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世局时局
执迷2025-10-16 10:342,162

我略微苦笑地点了点。没错,在今年七月份的时候,我和姚半仙就去安徽与浙江相交地带的山区转了圈。

我们按着地图上的标注,顺利地找到了百丈岭。

不过我们并没有下去查看百丈岭下是否有墓。因为不用查看,也下不去。

百丈岭下有一种浓烈的阴煞气息盘桓,那种煞气,即便不是风水师都能感觉得出来。

常人只要过于靠近,就会感觉胸闷气短,阴寒心悸。

姚半仙说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古墓外的风水大阵吸收聚集了太多的地煞之气。

那些煞气常年积聚不散,早已质变。

寻常活物贸然进入,即便不会马上身死,也活不了多久。

而我和姚半仙也是因为经过了实地勘察,才确定了邹逾父亲小册子上写的那些话都是真的。

按照小册子上的说法,百丈岭下的风水阵每过十七年才会消散一次。

姚半仙的父母是十一年前进入古墓的,所以我们要想安全进入古墓,算上今年也至少还要等上六年。

破不开风水阵,就进不了古墓。

七月份的时候,我们确定了百丈岭的位置,便想回过头去找小册子上和地图上都提到的地龙湾。

地龙湾也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我和姚半仙按着藏宝图一路追寻,先后确定了图上所有的标注地点,也顺利地找到了百丈岭,却唯独在途中漏掉了地龙湾。

那个地方,是小册子上提到过的守陵一脉的最后据点。

可是我和姚半仙在附近群山中转悠了将近一周,直到所带干粮物资都快用完了也没找到地龙湾,便只好放弃搜寻,返回苏州。

(这里解释得几句,钱越和姚半仙当年用的地图是从梁皇山墓中弄出来的老版藏宝图。

那一版藏宝图与邹家从守陵一脉手里得来的图出入不大,都是‘从余杭府出发,过临安,取道睦州,沿着新安江抵挡歙州’。

睦州就是现在的建德淳安一带,老一版藏宝图的路线是离开杭州区域后去建德,然后北上到现在的歙县一带,再往东折回到绩溪县与临安市交界的山区。

老版地图其实是将位于浙西大峡谷边上的地龙湾撇在行进的路线图之外的。

钱越和姚半仙第一次去找古墓,是严格按照完美绕开浙西大峡谷的路线找,自然就很难找到地龙湾。

而现代时空钱秋林所拼出来的藏宝图是钱越两次寻墓之后绘制的新图。

新图的路线‘以苏州为起点,过湖州,翻过临安天目山,到临安,再从临安往西北方向直插浙西大峡谷附近的龙玕村,然后依次抵达地龙湾、仙人石、笔架尖,最后找到百丈岭’。

简言之,新旧两版藏宝图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个经过了浙西大峡谷,一个没经过。

所以钱越第一次死活都没找到地龙湾,而钱秋林按着新图走一下子就找到了。)

(盐龟正传,重新切回钱越第一视角)

正是因为时机未到,我和姚半仙才放弃了强行闯进古墓的打算。

其实对于古墓里的东西,我真的没什么兴趣了,赵立他们同样也没。

如今我们这群人的生意事业都越做越大,镖局里的每一位骨干兄弟的日子都过得相当安逸,真的没有必要再冒风险。

要不是姚半仙一直有心愿未了,想要迎回他父母的尸骨,我都不会陪他走那一遭。

……

冬至的冬雨渐渐下的更大了,屋内的火锅冒着腾腾热气。

桌前,张生、魏凌他们一听说还得再过几年才能去开启那座古墓,顿时便对这个话题没了兴趣。

大家喝着烈酒涮着羊肉,1931年的冬至就这么波澜不兴地过去了。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

一转眼,就过了五年,时间来到了1936年的九月份。

这五年期间,国内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军阀混战的动荡少了,许多地方的百姓得到了休养生息。

这五年来,尽管江南的百姓日子总得都算过得不错,可国内外的形势却越发严峻了。

全面战争,可能要不了多久就会爆发。

经过这五年的发展,我们在苏州开办的工厂已经多达二十家,经营项目的产品涉及纺织、轻化工、日化产品和茶叶、瓷器外贸等多个领域。

不仅如此,前两年大哥在上海还与英国人合作开设了合资银行,有意将钱家影响力扩展到金融界。

但是这种向外迅速扩张的趋势,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就停止了。

原因无他,只因为我和大哥都感觉了一股沉闷的压力,那是对未来的担忧。

如今国内形势的变化太快,江南虽然距离北方较远,但近年来满满积蓄起了一些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感。

……

再过几日就是中秋了。

夜里,我和大哥在凉亭对坐乘凉,喝着甘甜的法国葡萄酒,嘴里却少了些滋味。

我看了眼已经年近四旬的大哥,说道:

“托人从金陵打探的事情已经有消息了。其实从两年前开始,国府就已经在秘密筹备迁都,一旦与日战事一起,金陵的那些大小机构将会全部迁入蜀中。”

“迁都?陪都地点已定?”大哥闻言,眼皮微颤。

“已经定下了,选在重庆。这消息是如今在金陵政训处任职的侯昱拍电报告诉我的。”我点点头道。

侯昱是以前苏州保安团的团副,也是袁冲的左膀右臂。

1930年的时候,他还带了一群大头兵跟我去城外金桥村,从叶三里的手下解救了陈裹儿的亲人。

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袁冲平步青云,侯昱也另有际遇,在国府的中央机构中混得风生水起。

大哥一听是侯昱传来的消息,便不再怀疑。

只是有些无力郁愤道:“战事一起,难道连华东也守不住吗?”

“国弱积贫,积重难返。”我起身扶着栏杆,望着凉亭外水中映月,叹息道,

“大哥,既然国府都已经在准备迁都了,那咱们也得防患未然,尽早把产业都迁到四川吧。”

“未雨绸缪,早作准备,日后战事一起,我们这里里外外二百多号兄弟和他们亲属,也就不怕没一个安身立命的窝了。”

大哥听了我这话,沉默良久,才说道:

“上海那边的一些生意商铺,我已经命人慢慢脱手。等过了中秋,我就动身去川渝考察。”

“二弟,你说咱们的这些产业若要内迁,是迁往重庆好,还是迁到成都更为妥当。”

我闻言没有多想,只说了两个字:“成都。”

继续阅读:第393章 姚半仙的决定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阴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