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后,他就派遣太子婴齐入京充当皇帝的警卫,还对庄助说:“我的封国刚刚受到进犯,请使臣先行一步,我赵胡正日夜收拾行装,很快就入京朝见天子。”
庄助返京途中,路过淮南国,武帝又让庄助向淮南王刘安说明讨伐闽越的用意,赞许刘安上书朝廷的好意,刘安表示自己没有皇帝那样的远见,表示谢罪。
庄助离开南越之后,南越国的大臣们都劝止他们的国王说:“汉朝发兵远征,杀闽越王郢,也是以此震惊南越国。况且,先王当初说:‘侍奉天子只求不失大礼就成了。’总之,不能因为喜欢汉朝使臣的甜言蜜语,就进京去朝见天子,您真的去了,就不能返回来了,这是亡国的情势啊!”因此,赵胡就自称有病,终于没有来朝见武帝。
这一年,任命韩安国担任御史大夫。
东海太守阳县人汲黯担任主爵都尉。
当初,汲黯担任谒者,因他为人威严而被大家敬畏。
东越部族相互攻击,武帝派汲黯前去巡视;他没有达到东越,仅走到吴地就回来了,向武帝报告说:“越人自相攻击,本来他们的习俗就是如此,不值得为此折辱天子的使臣。”
河内郡失火,火势蔓延烧毁了一千多家民房,武帝派汲黯前去视察;返回之后,报告说:“平民百姓不慎失火,因为房屋毗连而蔓延燃烧起来,不值得陛下忧虑。我经过河南郡见河南郡的贫民遭受洪水干旱灾害磨难的有一万多家,有的甚至于到了父子相食的悲惨境地,我谨借出使的机会,用陛下的符节,命令发放河南官仓积粮以救济贫民。我请求归还符节,甘愿领受假托天子命令的惩罚。”
武帝很赏识他,就赦免了他的罪。他在东海郡时,整肃官吏,治理百姓,喜好清静无为,谨慎地选择郡丞和各曹掾史,然后放手任用,他只关注大事,不苛求细枝末节。
汲黯身体多病,躺在内室中不出门;过了一年多,东海郡治理得很好,百姓交口称赞汲黯。
武帝听到了,召汲黯入朝,担任主爵都尉,地位与九卿相同。
他处理政务,主张清静无为,从大的方向引导,不拘泥法令条文。
汲黯为人,性情倨傲,缺少礼数,当面使人难勘,不能容忍别人的过失。
当时武帝正招揽文学之士和儒家学者,武帝说:“我想要怎样怎样。”
汲黯应声回答说:“陛下心中藏着许多欲望,而表面上却做出施行仁义的样子,怎么可能效法唐尧虞舜那样的治绩呢!”
武帝沉默不语,接着勃然大怒,脸色很难看地宣布结束朝会,公卿大臣都替汲黯担忧。
武帝退朝回到内宫,对左右侍从说:“汲黯的愚笨刚直也太过分了!”
群臣中有人批评汲黯。
汲黯说:“天子设立公卿等辅佐大臣,难道是让他们阿谀奉承,使君主陷入不仁不义的境地吗?况且,我既然已经处在公卿的位置上,如果只想顾全自身性命,那就会使朝廷蒙受耻辱,那怎么得了!”
汲黯身体多病,病假将要接近三个月的限期了,武帝多次特许延长他休病假的时间,还是没有痊愈。
最后病重时,庄助替他请假。
武帝说:“汲黯这个人怎么样呢?”
庄助说:“让汲黯任职当官,没有什么超越常人的才能;但要说到让他辅佐年幼的君主,会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先基业,有人以利禄引诱他,他不会前去投靠,君主严辞苛责地驱赶他,他也不会离去,即使有人认为像孟贲、夏育那样勇猛无敌,也无法改变他的耿耿忠心!”
武帝说:“说得对。古时有所谓的社稷之臣,说到汲黯,就很接近了!”
匈奴前来请求和亲结好,武帝让群臣讨论。”
“大行王恢,是燕地人,熟悉匈奴情况,他提议说:“汉与匈奴和亲,大概不过几年,他们就又背弃盟约;不如不同意和亲的要求,发兵攻打匈奴。”
韩安国说:“匈奴经常迁徙;如同鸟飞一样,很难制服他们,自上古以来,都不把他们看做人类,现在如果汉军远征千里之外与匈奴争强斗胜,就会人马疲惫;敌人以逸待劳,这是很危险的。不如与匈奴和亲。”群臣参加议论的,大多附和韩安国的意见。
因此,武帝允许汉匈和亲。
元光元年,属丁未。
冬季,十一月,武帝首次命令各郡国各自察举孝廉一人。
卫尉李广担任骁骑将军,驻守云中郡,中尉程不识担任车骑将军,驻守雁门郡。
六月,朝廷罢免了他们二人的军事职务。
李广和程不识都以边境郡守的身份指挥军队,当时很有名气。
李广指挥行军没有固定编制和行列阵势,选择水甜草肥的地方驻扎下来,人人自便,夜间也不派设巡更士兵敲打着刁斗警卫营盘,军中指挥部的文书简单便宜;但是,也远远地派出监视敌军的侦察哨兵,军营未曾遭到袭击。
程不识则整肃军事编制,讲究队列和布阵安营,夜间敲刁斗巡逻,军中官佐处理军队文书一直忙到天明,军队不能随意休息;然而也没有遇到危险。
程不识说:“李广的军队很简单便宜,但是,如果敌人突然袭击它,就没有办法抵御;而李广的士兵也很自在,都心甘情愿地为他拼力死战。我的军队虽然军务烦扰,但敌人也不能侵犯我。”
但是,匈奴人更害怕李广的谋略,汉军士兵也多数愿意跟随李广作战,而苦于跟随程不识。
对于此,兄长曾经也说过:《易经》说:“军队一出动就要有严格的军幻,否则,不论胜败都是凶。”
这是说统领大军而不用法纪来控驭,没有不凶的。
李广统领军队,使人人自便。
凭李广的奇才,这样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把他的方法引为楷模来效法。
为什么呢?
谁要继续沿用这一方法却很难,更何况与李广同时做将领的人呢!
说到普通人的本来性情,都喜好安逸,而不知道接近祸害的危险,那些士兵们既然认为程不识治军严苛烦扰,而愿意跟随李广作战,势必将要仇视他们的长官而不服从指挥。
这样说来,指挥军队简单便宜的危害,就不仅仅是李广的军队无法防御敌人突然袭击之一点了!
所以说“军队的事情要始终严格”,统领军队,也就是严格而已。
如果这样的话,仿效程不识用兵,即便是打不了胜仗,还可以保证不失败;如果学习李广的方法,很少能避免全军覆灭的结局啊!”何霖对于何引的这段评价很是认同。
“的确是如此,跟着程不识出军征战,不易战死,也不容易有功。
可是跟着李广的话,没有很好的保命措施的话,还是不要去!”男子对于此也是点头表示支持。
“夏季,四月,武帝宣布大赦天下。
五月,下诏察举贤良、文学、武帝亲自出题考试。
秋季,七月,癸未(二十九),出现日食。
冬季,十月,武帝来到雍地,在五畤举行祭祀。
李少君凭借祭祀灶神求长生不老的方术进见武帝,武帝很尊敬他。
李少君是已去世的深泽侯的舍人,他隐瞒了自己的年龄、出生成长的地方,凭借着他的方术周游结交诸侯,没有妻子儿女。
人们听说李少君能役使鬼神万物,并有长生不老的方术,纷纷赠送财礼给他,所以他经常有余剩的金钱和衣食用品。
人们都认为他不经营产业却很富袷,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的人,更加相信他,争着侍奉他。
李少君善于用巧妙的语言猜中一些离奇的事情。
他曾经陪武安侯田蚡饮酒,座中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李少君就说起与这位老人的祖父一起游玩射猎的地方;老人还是儿童时曾跟随祖父,记得那个地方,满座的客人都大吃一惊。
李少君对武帝说:“祭祀灶神就能招来奇异之物,招来了奇异之物就可以使丹砂化为黄金,可以延年益寿,可以见到蓬莱的仙人。
见到仙人,进而举行封禅仪式,就可以长生不死,黄帝就是这样的。
我曾经在海上漫游,遇见了安期生,他给我枣吃,那枣如同瓜一般大。
安期生是仙人,往来于蓬莱仙境,谁和他合,他就显身相见,谁和他不合,他就隐身不见。”
于是武帝就开始亲自祭祀灶神,派遣方士到大海中去寻找蓬莱安期生之类的仙人,并且从事熔化丹砂和其它药物,企图炼出黄金。
过了很久,李少君病死,武帝认为他化身成仙,并没有死去;因此,燕地、齐地等沿海地区那些怪诞迂谬的方士,纷纷前来对武帝谈论有关神仙的事情了。
与此同时毫县人谬忌奏请武帝祭祀太一神。
他在上奏的方形木牍上写道:“天神中最尊贵的是太一神,太一神的辅佐是五帝神。”
于是,武帝就在长安的东南郊建立了祭祀太一神的祭坛。”
“如今军中麾下有一人名叫张辽,族兄可是他的身份?”何霖看向了男子。
“雁门马邑一带姓张的人,除了那一位给孝武帝上书出计谋准备坑杀聂壹的后人,还能是谁?”男子的眼中闪过了一丝精光。
“族兄看来挺了解的吗?”
“不然,我会被派到这里来监视你?”男子看着何霖,眼中闪过了一丝笑意。
“哼!
雁门郡马邑县的豪强之士聂壹,通过大行王恢向武帝建议:“匈奴刚刚与汉和亲结好,亲近信任边境吏民,可用财利引诱他们前来,汉军预设伏兵袭击,这是肯定会打败匈奴人的妙计。”
武帝召集公卿讨论这个建议。
王恢开口道:“战国之初,代国保有它的全境时,北面有强敌匈奴的威胁,内受中原诸国军队的牵制,但仍然可以尊养老人,抚育幼童,按照季节时令种粮植树,粮仓中一直有充足的储粮,匈奴不敢轻易入侵。
现在,凭陛下的神威,天下一统,但匈奴的入侵却持续不断,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没有别的,只是因为在于没有使匈奴恐惧罢了。我私下认为打击匈奴对国家有利。”
韩安国说:“我听说高皇帝曾被匈奴围困在平城,七天没能吃上饭;等到解脱围困返回都城之后,却没有愤怒之心。
圣人有包容天下的器度,不因自身的私怒而伤害天下大局,所以高皇帝派遣刘敬为使臣与匈奴和亲,到现在已为五世的人带来益处。我私下认为不打匈奴对国家有利。”
王恢说:“不对。
高帝身披铠甲,手执利器,征战将近几十年,他不向匈奴报复被困平城的怨恨,并不是因为力所不及,而是出于让天下人休息的仁心。
现在边境经常受到匈奴侵扰,受伤战死的士兵很多,中原地区运载死亡士兵棺木的车辆络绎不绝,这是仁人所悲痛的事。
所以说打匈奴是应当的。”
韩安国说:“不对。我听说善于用兵的人,让自己的军队温饱以等待敌军饥饿,严明军纪以等待敌军混乱,安居军营以等待敌军疲劳。
所以,一旦交战,就会全歼敌人;一旦进攻敌国,就会攻破城防,经常安坐不动地迫使敌人俯首听命,这是圣人的作战方法。
现在如果轻易地对匈奴用兵,长驱直崐入,难以成功;如果孤军深入就会受到威胁,齐头并进就没有后继,进军太快就会缺乏粮食给养,进军缓慢就会丧失有利的战机,还没有走到一千里,就会人马都缺乏粮食。
这正是《兵法》所说:‘派出军队,就会被敌人擒获。’所以我说不打匈奴为好。”
王恢说:“不对。
我现在所说的打匈奴的方法,本不是征发军队深入敌境;而是要利用单于的贪欲,引诱他们到我们的边境,我们挑选骁勇的骑兵和壮士,暗中埋伏,用来防备敌军,谨慎地据守险要的地势,以加强防御的力量。
我们的部署已经完成,有的军队攻崐打敌军左翼,有的军队攻打敌军右翼,有的军队阻止敌人前进,有的军队断绝敌人的退路,这样就肯定能擒住单于,必定大获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