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此时有子不如无
我是泡泡2025-11-07 11:462,320

其实黄会这首诗里面,除了放出陈凡即将赴任松江府的消息之外,诗本身细品之下更让人玩味。

什么叫“君自请缨圣意惊”,就淡淡这个“惊”字,就颇为耐人寻味。

圣意为何而“惊”?

这陈凡难道是请缨做什么事后,为皇帝所恶,所以才将其贬至地方?

亦或是陈凡自己请缨去的松江府?

后一种可能性不大,谁家摆着清贵的翰林官不做,跑去松江府啊?

即使松江府在大梁州县之中已经算是极好的地方了,但那也不是状元应该去的地方好不。

还有,这颈联“潮生海浦鲈鱼脍”,用的是松江名产“四鳃鲈鱼”的典故(《后汉书》载松江鲈鱼味美),但将“鲈鱼脍”与“潮生海浦”并置,分明是暗指陈凡赴任后闲暇惬意无比,与京城军国大事基本上就无缘了。

“雁过秋空半纸名”,松江地处东南,秋雁南飞至此后便不再北返,黄会这显然是暗指陈凡仕途就此停滞,再也没有回京的可能。

最后那句更为明显,“莫道京华云雨散”,结合松江府“上海之根”的历史渊源,黄会显然是讽刺陈凡虽去往富庶之地,却如“云雨散”般与京中权势就此断联了。

众人细品之下,全都用意味莫名的眼神看向前阵子风光无比的状元郎。

也幸亏陈凡这人,自从会试之后行事便一直低调无比,不然此时众人的眼神就不会是“意味莫名”而是“幸灾乐祸”了。

黄会拱手朝陈凡笑道:“还请状元郎点评一二。”

旁边的祝咏终于忍不住了,只见他“嚯”得站起,瞪着对方道:“黄会,你过分了。”

黄会闻言,顿时摊手道:“我过分在何处?”

“你说我老师将来与朝堂无缘,你还算是同年吗?自从殿试之后,你一直阴阳怪气,我老师大肚,不与你计较,你这小人反而步步紧逼,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黄会色变道:“我何曾说状元公与朝廷无缘了?”

“你……”祝咏一时语塞,是啊,尽管大家都知道黄会诗中说得就是陈凡,但人家又没有指名道姓,祝咏还真没办法再辩下去。

其实这就是黄会耍无赖了,不过这办法很好用,真要赖到底,谁也拿他没办法。

见祝咏吃瘪,黄会这才笑道:“状元郎,这探花作了,榜眼也作了,现在可轮到你了,怎样?有了没有?”

刚刚祝咏吃瘪时,陈凡依然笑吟吟的样子,此刻缓缓站起,一旁的郑应昌见状,用怜悯的目光看向仍在得意的黄会,心说:“倒霉孩子,这笑面虎最是记仇咧!”

陈凡起身后,笑着朝四方一拱手道:“刚刚几首诗作得极好,我也在心中细细揣摩良久,获益匪浅。”

旁边人闻言,全都窃笑起来。

人家黄会说你呢,这呆子还搁那细品!

这时,陈凡继续道:“听了几位的诗,在下不由百感交集……”

陈凡的话还没说完,黄会抓住他言语中的漏洞道:“百感交集?难道状元公接下来的诗不止一首?”

陈凡瞥了他一眼,心说就知道你在这要截住我呢,呵呵。

他佯装诧异道:“这……我说得百感交集是指……”

可他仍然没有说话的机会,那蔡万显然是黄会的捧哏,立刻道:“状元郎,你这所谓的【百感】到底是哪【百感】呐?”

众人听到这话,纷纷窃笑起来。

陈凡佯做手足无措状道:“我,我一是想到将来为官,须得上报朝廷,下报百姓……”

“嘻……”周围人发出一阵不屑声。

陈凡继续道:“二是想到诸位的款款相送之情,尤其是黄兄,破费了,有心了。”

黄会笑着拱了拱手道:“都是同年,说这些……”

陈凡又道:“说到送别,刚刚在下还想起在乡中时,老母知道我要进京赶考时,担忧的样子。”

“好!”那蔡万道:“久闻状元郎大才,还曾在极乐寺给京师的士子讲学,那日我未逢其会,甚为可惜,要不今日请状元郎就你这【百感】交集出三首诗来,让我等学习学习如何?”

“啊?”陈凡大吃一惊,“可是……”

“哈哈,状元郎不会是露怯了吧?”

“哈哈哈……”

尽管场中有些同年看不惯黄会这帮人的做派,但却没有人敢像祝咏那般站起来维护自己的老师,整个亭子内外传来黄会等人的笑声,而这笑声,甚至惊动了不远处官道旁的行人百姓。

眼看着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蔡万催促道:“状元郎,今日送别,黄兄都把场面安排好了,让你这状元作几首诗你该不会连这都不答应吧。”

陈凡一脸“为难”,最终只能点了点头道:“那我姑且试之吧!”

黄会笑了笑:“状元郎,你可别试一试啊,你可是状元啊,出口成章嘛!”

“哈哈哈!!!!!”

郑应昌见状,叹了一口气,继续用悲天悯人的表情看向这群小丑。

陈凡顿了顿,随后站起道:“那就先从老母送别我这个不孝子开始吧。”

“赶紧的!”

“是啊!”

“别磨蹭了!”

陈凡不管这些嘈杂的声音,踱步来到亭中,抚这亭柱遥遥看向南方,目光从“淡然”逐渐“锐利”起来,随即又转而“真挚且深沉”……

“搴帷拜母赴京去,

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

此时有子不如无。”

这首诗刚刚念完,刚刚还嬉笑的众人全都收敛起笑容,怔怔地看向陈凡。

郑应昌看着他们,心中却在呐喊:“笑啊,你们倒是继续笑啊?刚刚那副嘴脸了?”

他的目光转向陈凡:“这家伙赴京赶考,连溱潼都没回去过,拿来的搴帷拜母,这波又特娘给他装到了。气………………”

“好!!!!”

这时,同年中那些看不惯黄会等人刚刚做法的,此刻纷纷叫起好来。

尤其是一直没有说话的陈轩,激动的脸都涨红了。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在这风雪交加的寒夜,不得不远离家乡,掩上柴门而去,不禁感叹:有子如此,反不如无。

短短两句,陈凡便勾勒出一幅悲凉的画面,尤其是最后一句,简直是情感集聚至极点的爆发。

那种对母亲真挚深沉的情感,字字沉痛,令每一个曾经远行之人都不忍卒读。

而且陈凡这整首诗,没有一句用典,看起来寻常,但每个字在细细品味后却又刻骨铭心。

黄会、蔡万等人的脸色终于变了。

这时,只听远处有人鼓掌后,用哽咽的语气道:“到底是写出《石灰吟》的状元公,朴熙载听到这首诗,想到远在朝鲜的老母,情不自禁,不能自已,失礼了!”

众人看去,只见那名朝鲜的使者恭恭敬敬朝陈凡施了一礼,以袖拭泪。

注:搴(qiān)帷(wéi):掀起门帘,出门。

这是清乾隆年间的诗人黄景仁所作《别老母》小改。

继续阅读:第670章 不装了摊牌了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