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观等官员们听到这话时,只是哂然一笑,不反驳也不赞同。
他们都是官场的老油子了,胡吹高调谁不会,想要说服他们,显然,陈凡的几句话并不能收到效果。
但在座的学童们就不一样了。
听完陈凡的话后,一个个眼睛亮晶晶的。
他们都还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毒打,心思还比较单纯,就算是其中的老学童马九畴,一辈子也就爱好个下棋,因为下棋,一个秀才能把家都搞成贫困户,可想而知,也是个不同俗务的。
当他听完陈凡的话后,顿时心中燃烧起一个小宇宙,恭敬站起,语带激动道:“先生请放心,我一定利用典签之余的时间,认真按照您所说的来做,到时有什么不足,请你一定指正。”
陈凡摆了摆手道:“不急,我的办法还有三点。”
“刚刚说了知识量,现在说说什么叫时间量。”
“知识量自己掌握的如何,当你们搞清楚后,怎么将这些知识消化、吸收,显然是需要时间的。”
“科举要复习的经典很多,而时间有多少呢?”
陈凡看着薛甲秀等人:“还有不到二十天,府试就要开考,想要不再府试里折戟,规划复习时间非常重要。”
“在塾堂,你们被夫子支配的时间要紧紧跟上,除此之外,只要肯挤,能用于自己支配的时间还是不少的,用有限的时间尽量去精打细算安排复习,能做很多事情。”
众学童连连提笔,将陈凡的话一字不漏的记下,这时,有学童问道:“夫子,那什么是欠债量?”
“读书这么多年,有什么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学得不好,自己心里要有个数,几年里【欠下的债】很难在短时间里还清,你们就要分辨一下轻重缓急,确定一下哪些债务能够偿还,哪些债务能偿还一部分,哪些根本没有时间偿还。”
“先明确有所不为,才能做到有所为。”
听到这话,这次最先点头的不再是学童,而是一群官员,说到债务,他们这些社会人就熟悉了。
陈凡这话十分中肯,自己若是欠了一屁股债,当然是先还掉零散、欠得少的那部分,而不是一点一滴还大债主,不然年三十,一群债主堵在家门口,大债主也在其中。
“最后一点,夫子的复习进度。”
“总复习塾堂中自有夫子指导学童进行,因此你们每个人的个人复习计划,要服从夫子的复习计划,当然,有些自学能力很强的学童,他们可以自行安排,但要经过夫子的允许,别的人,不要另搞一套和夫子不一样的计划。”
接下来,陈凡将这四点需要注意的细节一一解答了学童们的相关问题。
见陈凡说了四条,最后只有第一条那表格稍有新意,众官员不由大失所望。
他们原以为从小小童生,只用三年便顺遂考中状元的陈凡,一定有什么独家秘诀,谁知说出来的东西却只是稀松平常,大家都能想到的办法。
洪升见众人脸上的表情,又看见学童们偷偷打量那些官员,他担心学童会受官员们的影响,不把陈凡说的话放在心里。
于是正色道:“老夫也说两句。”
陈观见状,侧头问道:“这位是?”
“这是江阴大儒洪升。”
陈观早年在苏州读书,早就听过洪升的名字,于是端正了身子正色道:“原来是洪先生!他什么时候来得弘毅塾?”
可还没等陈观等到答复,洪升的声音打断了他的问题:“一池荷花,前二十九日仅开其半,最后一日方得满塘,其速反超先前总和。复习亦然,陈夫子所言之知识量、时间量,正是这前二十九日的默默积累。世人多败于‘行百里者半九十’,皆因耐不住最后关头的寂寞。若能如你们夫子所言,将寻常方法‘一以贯之’,何愁学问不成?”
最后他感叹道:“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你们陈夫子的办法,看似寻常,实则‘必定成功’:确认目标、分析障碍、规划时间、持之以恒。世人常求捷径,殊不知真正的秘诀,正是将这些普通方法‘锲而不舍’地践行下去,直至‘金石可镂’。荀子有云:‘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愿诸童子莫负韶光,以恒心照见真知。”
这时候就显现出名气和年龄的重要了。
陈凡虽然是状元,但年纪还小,名气也没有洪升大,说出来的话,大家会重视,但程度嘛,也就一般。
但洪升就不一样了,他成命多年,弟子无数,徒孙都已经有不少在朝中或者地方做官的了。
他虽不是官场中人,但对官场的影响力极大,绝不是一个官场新丁陈凡可比的。
果然,洪升说完,不仅学童们对陈凡的办法更加重视,就连一帮子官员也连连点头。
洪升看了看众人,淡淡对陈观道:“这位先生不是湖广学政陈公嘛?怎么又成了岳麓书院的夫子了?”
陈凡等人闻言惊讶的看着陈观。
陈观哈哈一笑,起身施礼道:“洪先生认得我?”
洪升淡淡道:“你在苏州泉林书院当讲习时,有一次我路过苏州,受惠承宗之邀,去他书院时,曾听过你的课。”
陈凡听到惠承宗的名字顿时对这陈观来了兴趣。
原来是吴派的人。
陈观躬身道:“没想到当年跟洪先生缘悭一面,不能受教,实在可惜。”
洪升哈哈大笑:“不敢言教,你是惠承宗的弟子,也算是师出名门,今日难得来此,要不也请你给这些孩子们讲一讲课?”
王大绶连忙道:“陈大人已经不再担任湖广大宗师,被皇上召回京城,担任礼部侍郎了。”
洪升看了看他,神色淡淡,王大绶胖脸一红,他本意是想提醒对方,如今的陈观已经不是学官了。
但洪升的眼神却似乎在说,别把你官场那套规矩带到塾堂里来,我们是儒生之间的事情,与官场无关。
陈观洒然一笑道:“洪先生和这位陈状元教得好,何须我来班门弄斧?”
他顿了一顿,目光看向陈凡:“不过,我倒是想用文章跟新科状元切磋一番。”
当陈凡知道对方是吴派学者后便知道会有这么一出。
他也拱了拱手:“敢问陈侍郎想要如何切磋文章?”
陈观傲然背手:“不若就以《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为题,各自写一篇文章如何?”
学童们听到这话顿时兴奋起来。
一个是当过学政的朝廷高官,一个是自己的状元老师,写的题目是刚刚自己写过的题目。
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