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会试第二场
我是泡泡2025-11-07 11:502,025

陈凡提起笔,在稿纸上写道:

臣谨对:

伏惟陛下圣明御极,海宇乂安,然东南倭患频仍,实为腹心之疾。臣谨披肝沥胆,以刍荛之见,陈弭患之策。

臣闻善治病者必求其本,今倭患之本,在于海禁窒碍商民之生路。

……

昔汉晁错言:“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今所谓倭寇者,十之七华为盗,十之三真倭。盖因海禁森严,豪右垄断市舶,小民无以为生,遂剃发易服,假夷为乱。

……

卫所糜烂,军士“荷戈如负薪”,遇倭则溃。

……

文臣不通韬略,此乃“以书生素丝之见,制猛虎出柙之势”!

窃惟唐宋之世,市舶之利,充盈国用,而海疆晏然。唐设市舶使于广州,宋立提举于泉、广,商舶云集,岁入钜万。

杜佑《通典》载:“蕃舶岁至,宝货山积。”朱子亦谓:“市舶之设,所以柔远人而通财贿。”

然观今之海禁,窒塞商途,豪右垄断,小民铤而走险,遂使夷夏之辨混,而寇盗之患滋。此唐宋之利,反为今弊,岂非政之失欤?

臣窃以为宜仿宋制,复开宁波、泉州二港,置市舶司以掌其务。量征什一之税,以充军实,如《周礼·司关》所云:“敛市之征布,掌其货贿。”

所谓“利归于上,则奸无所逞。”

若商途既通,民得营生,孰肯从贼?

……

商船出海,须由官给凭验,登记火器,如《大梁律》载:“私藏甲仗者,罪无赦。”然可稍宽其禁,许商自备铳炮,以御海盗,其之所谓“兵民合一,则守御有恃。”

……

遣水师精锐,巡弋要冲,护商船以行,遇盗则剿。《孙子》云:“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宜分兵设伏,“以正合,以奇胜。”若商船得护,海盗失其巢穴,则海疆可靖矣。

严海禁则商转为盗,开海禁则盗化为商。今闽浙豪右,私造巨舰连樯,官不能禁,何若官为之制?岁输其课,以益军需,则夷我两利……

陈凡一口气将这段时间对于倭事的思考,又结合胡襄一事上的思考最终写出了这篇论来。

写完后,陈凡又看了一遍。

总的来说,他对这篇文章还是比较满意的。

首先这篇文章还是严格遵循破题-承题-起讲-对策-收结的策论结构,从历史原因、弊政分析、历史参照、相应对策这四段论证链条,层层递进阐述自己对于倭乱这件事的观点。

这正符合《文心雕龙》所言,“弥纶群言,研精一理”的文章要求。

其实他自认为他的这篇文章可操作性还是很强的。

比如短期内提出“有限开海”的折中办法,用宁波、泉州作为试点。

之所以这么干,其实也是因为东南缙绅的阻力。

这些人为了走私,招募失地农民,很多时候甚至打着倭寇的幌子,纵横大海,为自己或自己的宗族攫取利益。

陈凡若是直接提出全面开海,别说这政策能不能通过,就算是通过,估计自己也看不到那一天了,说不得自己在一个莫名其妙的巷子里就被人套了麻袋,一闷棍敲晕扔进了护城河。

还有中期的应对方案,武装商船。

这一点其实也很好理解,当年东印度公司吊打半个地球,寇可往,我亦可往,给商船发执照,合法劫掠,近可卫戍边疆,远可逞威南洋。

最后再用赚来的钱反哺民生,建立海防。

正循环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在陈凡看来,不管是战争还是政治,其实都是经济问题的延续。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搞明白这个抓手,接下来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写完后,陈凡又翻开下一题来。

对比了诏、诰、表三题,陈凡最终选择了表。

表是这个年代臣民向皇帝陈诉意见的一种文体,其实就是公文的一种形式。

表最初的形态是战国时臣民对君主的上书。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改书为奏。

西汉初年,又将奏分为四类:谢恩用章,按劾用奏,陈情用表,辩驳用议。

从那时候起,表就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而诸葛亮的《出师表》,西晋初年李密的《陈情表》就是表正式成型后出现的千古名篇。

而科举考试中以表作为考试内容则是出现在唐代。

唐德宗建中二年,中书舍人赵赞知贡举,请将进士科的考试改为试时务策五篇,箴、论、表赞各一篇,以代诗、赋,最终得到了皇帝的采纳推行。

宋沿用唐制,只不过对文体作出了具体的要求。

而元则又不试表文。

到了大梁,太祖高皇帝觉得写表文是官员的一项基本功,“日用不可缺”,便又重新将其列为考试内容。

这次陈凡选中的题目是赞扬太祖驱逐鞑虏,凯旋回师时,群臣的贺表。

这种歌功颂德的文章写起来不用动脑子,陈凡最是喜欢。

“伏以圣武回天,昴毕正天街之位;神功烛地,山河开地络之文!”

万国翔欢,三灵护庆。

望鸾和之至止,锵详阙之朝仪。

臣等欣忭欣忭,稽首顿首。

窃唯六服罔不承德,赖明王之四征;五材谁能去兵,助圣人之一怒?

……

握金衡而主化,亿兆民老老幼幼,长罢望于狼胥;酌北斗以调春,千万世子子孙孙,永膺图于龙叙。

臣等无任瞻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

谨奉表称贺以闻!

歌功颂德的文章没什么好说的,反正都是怕马屁,这种文章最重要的是多用骈俪。

然后各种引经据典,写出那种让人看不懂,可听了之后又觉得高大上的感觉就行了。

陈凡对于经典简直手到擒来,最是适合写这玩意儿,三两下糊弄好了。

最后一题便是判词。

有了老例监张邦奇那传授的经验,陈凡做起来更是得心应手。

不知不觉,天色刚刚过午,他的第二场考试内容,就已经从稿纸上开始朝卷纸上誊录了。

因为隔壁感人的味道,陈凡这次干脆连中饭也没吃。

响了炮后,忙不迭背起考篮逃也似的离开了。

继续阅读:第609章 刻程文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