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依走到他身边,看着地图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地名。她过去只关心商路是否通畅,货物能否安全抵达。现在,她从谢云峥的话里,看到了另一张网。一张由权贵、姻亲、门生织成的,笼罩整个大周的无形之网。
“所以,幽州之捷,护国商会之立,反而让他们感到了威胁。”柳如依说。
“正是。”谢云峥的手指停在京城的位置,“太后出山,便是这张网的反扑。她不是为小皇帝,也不是为陈家,她是为整个旧有的秩序。”
书房里再次陷入沉默。这番话揭开的现实,远比瓦市的恶霸,岭南的叛徒要沉重。那是一个庞大到让人感到无力的利益集团,是整个王朝运转百年的惯性。
“你想改变这一切?”柳如依问。
“我必须改变。”谢云峥的回答没有半分迟疑,“不改变,今日的北戎之危,明日就会重演。大厦将倾,修补门窗毫无用处,必须重换梁柱。”
“你想怎么换?”
“吏治,税赋,军制。三者一体,缺一不可。”谢云峥终于转身面对她,“我要推行新政,清丈天下田亩,按田收税,无论宗室皇亲,一体纳粮。我要改革科举,增设算学、格物等实科,不拘一格录用人才。我还要整顿卫所,裁汰老弱,以战功论升迁。”
他说出的每一个字,都石破天惊。这不只是换梁柱,这几乎是要将整座大厦推倒重建。
柳如依完全能想象,这些政令一旦颁布,会掀起怎样的滔天巨浪。那些世家大族,满朝文武,会用尽一切手段来阻挠。
“这太难了。”柳如依说,“你会成为众矢之的。”
“我知道。”
“你可能会失败。”
“那也必须去做。”谢云峥看着她,“我登高位,掌大权,不是为了谢家的荣华富贵。如依,我希望小皇帝长大后接手的,是一个吏治清明,国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的大周。而不是一个外强中干,处处腐烂的空壳子。”
柳如依的心被触动了。她见过太多追名逐利的人,这是她第一次听到有人将天下安澜当作自己的责任。
她忽然笑了。
“王爷说得这般壮烈,可我只看到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你的新政,全都需要钱。清丈田亩要人手,改革科举要办学,整顿军制要发粮饷。你说的这些,哪一样离得开银子?”柳如依一针见血。
谢云峥也露出些许无奈。
“这确实是最大的难题。”
“所以,你的新政里,缺了一环。”柳如依伸出手指,在地图上从江南划到京城,再从京城延伸至西北,“商业。或者说,是整个大周的经济脉络。”
她抬起头,迎上谢云峥的视线。
“你要开源。你清查田亩,是为了税赋公平,这是开源。但田里能产出多少粮食,是有定数的。真正的源头活水,在工商。”
“你要修路,你的官员会想着军事用途。但一条通畅的官道,能让江南的丝绸在半个月内运到北境,价格却能便宜三成。沿途的城镇,会因为商队往来而兴盛,诞生无数新的营生。这都是税收。”
“你要办新学,为何只教读书人?我的‘巧工坊’,可以办成大周最大的匠人学堂。培养出的工匠,能改良农具,能造出更精良的兵器,能织出更华美的布料。这些,都能变成白花花的银子,充盈你的国库。”
柳如依越说,思路越清晰。她将护国商会的蓝图,与谢云峥的政治构想,一点点融合在一起。
“你的吏治改革,负责扫清障碍。我的护国商会,负责输送血液。我们双管齐下,才有可能让你的新政真正落地,而不是变成一纸空文。”
谢云峥静静地听着。
他原以为自己已经想得足够周全,但柳如依的话,为他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他看到了一条将宏伟蓝图化为现实的清晰路径。
他设想中的改革是骨架,而她描绘的商业版图,则是血肉。
“如依。”他缓缓开口,握住了她在地图上指点的手。
她的手很温暖。
“我以前总觉得,这条路只能我一个人走。”谢云峥说,“满朝文武,他们要么不理解,要么是我的敌人。我从未想过,会有一个人,能站在这里,与我看到同一个方向。”
柳如依没有抽回手。
“我也不曾想过。”她说,“我只想护住我的‘江南忆’,护住我自己。是你,让我看到了铺子外面的世界。”
两人相视无言,周遭的一切仿佛都已远去。只有彼此的存在,无比清晰。
“这件事,不能急。”柳如依恢复了冷静,“得一步一步来。京城,是天子脚下,也是一切的根基。就从这里开始。”
“好。”谢云峥点头,“就从京兆府开始。我会借吴捕头一案,对京兆府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查。凡有涉案者,一律严惩,空出的位置,换上我的人。”
“护国商会这边,‘巧工坊’会尽快成立。我会收拢京畿所有的能工巧匠,给他们最好的待遇,也给京城的贵妇们送去最新鲜的玩意儿。”柳如依的计划也已成型,“我要让她们的生活离不开护国商会,让她们的夫君,不敢轻易与我们为敌。”
一个主内,整顿吏治。一个主外,掌控经济。
一张无形的大网,在二人的谋划中,于这个深夜悄然张开。
“未来几年,会很辛苦。”谢云峥说。
“我不怕辛苦。”柳如依看着他,“我只怕,看不到希望。”
“你会看到的。”谢云峥收紧了手指,“我保证。”
柳如依将另一只手覆在他的手背上,动作轻柔却坚定。
窗外,月色正明。
安阳伯府的倒台,在京城这片深水里投下了一块巨石。
水面上的波澜很快平息,但水面下的暗流却因此变得更加汹涌。
摄政王府的书房内,苏长运躬身递上一份薄薄的册子。
“主子,王妃,这是莲阁这两日汇总的消息。”
柳如依接过册子,翻开第一页,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人名与会面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