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这东西,真不夸张的将,那是一辈子的事情。
学童们要科举,需要四时研读经典,需要通过不断地复习加深知识点的学习。
官员们要政绩,需要研究各类治理类书籍、政策文件、数据报表,这一类文件最是枯燥,往往读了两次之后,官员们就把这些抛给自己延请的西席先生,自己做了甩手掌柜。
苦别人吃了,收获当然也是别人的。
故而欺上瞒下的事情由此发生。
所以官员也要学习,官员也要复习。
当陈凡抛出复习这个讲课内容时,所有人都来了兴趣。
“什么是知识量?”陈凡看着大家,解答道:“知识量于你们学童而言,就是朝廷规定的,科举考试的内容——四书五经,以及朱子注释。”
“其次是围绕作出好文章来的各种辅助性知识……比如文章结构,比如……”
一众学童听得十分认真,但觉得夫子又在说空话套话了。
刚刚聚精会神,想要得到状元独家科考秘诀的官员们这时也大失所望。
谁知陈凡却突然在黑板上用粉笔制了一个表。
上面是一行分别写着……章节 页数 作文次数 难点。
下面一列分别写着:论语 孟子 中庸 大学 尚书……
表格这东西在华夏并不稀奇,华夏最早的表格可以追溯到《史记》中的“十表”。司马迁用《三代世表》《十二诸侯年表》等,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清晰罗列了复杂的世系和年代,被赞为“旁行邪上,并效周谱”。
后世修纂地方志也广泛采用表格。例如南宋《景定建康志》就设有“年表”、“世表”,《淳熙三山志》有“郡守表”,用以记录职官更迭,一目了然。
但陈凡这种用表格却对于现场的每个人来说都很新奇。
马夔壮着胆子,在一众官员关注下道:“先生这框框是干嘛用的?”
陈凡大概解释了一下这个表格的用法后。
马夔脸上豁然开朗,倍感新奇道:“以往只觉得读书时有很多错漏,心里记着想要过几日再翻来看,但总也忘记。”
“后来学生记在一个簿子里,可又零零散散总有遗漏。”
“但先生这——表格,学生只要按照纵横填入自己的读书进度、作文进度、发现的问题,以后在复习时,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没错!”王瑛也激动道:“先生这表格一画,每本书我读了多少页,重点、难点在何处,以后翻出一看,顿时了然。”
俞敬这种亲民官,在看到陈凡的表格后顿时眼前一亮。
果然,每次来陈凡这总有收获。
就说这表,若县衙公文、钱粮账册皆用此法,何愁事务繁杂,条理不清?
韩辑更是赞道:“此表……似是《史记》中之表?状元公竟将此表用于书院讲学,真是……别出心裁啊。”
一旁始终沉默的陈观也不由默默点头。
复习,明明是一个被天下夫子说到烂大街的话题,但陈凡此人竟然能将其变成具体的、可操控的办法,这就不简单了。
众人心中正在思量,陈凡再次开口道:“每一本经典,咱们学下来,总要知道有多少章、有多少段,多少适合作为考点的句子和多少个往年常考的段落。”
“这是最基本的统计,咱们在制定复习计划的时候就是要按照知识体系重新安排知识量。”
“掌握知识量,也不仅仅是个统计工作,还有一个分类问题,系统化问题。掌握了系统的知识量,制定复习计划时,咱们心里就会有数。”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
“咳咳!”
就在这时,咳嗽声打断了陈凡的讲课。
“抱歉,状元公,老朽心中一个疑虑,不吐不快。”陈观坐在凳上目光灼灼地看着陈凡。
陈凡伸了伸手:“老先生请讲。”
陈观道:“我觉得状元公刚刚说得于专心于科举的学子们——破有好处!”
“但……”陈观脸色一正道:“我觉得状元公所谓的学习效率,却是舍本逐末,将我太祖开科举,纳士人的初衷给忘了。”
陈凡淡淡道:“陈先生何出此言?”
“状元公,老朽以为,治国之道,在于教化。太祖高皇帝开科取士,其本意绝非仅仅选拔能吏干吏,更是要以经义陶冶士子情操,使天下读书人明礼义、知廉耻、存忠孝。唯有通读背诵,沉潜涵泳于圣贤文章之中,方能领悟其中微言大义,成就君子之德。”
“而状元公此法,将圣贤经典如同货品般计量核算,划出重点难点,引导学子趋易避难,专攻考点。此乃投机取巧之术,是‘为科举而科举’。如此培养出的官员,只怕是熟谙考试技巧,却内心空乏、德行不修的功利之徒。这岂不是与太祖‘教化天下’的初衷背道而驰?老朽恳请状元公三思!”
陈凡呵呵一笑,并不因为有人反驳他而生气:“陈先生所言甚是,教化确是根本。但先生或许忘了,太祖皇帝最厌恶何事?正是空谈无用、学不致用!”
“我所谓‘效率’,非是投机取巧,而是‘有效率的教化’。试问,一名学子,若耗费三年才读完《论语》,且混沌不知其纲目,另一名学子,借助科学方法,一年便通晓其脉络,并能深入理解仁政爱民之义。请问,谁的教化时间更长?谁对经义的理解可能更深刻?”
“我的方法,正是为了将学子从死记硬背的苦役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去思考义理、去实践仁政。这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
陈凡看着对方道:“您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吗?”
陈观默然不语,但脸上却似乎并没有被陈凡说动。
一旁的官员见到这一幕,心中却是在腹诽。
这陈观怕是个书呆子吧?
这年头,科举不为做官,还能为什么?
谁真没事去钻研什么上古圣贤、圣王之道?
毛病吧?
状元公这办法好啊,学一年抵人家学三年。
咱要记下,不仅要记下,还要把表格抄了,赶紧给子孙后辈用。
这东西确实是科举大杀器啊。
陈凡见陈观沉默不语,他也不再管陈观,而是对学童们意有所指道:“教化的最终目的为何?难道是为了让每个学子都成为独善其身的谦谦君子吗?不!教化的最终目的,是‘修齐治平’,是让习得圣贤道理的人,有能力去兼济天下,为生民立命!”
“若我的方法,能更快地为朝廷培养出明晓水利的县令去治理水患,培育出精通算学的官员去清查账目、造福百姓。这,难道不是对太祖教化天下宏愿的最好实现吗?是执着于背诵的形式,还是看重教化产生的实际效果?你们每个人扪心自问,不用答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