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陇西之要,在于西域(三十二)
黯夜听雨2025-07-02 21:174,018

“使赵建德、吕嘉得到东越的外援,是二错。

  将士们连年暴露于蛮荒之地,你不念及他们的辛劳,却请求乘坐驿车巡行边塞,乘机回家,怀揣金、银印信,垂下三条绶带,向乡里夸耀,是三错。

  你眷恋妻妾,误了回营日期,却以道路不好走作借口,是四错。

  问你蜀郡的刀价,你假装不知道,以欺诈手段冒犯君主,是五错。

  你接受诏书而不去兰池宫,第二天也不加以解释。如果你的部下,问他话不回答,命令他也不服从,该当何罪?

  在外怀有这种心肠,天下还有谁会相信你呢?如今东越军队已深入我国边境,你是否能率领部队补救你的过失呢?”杨仆惶恐地表示:“我愿拚死效力以赎罪!”

  于是,汉武帝派横海将军韩说从句章出发,渡海从东面进击;楼船将军杨仆从武林出发,中尉王温舒从梅岭出发,派已封侯的南越降将为戈船将军、下濑将军,从若邪、白沙出发,进攻东越。

  博望侯张骞因出使西域而获得尊贵的地位之后,他的部下争相上书朝廷,陈说外国的奇异之事和利害关系,要求出使。

  汉武帝因西域道路极为遥远,一般人不愿前往,所以听从所请,赐给符节,准许招募官吏百姓,不问出身,为他们治装配备人员后派出,以扩大出使的道路。

  这些人返回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偷盗礼品财物或违背朝廷旨意的现象。

  汉武帝因他们熟习出使之事,所以治以重罪,以激怒他们,让他们立功赎罪,再次请求出使。

  这些人反复出使外国,而对犯法之事看得很轻。

  使臣的随从官吏和士卒也每每盛赞外国事物,会说的被赐予正使符节,不大会说的就封为副使。

  因此,很多浮夸而无品行的人都争相效法。

  这些出使外国的人都是贫家子弟,他们将所带的国家财物据为私有,打算贱卖后私吞利益。

  西域各国也厌恶每个汉使所说之事轻重不一,估计汉朝军队路远难至,就拒绝为汉使提供食物,给他们制造困难。

  汉使在缺乏粮食供应的情况下,常常积怨,甚至和各国相互攻击。

  楼兰、车师两个小国,地处汉朝通往西域的通道上,攻击汉使。

  王恢等尤其厉害,匈奴军队也时常阻拦袭击汉使。使臣们争相报告朝廷,说西域各国都有城镇,兵力单弱,容易攻击。

  于是,汉武帝派浮沮将军公孙驾率骑兵一万五千人从九原出塞二千余里,至浮沮井而还,又派匈河将军赵破奴率骑兵一万余人从令居出塞数千里,至匈河水而还,目的是为了驱逐匈奴,让汉使不受阻拦,但没有遇到一个匈奴人。

  于是分割武威、酒泉二郡土地,增设张掖、敦煌二郡,迁徙内地民众充实该地。

  该年,齐相卜式升任御史大夫。卜式到任后,言道:“各郡、国对盐铁由官府专营多感不便,官府专营的盐铁产品质次价高,有时还强迫百姓购买,船只也要交纳算赋,所以经商的人少,物价昂贵。”汉武帝因此不再喜欢卜式。

  当初,司马相如病重将死,临终时留下遗书,称颂汉武帝的功德,并谈及祥瑞之事,劝汉武帝到泰山封禅祭祀天地。

  汉武帝深受感动,适逢获得宝鼎,他便与公卿大臣和儒生们商议封禅之事。

  天子封禅泰山,是极为少见的事,又久未兴行,没有人懂得它的礼仪。

  方士们认为:“封禅的意义就是不死。

  黄帝以前的君主,封禅都招来怪物,以与神灵相通,而秦始皇就未能在泰山顶上祭天。

  陛下如一定要登泰山。

  应缓缓前进,如无风雨,就可以登上泰山山顶举行祭天大典了。”

  于是,汉武帝命儒生们采用《尚书》、《周官》、《王制》等书的记载,草拟封禅的礼仪。

  但数年之后,还未拟出。

  汉武帝询问左内史宽的意见,宽说:“在泰山祭天,在梁父山祭地,显扬祖先的姓氏,考求上天的瑞应,是帝王的盛典,但献礼的仪式,经书中却无记载。

  我认为,封禅典礼的完成,意味着同天地神灵的联系,只有圣明的君主才能制定适当的礼仪,而非臣下所能拟就。

  如今将要举行大典,已经拖了数年时间,使群臣人人各自尽了全力,却始终未能拟出。

  只有天子才能掌握中正平和的最高原则,综合条理各种头绪,发出金玉般的声音,以顺利促成这一天下最大的庆典,作为万世遵奉的法则。”

  于是汉武帝自定礼仪,多采用儒家学说加以修饰。

  又制作封禅用的祭器,拿给儒生们观看,有的儒生说:“与古代的不一样。”于是汉武帝将儒生一律罢斥不用。

  又按着古代的作法,首先振奋军威,用酒食飨众,然后举行封禅大典。”

  “元封元年,属辛未。

  冬季,十月,汉武帝颁布诏书说:“南越、东瓯都已受到应有的惩罚,而西蛮、北夷尚未平服和睦。朕将巡视边疆,亲自主持武道,设置十二路将军,由我统率。”

  于是汉武帝离京出巡,自云阳向北,经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再向北登单于台,直至朔方,来到北河,派使臣郭吉通知匈奴单于说:“南越国王的人头已经悬挂到大汉皇宫的北门阙上。

  如今单于若是能战,天子亲自率军在边境等候;若是不能战,就应归降大汉,为什么偏要远远地逃避到大沙漠以北,寒冷、困苦而又缺乏水草的地方呢?实在是没意思!”话音一落,单于大怒,立即将引见郭吉的官员斩首,同时扣留郭吉,将他迁徙到北海之畔。

  但此时匈奴也已丧失斗志,始终未敢出战。

  于是,汉武帝起驾回朝,在桥山祭黄帝陵,行至须如,将征调的兵卒遣散。

  汉武帝问道:“我听说黄帝长生不老,可如今有他的陵墓,这是为什么呢?”

  公孙卿回答说:“黄帝成仙升天以后,群臣相念于他,所以建陵将他的衣冠埋葬。”

  汉武帝叹道:“我将来升天后,群臣也会把我的衣冠葬在东陵吗?”于是便回到甘泉宫,祭祀太一神。

  汉武帝因卜式不善文辞,将其降为太子太傅,命宽代替卜式作御史大夫。

  汉军进入东越国境,东越王早已派兵占据了险要地带,并命徇北将军镇守武林。

  杨仆部下士兵钱塘人辕终古将徇北将军斩杀。

  原东越衍侯吴阳率当地武装七百人背叛东越王,在汉阳进攻东越军队。

  名叫敖的东越建成侯与繇王骆居股杀死东越王骆馀善,率众归降。

  汉武帝封辕终古为御侯,吴阳为卯石侯,骆居股为东成侯,敖为开陵侯;又封横海将军韩说为按道侯,横海校尉福为缭侯,东越降将多军为无锡侯。

  汉武帝因闽越地区地势险恶,其人反覆无常,多次与汉朝为敌,终究是后世祸患,于是诏命各路将领将当地人全部迁到长江、淮河一带,于是闽越地区成为荒无人烟的地方。”

  “春季,正月,汉武帝出巡至缑氏城,祭祀于中岳太室,随从官员在山下似乎听到有声音连呼三次“万岁”。

  汉武帝命令主管祭祀的官员扩建太室祭祠,禁止砍伐山上草木,又将山下三百户百姓作为供奉太室的奉邑。

  汉武帝东巡大海,祭祀八位神仙。

  齐人上书陈述神怪之事和奇异方术的数以万计,于是汉武帝增派船只,命声称海中有仙山的数千人出海寻找蓬莱神仙。

  公孙卿常携带天子符节,先行前往名山等候神仙驾临,行至东莱,声称:“夜中见一巨人,身高数丈,凑上前去,却又看不见了,所留脚印甚为巨大,类似禽兽的蹄迹。”

  群臣中又有人说道:“看到一位老翁,手中牵着一条狗,说:‘我想见天子。’说完忽然踪迹全无。”

  汉武帝亲自察看了巨大脚印,但还未相信;及至听说老翁之事,才认定就是神仙,于是留宿海边。

  供给方士驿马车辆,随时访求神仙踪迹。

  寻仙之人,数以千计。

  夏季,四月,汉武帝起驾还朝,到达奉高,在梁父祭祀地主神。

  乙卯(十九日),汉武帝令担任侍中的儒家学者戴鹿皮帽,将笏板用丝带系在腰间,参加射牛仪式。

  在泰山东坡之下祭祀天神,如同祭祀泰一神的礼仪。

  祭坛宽一丈二尺,高九尺,坛下埋藏着汉武帝给神仙的玉牒书,内容隐秘。

  祭祀仪式结束后,汉武帝独自与侍中、奉车都尉霍子侯一起登上泰山,再行祭天之礼,一切过程都禁不示人。

  第二天,君臣从北道下山。

  丙辰(二十日),汉武帝在泰山脚下东北部的肃然山祭祀地神,如同祭祀后土神之礼,汉武帝身穿黄色衣服,在音乐的伴奏下一一亲自叩拜。

  用江淮地区出产的三棱茅草作为供神祭品的衬垫,用五种颜色的泥土做祭坛。

  在祭祀天地的神祠中,夜间仿佛有光,白天有白云从坛中产生。

  汉武帝祭完地神之后,回到奉高,坐在明堂中,众大臣轮番上前歌功颂德,上寿祝福。

  汉武帝下诏说:“朕以渺小的身躯,继承至尊高位,兢兢业业,唯恐德才不足,不懂得礼乐,所以供奉八神,祈求庇护。

  蒙天地神灵恩赐祥瑞,目有所见,耳有所闻,震惊于其事怪异,想阻止却又不敢,于是登泰山祭祀天神,至梁父,然后在肃然山升坛祭祀地神,反省自新,与士大夫一起吉祥地开始新的生活。

  十月,改年号为元封元年。

  此次巡行所到之博县、奉高、蛇丘、历城、梁父等地,一概免除百姓的田租及欠交的赋税,不收今年的算赋。

  并赐天下有爵百姓擢升一级。”

  又规定:天子每五年巡游一次,至泰山祭祀,各诸侯封国都要在泰山脚下修建官邸。

  汉武帝在泰山祭祀了天地,并无风雨,而方士们更加强调蓬莱山的神仙大概能够请到,于是汉武帝再次东至海边,兴高彩烈地盼望能遇到神仙。

  汉武帝打算亲自乘船出海去寻找蓬莱仙山,群臣劝谏,但无人能够阻止。

  东方朔说道:“与神仙相遇,要出于自然,不必急躁强求。若是有道述,就不愁遇不到;如果无道术,纵然到了蓬莱山,见到神仙,也没有益处。我希望陛下只管回到宫中,安静地等待,神仙自会降临。”汉武帝这才打消了出海的念头。

  正巧奉车都尉霍子侯突然重病,一日之间死去。

  霍子侯是霍去病的儿子,汉武帝非常难过,于是起驾离去,沿海岸北上至碣石,自辽西巡视北部边疆到九原,五月回到甘泉。

  此次出巡,行程共一万八千里。”

  “当初,桑弘羊以治粟都尉的身分兼任大农令,主持全国的盐铁专营事务。

  桑弘羊创立平准法,令相距较远的地方官府以各自的特产作为贡赋,参考商人在不同时期向不同地区转贩不同商品的作法,相互转输。

  又在京师设立平准官,负责全国各地的转输事务,大农令所属各官,控制天下全部货物,价高时卖出,价低时买进,目的是让大商人无法牟取暴利,使各种货物的价格不能高涨。

  如今,汉武帝出巡各地,所到之处,赏赐丝织品共一百多万匹,金钱以万万计,都由大农令充分供应。

  桑弘羊又奏请以武帝批准,小吏可以用捐献粮食的办法升为官员,犯罪的人也可以用此法来赎罪。

  因此,崤山以东地区一年的漕粮比规定数目多出六百万石,一年之间,太仓、甘泉仓全部贮满,边塞地区的粮食储备也有盈余;各地货物相互流通,都有余裕,如丝织品就余出五百万匹。

  百姓赋税没有增加,而天下财物却变得富饶有余。

  于是,汉武帝赐给桑弘羊左庶长爵位和黄金二百斤。

  你以为这样如何?”男子看向了何霖。

继续阅读:第四百三十八章 陇西之要,在于西域(三十三)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三国之天下布局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