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甘草状元
我是泡泡2025-11-07 11:462,580

送别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属于情感非常深厚的一脉。

源头可以追溯道《诗经》和《楚辞》,比如《邶风·燕燕》的“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描绘了女子远嫁,送者泪如雨下的场景,情感质朴而深挚,被清代学者王士禛推为“万古送别之祖”。

《楚辞》中的《九歌·河伯》有“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南浦”此后也逐渐成为送别诗中的一个经典意象。

唐代是送别诗创作的黄金时代,不仅数量庞大,艺术上也臻于化境。

诗人们将个人抱负、边塞豪情、人生感悟深深融入送别题材。也形成了多样的风格类型:有抒发离愁别绪的,如王昌龄《送窦七》中“清江月色”的深情凝望;有重在劝勉安慰的,如高适《别董大》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有用以明志的,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的“一片冰心在玉壶”;亦有抒发深厚友情的,如李白《赠汪伦》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宋代的送别词在唐代基础上,情感表达更为细腻深沉,并常常融入家国之恨和人生哲思。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道尽离人痛楚。苏轼的《临江仙·送钱穆父》则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展现出超然豁达。到了南宋,张元干的《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等词作,更将友情与国事紧密相连,抒发了对外敌入侵和朝廷苟安的痛恨,以及收复中原的渴望,词风激昂悲壮。

可到了这个时空中的大梁,可能由于政治权利高度集中,束缚扼杀了创作的自由空气,而且文学上的拟古之风也进一步窒息了创新的活力,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大梁虽有倭乱、边患,但总体来说,国家还处于欣欣向荣,向上发展的阶段,这导致诗词水平始终保持在一个低水平的阶段。

蔡万能做出这种变换空间,代入码头送别场景的诗,已经可以说在这个时代非常亮眼,颇有诗才了。

在好友致谢之后,蔡大才子自持一笑,明眼人都能看出,他心里是非常得意的。

果然,黄会跟他同处刘妃党内,自然要大加吹捧:“一之兄此诗,真可谓‘得盛唐之精髓,窥摩诘之堂奥’! 这‘君向陇山去,我归洛水滨’一联,看似平白如话,实则暗合王维‘渭城朝雨’之气象,将两地相思化作山水相逢之意象,格局宏大!而‘莫愁云岭隔,同看月华新’更是神来之笔——当年李白以‘我寄愁心与明月’慰藉王昌龄,一之兄却以明月为媒,使相隔千里的知音能共此清辉,意境之新巧已然青出于蓝!”

“最妙的是‘秋色浸征袍,雁阵惊离人’! ‘浸’字写尽羁旅寒凉,‘惊’字道破聚散无常!这等炼字功夫,怕是杜工部见了也要击节称赏!至于‘前程花似锦’,既含‘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期许,又不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情,五联之内融汇盛唐诸家,非大才不可为!”

这吹捧,简直也没谁了。

陈凡承认这蔡万是有点水平的,但也没达到“五联之内融汇盛唐诸家”的水平吧。

可这场面,就算有人觉得言过其实也不会点出的,不一会儿,众人交口称赞,更是有人道:“一之兄之才我等是领略到了,吉韶兄,你也来作一首吧!大家说,怎么样?”

众人闻言,顿时起哄道:“是啊,黄榜眼,你也做一首!”

黄会笑吟吟的连连摆手:“不不不,这里还有一位大才子没作,我岂能先他一步?”

众人以为他这次肯定说的是陈凡了,谁知黄会一伸手道:“祝兄,你父亲乃是状元,你这家学渊源不让我等领教一番?”

祝咏闻言,先是一愣,随即转头看向陈凡。

随即道:“我师未作,弟子何敢为先?”

说罢,朝陈凡一拱手,重新坐了回去。

黄会先是一愣,心说你装装样子拜师也就罢了,这个陈凡都已经失了圣眷,眼看着就要被贬去外地为官,你还在这装什么装?

要不是看你好歹是个探花,将来也同在翰林院为官,你以为我稀罕你?

想到这,他微微一笑道:“一会儿状元郎自然是要作的,大家伙现在就想听听你这探花的诗作,大家说对不对?”

“没错!”

“作一首吧祝兄!”

众人有心或是无意,纷纷起哄。

祝咏还是冷着脸不说话,可这时陈凡却道:“你作一首吧,莫要拂了大家的好意。”

祝咏闻言,这才恭敬道:“是!”

黄会看到这一幕,心中冷笑:“装模作样。”

祝咏起身,并没有像刚刚的蔡万那般踱步思考,而是闭上双眼,想了一会儿后道:

香山西墙外,草色映晴空。

与君今日别,何岁此时间?

峨岭雪初化,岷江舟自东。

同是看花客,天涯处处逢。

“好!”

“到底是探花郎!这首诗作得妙哉。”

祝咏这首诗,用草色的盎然生机,用晴空的高原开阔,一远一近,一蓝一绿,构成了一个既清新又明朗的送别场景,冲淡了离别的伤感。

颈联“峨岭雪初化,岷江舟自东”,则通过“峨岭的雪”和“岷江的舟”这两个意象,进一步拓展了画面的空间感和动态感。积雪消融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和时光的流逝,东去的行舟则暗示着友人的征程和人生的前行。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在广阔天地间坦然面对聚散的意境。

论格局,这首诗确实比刚刚蔡万的那首更加旷达,这也难怪众人听完后连连叫好。

等祝咏念完后,并没有表现出有多高兴,只是重新坐会陈凡旁边,陈凡笑道:“这诗很洒脱,我很喜欢。”

祝咏没有说话,显然还在为众人针对陈凡而耿耿于怀。

一旁的郑应昌则笑道:“别这幅表情,一会儿等着瞧好了,你这老师,可不是什么善人,待会儿,有得那黄会难受呢。”

这时的黄会却一点都不难受,反而春风得意的紧,因为这时很多人已经劝他作诗了。

黄会假模假样的为难道:“可是状元公还没作,我怎好先作。”

自有那种拍马屁的上杆子劝道:“这送别诗,讲究的是兴之所致,哪分什么殿试名次?我等想听黄兄的,黄兄莫要推辞了。”

几次三番劝说之下,黄会这才勉为其难的站起,他先是对陈凡施礼道:“状元郎,那我就抛砖引玉了?”

陈凡笑着伸了伸手道:“请!”

黄会笑着点了点头道:“那既然如此,我便先作一首吧?”

众人见到黄会那贱兮兮的表情,立刻感觉到恐怕有热闹瞧了,大家全都直起腰来,盯着黄会。

果然,黄会一边微笑,一边微微闭眼摇头晃脑道:

吴淞江阔漕波平,君自请缨圣意惊。

金榜名高成旧事,青骢影瘦向云行。

潮生海浦鲈鱼脍,雁过秋空半纸名。

莫道京华云雨散,且看三泖载舟轻。

听到这首诗,众人的目光齐刷刷看向陈凡,随即又低头窃窃私语起来……

“怎么?陈凡被贬去了松江府?”

“去松江府那种地方怎么能叫贬?那可是个好去处啊。”

“嗨,对于我等三甲来说,松江府当然是好地方,但对状元郎来说嘛……呵呵!”

“不对啊,这陈凡可是南直隶之人,按规矩岂能在松江府为官?松江不也是南直隶吗?”

“这就不知道了。”

“不过,黄会这首诗可真够损的。”

“谁说不是呢?要是我,早跟他撕巴起来了。”

“呵呵,甘草状元!”

继续阅读:第669章 此时有子不如无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