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章 改朝换代
扫码卖萌2025-11-24 09:351,632

近来,徐牧根据这些年的经历,总结了很多心得。

他觉得自己的思路是对的,与其去争那万人敬仰的皇位,不如打造世家大族。

长公主与皇帝朝夕相处多年,都能对皇帝痛下杀手。

而后皇帝不仅仅处死了长公主,还处死了自己的亲儿子四皇子。

这种自相残杀的事情,徐牧可不忍心看到发生在自己家。

从现在开始,向吕氏继续学习,教会子女们团结一致,才是正确的道路。

真要当了皇帝,那也要承担极大的责任。

若是以徐牧现在的性子当皇帝,那岂不是成了贪图享乐的昏君?

而他身为地方官员,享受享受怎么了?

皇帝乐见其成,自己也舒舒服服。

再有就是,以后如果发生大事,还是要稳中求胜。

不能再像当初那样,一股脑就带兵离开凉州,杀奔其他地方。

毕竟是个和平年代,各州城之间,可没有互相攻伐的情况。

万一小命交代了,那可就亏大发了。

刘洵回来之后,发现刘基如今已经可以坐镇一房,颇为欣慰。

父子二人齐心协力,接过了一部分地方的权利,与徐牧和沈玉城相互配合,地方风调雨顺,收入连年上涨。

还有,徐牧的老丈人酒鬼,振臂一挥,建立宗门,就取名为“剑宗”。

酒鬼一跃成为了宗门的开山鼻祖,与凉州几大发展的极好的宗门之间,形成了同盟关系。

运河方面,贯通南北,使得南北贸易变得便利。

已有很多新老世家大族,从中获利。

岭南司空氏算是坐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而这也是他们和徐牧联姻,所收获的利益。

朝廷展开了对运河第二阶段的挖掘工作。

现在各方都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利益,谁也没有暗中作对,纷纷表示支持。

那么身为开凿运河的最大金主的徐牧,经济压力也就小了很多。

凉州再次免除了小农户的赋税,加大了对商客的征税力度。

这也无可厚非,因为凉州的商业,经过这几年的迅猛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了天下第三城。

仅次于京师和姑苏。

商业是凉州的主打产业,不只有本地的商人,更有从西域远道而来的富商巨擘。

虽然身处内陆,且土地没有江南那么肥沃,但徐牧和凉王府等多方合作下,把凉州经营的更上一个台阶。

凉州城的人口,在巅峰时期,可以超过百万之数。

而常驻人口也稳定在了六十万之上。

这几年,凉州向朝廷送去的赋税,连年上涨,一跃突破一千五百万两白银。

随着越来越成熟,徐牧每次进京,都低调了许多。

基本上只去拜访一下吕泉山,还有徐盛,以及陈王刘烨。

到景阳三十六年,大夏国力达到一个全新的巅峰,甚至可以说已经超过了大夏的潜力。

然而,生活不可能一直风调雨顺。

时任内务府总管、司礼监掌印太监谨宣。

这位见证过大夏三朝,前后伺候过两位帝王的武道天人,溘然长逝,享年八十八岁。

因当年宫变,谨宣受伤,留下了暗疾。

以至于这位武道天人,连九十岁的门槛都没迈过去。

这位老太监,与大夏有功,对大夏发展武道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皇帝破例,给这位宦官赐了谥号,并加封了侯爵,且以侯爵的葬礼,安葬谨宣,陪葬皇陵。

在次年,也就是景阳三十七年。

皇帝驾崩,享年七十七岁。

此事发生的有些突然,可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当初长公主发动宫变,皇帝曾身负重伤,估计连武道境界都跌落了不少。

再加上他这些年又把精力全放在政务上,废寝忘食,不辞辛劳。

以至于这位武道大宗师,甚至还没活过八十岁。

景阳帝刘启的丰功伟绩,对外开疆拓土,对内励精图治,对待百姓宽仁爱戴,有目共睹。

天下之人,无不为之发自肺腑的哀悼。

一位皇帝,在位三十七年,却从未昏聩,不忘初心,一心为大夏子民,为江山社稷着想,实在是难得。

徐牧觉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景阳帝这个时间点驾崩,也许刚刚好。

如此一来,他想昏聩也没机会昏聩了。

而且,他千古一帝的地位,万世留名,甚至成为后世所有皇帝模板,都是板上钉钉,不可撼动。

虽然徐牧这般想着不太好,但不得不说,事实就是这样。

太子刘瑀遵从皇帝遗诏,于灵前即皇帝位,并昭告天下。

新帝登基,为大行皇帝举行国葬,葬入皇陵。

新帝为大行皇帝上谥号为“孝武”,并上庙号为“景”。

新帝改元永兴,并大赦天下。

今年依旧沿用景阳的年号,要到来年,才会启用新的年号。

此番政权更迭交替,非常平稳,并没有任何的意外发生。

但是,从太子登基始,大夏王朝,也就宣布拉开了一个新的序幕,进入了新的篇章。

继续阅读:第875章 各有各的好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庶子凶猛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