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唐胄看完了所有的荐巻,终于到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写榜环节,前头先是奉了贡院的头门,内外帘撤了关防。
监临、监试、提调官以及一众人等齐齐到场,聚集在明伦堂内。
唐胄面前铺着一张榜纸,各内外帘官面前也都人手一份。
挑选出来并且核对无误后的墨卷在众人面前也各放了一本,这有个说法叫做“铺堂卷”,这样做一是便于查找被录取的考生,一说调某号墨卷,那就立刻能被找出来,节省时间。
其二,当然也是为了避作弊之嫌。
待这一切全都安排妥当后,书吏跪在堂中道:“请总裁官写榜。”
唐胄点了点头,拿起手中的墨卷念道:“《易经》魁黄会,贯江西抚州府临川县 名籍 县学生 治《易经》 字吉韶 行二 年三十四,六月初十日生。曾祖季恭。祖宗彝,州同知。父功名。母吕氏。具庆下。弟重华、重耳、重爵、重英。娶徐氏。江西乡试第十五名!”
唐胄刚刚念完,立刻有人将黄会的朱卷捧了出来,他眯着眼仔细核对了之后笑道:“无误!”
书手们齐声彩道:“《易经》魁首点出,江西抚州府临川县黄会!”
这时,副总裁官又念道:“《礼记》魁庄敬,贯福建福州府闽县,名籍,国子生,治《礼记》。字克诚,行五,年三十一,三月二十日生,曾祖……”
等总裁和副总裁念完,剩下三房魁首便由同考官中官位较高,或者年龄较大的官员念出。
一旁的叶宏低垂着眼睑,他自然明白,这种荣耀是轮不到他这种年轻人的。
事实上,在他听到《书经》魁被一个来自广东惠州县的军籍考生萧青得了时,他突然感觉国家的抡才大典在他心中失去了神圣的感觉。
明明陈凡的文章每一篇都是碾压群生的佳作,但魁首却另有其人。
他对唐胄有点失望,刚刚燃起的,对未来的期望,在这个时候也似乎被湮灭到了极点。
看着弹冠相庆的同僚们,这一刻叶宏觉得很讽刺。
名字被一个个点出,但陈凡的名字始终没有出现在榜单中。
叶宏忍不住抬眼看向唐胄,难道真要将那个陈凡订到孙三的位置?
那平日里唐伯父所说的“读书人的体面”,所说的“读书人的坚持”岂不是成了笑话?
恰在这时,唐胄的目光似乎也有意无意的朝他射了过来。
叶宏平日里是不敢跟唐胄对视的,但这一刻,他鼓足了勇气,直视对方的眼睛。
唐胄似乎对他的这个动作有些诧异,微微一愕,随即目光低垂了下去。
叶宏在这一刻突然感觉往日里高不可攀的次辅大人,原来也不过是个普通的、言行不一的、知道退避、知道羞耻的老头。
他心中突然有了种胜利的感觉,但随即又被浓浓的悲哀所占据。
说到底,他不过是个人微言轻的小官罢了。
而这么多年的官场,他为什么一直不能升迁?
也许,最重要的原因并不是他浮躁,而是整个朝廷都在浮躁,而他不过是随波逐流罢了。
所以,坚持到最后,又能怎样?
成为“他”那样的人吗?
就在叶宏在心中胡思乱想的时候,他的耳中传来一个同僚的诵读声:“第九十七名,南直隶淮州府海陵县陈凡,民籍,县学生,治《书经》。字文瑞,行二,年十七,闰四月二十六日生。曾祖允之,祖父和,父准。母刘氏。具庆下。兄休。南直隶乡试第一名。”
当陈凡的名字刚被那官员念出,整个明伦堂顿时哗然。
陈凡,最近在京师炽手可热的名字,年纪轻轻,才学过人,不仅理学通透,甚至还精通陆九渊的心学。
这样的人能中进士,本就在众人的意料之中。
但大家没有想到的是,陈凡只考了个二甲的吊车尾。
大梁天监、弘文两朝,会试录取人数大抵在三百人左右。除了一甲前三,二甲一般有100人出头,陈凡考了第九十七名,若是按照惯例,就算殿试上,皇帝对他青眼有加,那也不会将他的名次抜得太高。
这个度,将会以能不能进翰林院为准。
既然唐胄将他的名次挂在二甲的吊车尾,那意思就再明显不过了——他陈凡还没有进入翰林院的水平。
可是……
陈凡的极乐寺“一战”,名动京师,在场所以考官,几乎都是进士出身,对于那场讲会,大家或多或少都是听过的。
甚至如叶宏等人,还将别人抄录的那日陈凡所讲,拿回家细细揣摩。
就这样一个让他们都感觉汗颜的年轻人,最后竟然只能在二甲、三甲中间徘徊。
没错,若是殿试一不小心,这陈凡可就真就沦为三甲了。
会试考试,一甲二甲三甲,说起来都是进士,但那区别可就大了。
用现在人的话,一甲进士及第,那就是朝廷的“超级精英计划”,类似于今天的【zy选调生】或者【天才计划】,直接进入国家最高人才培养机构翰林院,担任修撰【状元专属】,或者编修【榜眼、探花】。
这种情况,他们的前景最为光明,是未来的大学士、各部尚书的重点培养对象,甚至在民间也有【储相】的称呼。
他们晋升速度极快,社会地位极高,无比荣耀。
到了二甲进士出身,这只能说是“精英快车道”了。
排名从第四名开始,到一百多人不等。
等到二甲,就不能直接进入翰林院了,但有一次额外的考试——朝考来参加选拔。
其中表现优异的人,通常会被授予六部主事或者地方知县等职位,起点同样很高。
到了三甲同进士出身,那就是天才中的普通毕业生了。
他们排名在二甲之后,是进士群体中人数最多的。
而待遇嘛,“同进士”就是“与进士出身相同”,但实际上地位不说比之一甲,就是比二甲都低人一等,他们一般没有资格参加朝考竞争“庶吉士”。
等考完后,他们就会被授予地方官职,比如知县、府学教授等位置,起点比较低,虽然也能通过后期努力升职加薪,但想要进入大梁的权利核心,难度要比一甲、二甲出身的人大得多,而且在同为进士出身的官员中,常常面临一甲、二甲出身之人的歧视。
所以,圈子都是人为划定的,你举人授官,进士瞧不起你,等你考中了进士,一甲二甲又瞧不起三甲。
所有人都在为陈凡的名次扼腕叹息。
当然,更多人的人心里嘀咕起来,这陈凡看来,不过是虚有其表、名不副实啊。
名头这般大,最后却只考了个二甲吊车尾。
只有叶宏缓缓松了口气,伯父看来还是没把事情做绝。
若是真把陈凡的名次定为三甲末,那他舅太失望了。
在叶宏看来,进不进翰林院便也罢了,这个成绩,普通人应该很满足了吧。
PS:籍贯中,具庆下的意思是父母双亲都健在,考生在父母的福荫之下。
具就是全部,庆就是喜庆,下是谦辞,指在……之下,表示自己处于父母的庇护之下。
除了具庆下,还有严侍下,就是父亲健在。严是父亲的代称。
还有慈侍下,就是母亲健在。
最后就是永感下,即父母双亲都已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