高温灭菌,咔咔几秒,干净如新。

厨房是全电控的,就算潜艇猛地一个俯冲,锅里的汤都不会洒一滴。两人厨子,管八十号人一日三餐,轻松得跟玩儿似的。当然,菜单不选——但能投票。野战军的炊事员,不是普通做饭的。高级的,拿出去就是五星大厨的水平。吃得香,营养跟得上,这才撑得住长时间深潜。

饭后十五分钟不到,声呐兵突然一拍椅子扶手:

“目标!右舷三十度,距离两万三,航速十一节,疑似运输船!”

整个舱室,瞬间安静了半拍。

没人说话,但所有人的手,都悄无声息地搭上了控制台。

继续阅读:第327章 东北,有动静没?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抗战:无限暴兵,我打的就是精锐!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