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早已备好的超级战机,他轻轻一推操纵杆,战机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上云霄。
目标明确:直扑基地后方,那片盘踞着敌军的区域。
机腹弹舱里塞得满满当当,全是各类炸弹。不过不是清一色的高爆型,还混着一批铝热燃烧弹。
这种燃烧弹早在之前就研发出来了,数量储备也特别充足。
它是三大燃烧武器之一,虽然不起爆炸,但温度极高、烧穿力强,破坏效果丝毫不比普通炸药差。
和白磷弹不同,铝热弹不沾人皮,专治硬目标——坦克、装甲车、战舰这些钢铁家伙,它都能烧出个窟窿来。所以这玩意儿更多是拿来对付机械部队用的。
至于带上什么弹药,对陈川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奖励空间啥都不缺,尤其是弹药,几乎要多少有多少,打完了立刻补上,完全不用担心续航。
这次带铝热弹,纯粹是习惯使然。
要是碰上敌人的装甲集群,甩几颗下去,眨眼间就能把整支车队烧成废铁架子,轻松得很。
进入敌占区上空后,陈川立即启动战机的地面扫描系统,再结合脑海中的系统地图,开始地毯式搜寻目标。
昨晚那次行动,因为中途发现被俘同胞,没敢扩大战果,但还是顺手干掉了不少敌人。
目前系统任务要求击杀五十万小鬼子,已完成三万多。
他的计划很简单:每天干掉三万就行。
这个数字听着不多,可对敌人来说已经够喝一壶了。
一天三万,十天就是三十万!整个华中方面的日军主力,也就这点家底。
当然,这只是开头爽快。往后敌人肯定会警觉起来,把队伍散开部署,那时候一晚上能解决几千人就算不错了。
眼下,小鬼子还蒙在鼓里,根本没意识到昨夜的袭击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小风小雨。
搜索途中,也不知道是运气太好,还是老天爷真的站在自己这边——刚靠近吴西地界,雷达屏幕上赫然出现一大片移动热源信号。
正是小鬼子新组建的战车师团!
这支队伍是专门为了对抗我方野战军装甲部队而拼凑出来的,最近还在报纸广播里吹了好几次,说是“钢铁洪流”、“不可战胜”,用来给前线打气。
这支部队确实有点看头。
整建制配备了从各方渠道买来的坦克,还有他们最新列装的九七式中坦。
按这个年代的标准来看,算得上是一支精锐机械化部队了。
可在陈川的超级战机面前,这群铁疙瘩连渣都不如。
现在撞上了,只能说这群小鬼子倒霉透顶。
他没有直接俯冲攻击。毕竟这架飞机虽强,不怕一般防空炮,但遇到大口径高射炮还是要小心点。
尤其是小鬼子装备的一百二十八毫米重型防空炮,真挨上一下也不是闹着玩的。
那个战车师团驻扎在吴西以北约两公里外的一个镇子上。
上百辆坦克整齐排列在镇内街道和空地上,阵势不小。
日本人对自己这支宝贝部队看得极严,小镇四周岗哨密布,到处都是巡逻的士兵,戒备程度拉满。
防空火力更是层层设防,布置了大量高射炮位。
毕竟红军空军已具备夜间作战能力,迫使日军防空部队全天候待命,更何况这里是重点保护单位。
除此之外,镇子里还架了好几十盏探照灯,一旦发现空中目标,立刻就能锁定方位,引导火炮射击。
摸清了防空布局后,陈川顺势掌握了坦克的具体停放位置。
这支战车师团,绝对是甲种级别的王牌编制。
尤其这是目前日本唯一的全建制战车师团,配置堪称豪华。
下辖两个战车旅团,共四个战车联队,每个联队约七十辆坦克,清一色中型及以上型号,轻型坦克连入场资格都没有。
除了主力装甲单位,该师团还配有:两个机械化步兵联队、一个骑兵侦察联队、工兵、运输、维修、炮兵和防空等多个支援单位。
整体规模甚至超过了普通的甲种师团。
这无疑是小鬼子打造的第一支重装合成部队。
光是那近三百辆坦克就够吓人了,更别说那两个机械化步兵联队,在整个日军序列里都属罕见。
一个机械化步兵联队光轻型坦克就二十多辆,装甲运兵车几十台,卡车上百辆,火力机动性兼备。
再加上直属的炮兵部队,装备三十多门大口径自行火炮,整个战斗力在这个时代算是顶尖水平了。
要知道二战全面爆发前,全球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装甲部队少得可怜。
那时候的坦克大多笨重缓慢,性能平平,更多只是试验性质的存在。
真正的装甲战争理念,是在大战打响后才迅速成熟起来的,伴随着工业产能的爆发,才有后来那些震撼世界的钢铁对决。
日本在战前还算勉强跟上了坦克发展的脚步,但随着各国技术突飞猛进,它的装备很快就落伍了,想追也追不上。
工业基础薄弱,技术积累不足,造出来的坦克不是跑不动就是打不穿,最后只能被动挨打。
本来陈川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搜寻这支战车部队。
没想到真让他找到了。
既然遇上了,那就别怪他不留情面了。
他缓缓拉起操纵杆,战机调转方向,朝着那座小镇急速俯冲而去。
速度瞬间突破音障,超音速飞行的一大优势就是——你还没听见声音,打击就已经到了。
敌军连战机破空的轰鸣都没听到,陈川已带着冲击波一头扎进了战场上方。
但他并没有先扔炸弹,而是瞄准镇内的防空阵地,直接开启航炮扫射模式。
战机搭载的航空炮弹全部换成了特制高能杀爆弹。如果是空战拦截机群,没必要用这玩意;可对付地面目标,每一发四十五毫米炮弹的威力,都相当于一枚标准155毫米榴弹炮的爆炸当量。
超级战斗机原本就以两倍音速俯冲而下,速度快得惊人。
这一冲势让它的炮弹像下雨一样密集砸落,每一发都精准扑向小镇里日军的防空阵地。
这个驻扎着战车师团的小镇,确实架了两门128毫米的防空炮。
不过这两门炮都是拼凑出来的老货,勉强能用而已。
两门大炮被并排安置在一起,成了个显眼的目标。
陈川的第一发炮弹不偏不倚,正中这两门炮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