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吴海这话,我不由得赞了声吴弋的机智。
吴弋的拳脚功夫是跟张生、刘魁学的。
张生不仅功夫好,而且这几年喜欢上了吹笛,我也不知他是什么时候有了那种爱好。
反正,自打某天张生从飞花阁回来后,他就开始时常一个人练习吹奏。
吴弋那会儿总是跟在张生身边瞎混,见张生吹笛很有范儿,他也跟着学,结果一众兄弟中就莫名多出了两个笛声相和的“大龄吹箫童子”。
搞得其他人看张生、吴弋两个的目光都有些怪怪的。
吴弋知道,如果我决定去做一件很棘手的事情,必然会带齐赵立、张生、魏凌等人。
所以,当他探知有人会在浙西伏击我后,就想到了“笛声示警”的法子。
此去浙西山多水长,如果每到一处凶险地方就让张生吹笛探路的话,我们的确就能避免被人伏击的风险。
只是这样一来,在敌阵中卧底传讯的吴弋就危险了。
而且我们若是不能除掉那些想袭杀我们的人,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是逼得他们暂时退去,无法解决后患。
而那些人呢,一次伏击不成,退走后肯定还会策划第二次,第三次的伏击。
若是不能直接剪除了那帮人,等到他们和杰罗姆的人合兵一处,岂不是更加难对付了?
姚半仙瞧着我的脸色,也知我心中顾虑,提醒道:
“越爷,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咱们不是避开了对方的袭击就没事了,如果不利用他们伏击我们的机会去反把他们消灭,那局面会变得更加被动。”
我看向姚半仙,问:“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姚半仙想了想说:
“袁冲以前在苏州任保安团长时有个副官,名叫苗毅,这人现在正好在杭城担任驻军营长。”
“咱们既然带的人数不够,现在也来不及回苏州调集人手,不如干脆找他借点兵,让他带人与我们一明一暗相互呼应。”
“等到窦山鹰他们出现要和我们动手的时候,便正好将他们灭掉。”
听了姚半仙的建议,我心中一动,又道:“借调杭城驻军?我们既不是国府官员又不是军中之人,找苗毅借兵,他会同意吗?”
姚半仙笑道:
“应该不难。杭城附近有两个团的正规军,和四个营的地方部队。”
“苗毅掌管的那个营就属于地方杂牌,军饷供应,驻地位置,,方方面面的待遇都不如其他驻军好。浙省军政对于那几个不满编的杂牌部队也不在意。”
“甚至几个月前还有传言流出来,说浙省督军司那边还有意裁撤,将四个杂牌营去芜存菁,整合成两个加强营。”
“如今苗毅和其他三个不得志的营长都憋了些想法想要证明手下人的战斗力,以便争取在接下来的整合过获取较大的利益。”
“越爷,你也是在军中待过的。部队是被编入人家的番号,还是被当作整编主体,将别人的兵马整合到自己队伍中。这其中的差距,可是天差地别。”
姚半仙说的这些我都明白,两支队伍,谁被编入进谁的队列,那被编入的一方队伍的长官必将会被降级。
苗毅如今已经是营长了,当然不愿意整编之后给别人当营副。
可我还是有点想不通,这和我们能不能顺利借兵又有什么关系?
姚半仙看出了我的疑惑,继续道:“苗毅营队的驻地就在这——玲珑镇。”
“玲珑镇是紧靠临安的一个小镇。他所下部队性质虽然与保安团没多少区别,却也有保境安民,打击土匪的职责。”
“我们只要备足了好处费,加上咱们和袁冲的那层关系在,说动他以剿匪名义带人进入浙西山区,这样谁都挑不出毛病来。”
“苗毅有了好处拿,如果再帮我们打掉进山埋伏的窦山鹰那群人,便也算有了剿匪的战绩。”
“这样一来,督军司在整编四个杂牌营的时候,对苗毅的这一支也会高看一眼。”
“如此对于苗毅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事情,他没有理由拒绝。”
听了姚半仙这番话,我顿时恍然:“既如此,吴海,你一会儿就去预备两箱银元,明早跟赵立一起,送到苗毅驻地上去。”
吴海闻言,应了一声。
我又对赵立说:
“为了避免事情走漏消息,你明天去和苗毅接触时要注意别被人盯梢了。要是让窦山鹰有了防备,苗毅那一支奇兵可就起不到什么作用了。”
赵立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姚半仙想了想补充道:
“越爷,说动苗毅借兵不难,只是等和苗毅谈妥了,待他带人先行一步进山,也要到明天中午。”
“我们不能走在苗毅队伍的前面,要不然遭遇伏击了,他也赶不上帮忙。”
“这样一来,我们只有等到明天下午两点之后才能出发了。”
“耽搁半天总比一头撞进人家布置的口袋要好。”我闻言说道,“晚半天走,也正好可以把时间空出来,挑选一个靠得住的浙西向导。”
“吴海,这件事也交给你办吧。你地头熟,明天派人去找了一个熟悉浙西山林坏境的人回来。”
吴海闻言,马上说道:
“越爷,这向导有现成的。咱们客栈斜对面的街角有一家照相馆。”
“那照相馆平常也没什么生意,老板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浙西人,听说老家就在浙西峡谷边上。您要是没意见,我明儿一早就叫他来问问话?”
我听了这话,自然没什么意见,点头同意了。
……
第二天,天刚亮,赵立就脱离队伍先行一步,去临安玲珑镇找苗毅去了。
我和姚半仙吃过早饭,便在客栈大厅里见到了吴海让人找来的向导。
这向导姓谢,名为谢建平,正如吴海昨夜所说,老家是浙西山沟沟里的。
几年前谢建平来杭州某一份出路,给人当过学徒和门房,后来勾搭上了土财主家的傻闺女,又跟洋人学了些照相的本事,这才拿着老丈人资助的前,在街口开了一家照相馆。
谢建平照相馆的生意一直没什么起色,歇业几天根本不影响什么。
他虽娶了土财主的闺女,土财主家也没男丁能继承香火,可以相当于倒插门的谢建平在丈人家也一直不受待见。
他一听说我们愿意出五十大洋顾他当向导进山,半点都没犹豫,立刻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