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陇西之要,在于西域(十八)
黯夜听雨2025-07-02 21:204,012

男子对着何霖说了这一句话之后,继续开口了。

  “东汉朝廷开始不了解情况,苟且求安,承认既成事实,先授贤以西域都护印缓,后又推翻前议,轻举妄为,特别是在中途裴遵强行迫使莎车使者换印,侮慢而近于戏弄,莎车王贤心怀怨愤,浸以骄横,态意兼并,一时西域各地自相攻伐,干戈不息,东汉朝廷处置不当,亦难辞其咎。

  建武廿一年平素与匈奴关系最为密切的焉看也和部善、车师前王等十八国派使觑见光武帝刘秀,诉说莎车王贤横暴,恳求朝廷派遣都护,不料刘秀仍不在乎地答复:“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也”。

  迫使都善王安等投靠匈奴。

  但由于匈奴奴主贵族对西域敛税重课,索求无度,所以西域各国虽属匈奴,不相亲附,更不能统率与之进退。

  而且由于匈奴自身南北分裂,特别是北匈奴,在汉王朝与南匈奴的压力与分化下日益衰弱,单靠武力,已不足控制西域。

  除通过龟兹为首的亲匈势力为其效劳外,也竭力玩弄政治手段想使东汉朝廷承认其对西域的统治,从而利用中央朝廷的威望,维持其对西域各国的奴役。

  所以北匈奴一面不停出兵侵扰边境,向汉朝施加压力;一面又不断派人和朝廷往来,玩弄花招。

  正如曾出使匈奴的郑众分析的那样:“北单于所以要致汉使者,欲以离南单于之众,坚三十六国之心也。又当扬汉和亲,夸邻敌,令西域欲归化者局足狐疑,怀土之人绝望中国耳”。

  建武廿十八年,北匈奴请求率领西域诸国来洛阳朝贡,俨然欲以西域诸国首领身份正式出现在东汉朝廷上。

  光武时期经过剧烈兼并,夷灭群越实现中原统一,对社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为维护豪强利益,这个政权有着先天的弱点。

  自称以“柔道”治理天下的光武帝,在处理西域问题上,一开始就缺乏坚强有力的政策,软弱摇摆,以致后来出现了史称“三绝三通”的曲折过程。”

  “东汉明帝时,南匈奴早已经归降于汉,西域莎车势力也已经衰落,西域各国更加混乱,北匈奴则乘机在西域扩张势力,并利用西域的人力、物力与东汉抗衡并袭扰汉边。

  但此时中原地区日渐安定,东汉政权已经完全巩固,势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在这种情况下,汉明帝改变东汉初期对西域和北匈奴采取的消极政策,开始积极经营西域和打击北匈奴的势力。

  永平五年谒者仆射耿秉上书建议出兵打击匈奴,恢复对西域的控制,并建议“先击白山,得伊吾,破车师,通使乌孙诸国以断右臂;伊吾亦有匈奴南呼衍一部,破此,复为折其左角,然后匈奴可击也”。

  明帝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次年,派大兵四路出击。

  一路由骑都尉来苗率领北部各郡兵及乌桓、鲜卑兵一万一千骑出平城塞;一路由度辽将军吴棠率领河东、河西羌、胡及南单于兵一万一千骑出高阙塞;一路由驸马都尉耿秉等统率武威、陇西、天水募士及羌、胡万骑出居延塞;一路由奉车都尉窦固等统率河西甲率及卢水羌、胡一万二千骑出酒泉塞。

  前三路军队都是北出北疆地区,战绩一般。

  窦固率领的一路军队到达东部天山,击破驻守伊吾的匈奴南呼衍王,将其追赶至蒲类海,在伊吾地区设立宜禾都尉,留吏士屯田伊吾城,打开了东汉与西域的进一步联系。

  次年,明帝又命窦固与耿秉率军一万四千骑出击车师各部。

  耿秉率部深入车师后部,后部王安德降,前部王为安德的儿子,亦随其父归降,整个车师地区属于东汉。

  与此同时,班超在西域南道诸国积极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率领三十六人,来往于诸国之间,轻易的诛杀匈奴使者和于阗巫师,使西域各国归属东汉。

  之所以能如此,班超个人的因素固然起了不小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由于西域各国早就希望与汉朝恢复联系,希望汉政府赶走匈奴,所以班超所到之处都受到普遍的欢迎和配合,得到西域各国的拥护和支持。这是一通。

  这次西域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只维持了两年多,永平十八年一月,窦固率大军返回后,在北道,匈奴北单于遣左鹿蠢王率二万骑兵反攻车师,在南道,焉耆王勾结疏勒国王,乘乱杀害了西域都护陈睦。

  在这场众寡悬殊的争夺战中,汉屯兵仅数百人,坚守不屈,“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当耿恭率军在西域兄弟民族的支援下,浴血奋战时,东汉朝廷由于明帝之死,放弃西域的论调再次提出,朝臣杨终等人认为:“北征匈奴,西开卅六国,频年服役,转输烦费,又远屯伊吾、楼兰、车师戊己,民怀土思,怨结边城”。

  对关宠等人的求援,置若罔闻,只有司徒鲍显力主援救。

  以单兵守孤城,当匈奴数二万之众,被誉为“节过苏武”的耿恭在援军救护下,幸免于难。自此朝廷“听还徙者,悉罢边屯”。

  当时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无意顾及边事,之后章帝恐班超单危,不能自立,下令班超撤回洛阳。

  与班超并肩作战的西域人士激烈反对,班超一行返至于闻,当地兄弟民族群情激愤,坚决阻止班超东归,“互抱超马脚不行”。

  班超为这种诚恳的挽留所感动,同时也认识到,他一撤退,匈奴势力将立即统治整个西域,东汉政府几年来经营西域的成就将付诸东流。

  于是他不顾汉章帝的旨意,决定重返疏勒。但疏勒部分城池已经降于匈奴支持的龟兹。

  班超平定疏勒后,又率领疏勒、康居、于阗、拘弥兵一万攻取故墨。

  同时为了获得朝廷的谅解和支持,上书汉章帝,报告在于阗、鄯善等地支持下,争取统一的有利形势,反映西域诸国“倚汉与倚天等”,渴望统一,要求摆脱匈奴羁绊的迫切心情。

  并陈述自己“愿从谷吉效命绝域,庶几张骞弃身旷野”的不可动摇之志。

  当时北匈奴“党众离叛,南匈奴、丁零、鲜卑、西域四面为敌”,东汉窦宪的大军,屡次出击,给予匈奴重创,在这样有利的形势下,汉章帝见其功可成,也改变初衷,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不仅派徐干等前来增援,而且对李邑之流的破坏活动也给予严厉斥责,使班超无后顾之优,积极组织联系各城国进行统一的活动。

  西域西南南部大部分地区复听命于班超。

  自汉章帝下令撤回西域都护、戊己校尉到和帝永元三年,班超率领少数官兵,以疏勒为基地,坚守西域十五年。

  在此期间,他平定了疏勒少数首领的叛乱,击败了莎车、康居、月氏的侵袭,也挫败了其他东汉官员的诬陷,逐步扩大了东汉政府在西域的势力,迎来了东汉政府第二次对西域统治的恢复,这是二通。”男子说到这里的时候,眼中闪过了一丝精光。

  毕竟,男人对于能够建功立业的军人,很有好感,何况是他们这些人?

  “东汉政府之所以能第二次设立西域都护,主要是由于有了以下几个条件:一,窦宪、耿秉、耿夔等大破北匈奴,北匈奴单于西遁,势力大衰,无力与东汉在西域抗衡。

  二,窦宪在打击北匈奴时,又派兵袭击北匈奴防守伊吾的部落,夺取了伊吾,车师等地震恐,又倒向东汉。

  三,大月氏派兵七万越葱岭,攻打班超,班超坚守疏勒,大月氏粮草断绝,被击败,西域震恐,龟兹、故墨、温宿等表示听命于班超,于是南北西域两道均归附东汉。

  在这种情况下,不久东汉朝廷正式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徐干为长史,恢复了东汉对西域的统治。

  当时西域都护驻龟兹,长史徐干驻疏勒,以任尚为戊己校尉,驻守高昌壁,领兵五百人。

  班超任西域都护十年,从随窦固出征算,他在西域驻守三十年之久,其间他多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创造了续张骞之后的另一个西域传奇,班超在西域的活动,之所以能取得极大的成功,最根本的一点,是他充分认识当地广大人民迫切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提出正确的统一方针,依靠当地兄弟民族的丈量,击败依附匈奴的政治势力。

  而与建立反匈统一战线相辅以行的是有力的军事行动,使他多次战胜强大的对手,以少胜多,转危为安,而终于完成自己伟大的使命。

  在他的活动中西域各族的奋斗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班超的活动和西域广大人民要求归向汉廷的斗争,紧密结合在一起,所以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业迹。

  在西域期间,班超巩固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维护了西域安定,加强了中国同中亚各地的联系。

  他派甘英出使大秦、条支,到达西海而还。

  汉和帝下诏书表彰他说:“逾葱岭,迄县度,出入二十二年,莫不宾从,改立其王而绥其人……”,并封他为定远侯。

  和帝永元十二年,班超病重,请求回到洛阳,书中说:“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书上三年得不到批准。

  其妹班昭亲自上书和帝,要求其调回,得到和帝应允。

  和帝永元十四年,班超回到洛阳,当年去世。

  永元十四年班超回洛阳,接替班超任西域都护的乃一贯从事征伐的任尚。

  交接前,任尚曾求教班超,班超说他:“性严急”,并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在少数民族地区,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己”但任尚颇不以为然,说:“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骄横的任尚,根本听不进班超离任时对他的恳切劝告,严酷暴虐,施政不当,西域人民反对任尚的暴政,从而酿成动乱。

  不久朝廷调回任尚,由段禧接任都护,段禧与西域长史赵博率军驻守它乾城,西域副校尉梁慬因成城小,劝说龟兹王白霸与汉军共同防守龟兹,白霸将段禧等及汉军人众迎入城中共同防守。

  引起国人强烈不满,龟兹吏民并叛其王,与温宿、姑墨数万士卒围攻龟兹,后事变虽已平定,但由于东汉朝廷开始就对西域采放弃态度,一些保守顽固的大臣一直引此为据,喋喋不休。

  少数有识之士,坚持主张维护汉武开创大业,统一西域,北轩匈奴,确保河西安全。

  这两派斗争时有起落,朝廷的决策也反反复复,由于东政权腐朽倾向越来越突出,内部矛盾尖锐,国力衰弱,所以放弃西域退守玉门的主张,也就越来越占上风。

  永初元年六月,汉安帝下诏罢西域都护,招回伊吾、柳中屯田吏士,这是二绝。

  中原与西域二绝后,北匈奴残部以乌孙等地为基地,仍然不断侵扰西域,甚至袭扰河西地区。为了确保河西的安全。

  其后敦煌太守曹宗建议朝廷出兵伊吾,以招抚西域。

  安帝同意,于是当年派敦煌长史索班率领千余人出屯伊吾,车师、鄯善等望风归附。

  第二年,索班为匈奴所杀,一些大臣要求“闭玉门关,遂弃西域”,但敦煌太守曹宗坚持要求出击匈奴,复通西域。

  当时执政的邓太后支持这个建议,但西域道远费巨,且无必胜把握。

  于是招班超之子班勇询问。

  在西域长大,熟谙西域情况,颇具父风的班勇,在朝廷会议上指出当汉明帝时期西域内附后,“匈奴远遁,边境得安”,而西域绝后“北虏遂谴责诸国,备其逋租,高其价值,严以期会”。

  匈奴不仅要西域诸国以马畜等贡献,而且还要追偿都护统辖期间积欠的财物。”

继续阅读:第四百二十四章 陇西之要,在于西域(十九)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三国之天下布局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