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两榜
我是泡泡2025-11-07 11:492,154

才几月未见苗灏,陈凡便发现他官威又重了几分。

如今他以侍读学士的身份,兼詹事府少詹事,翰林院已经待了十八年。

接下来距离跨入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是最重要的关键节点。

按照升迁惯例,若是这一步能走通,再后面,便可实授各部侍郎,最终升任尚书。

苗灏还年轻,又在詹事府挂名,显然这是即将大用的前兆。

这样的官员回京,定然是有很多人等着拜见的,可苗灏却在回来后的第一时间让儿子去找陈凡,可想而知,在他心中,对陈凡是多么看重。

众人见礼后,苗灏微笑道:“文瑞,极乐寺的事情我已经听说了,都是我离京时考虑不周啊。”

陈凡哪敢让他道歉,连忙起身避开道:“老师拳拳爱护之心,陈凡心里只有感激的份儿,哪敢怪老师呢?会讲中有些意见不一,这也正常。”

苗灏知道他是个知道进退的人,于是便也不多解释了:“松江的事情,我也听说了,苏时秀迟早要栽在他这个宝贝儿子身上,你却不同,你有大好的前程,不要跟这种小人一般计较。”

陈凡叹了口气,心说这件事果然开始发酵了,也不知道会试的时候会掀起多大的风潮。

不过事情若是重来一回,他依然会做出那天的选择。

既然是他招来的人,自己就要对人家负责,灶丁也是人生父母养的,凭什么让人家在举目无亲的地方,一边帮你做事,一边还要受你欺负?

长此以往,今后哪还有什么“一方有难,八方相助”?

他做人,只讲个良心,别的?再说!

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以苗灏如今的地位,他是不会婆婆妈妈多说什么的。

“你们要么是我的学生,要么是车大人的爱婿,都不是外人,找你们过来,今天主要有两件事,一件事就是马上的会试,我给你们简单介绍一下会试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二件事,就是考校一下你们这几个月,制艺上有没有懈怠。”

说到这,他神情郑重了起来:“凡科举之贡生、举人、进士,皆谓之出身,而至进士打止,你们要记住,官职有升转,只有凭考试带来的出身,则相随终身,不会移易。”

“有些人,考中的进士不为官,在地方上也是一言而诺,受世人尊敬,但官员三六九一流转,人走茶凉,大多数百姓是不会记得这么个人的。”

“但进士不一样,只要你考中了进士,题目录上就有你的名字,千百年后,后人还能知道你曾高中进士,这是何等荣耀之事,若是读书懈怠了,你们自己捂着心口想一想,自己还要不要努力?”

“我想,只要是想到我刚刚所言,你们定然不会再空耗时光了。”

众人齐齐起身称“受教”。

给大家打了鸡血,苗灏继续道:“《礼记·王制》中说,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

“隋唐开科举,按照唐制,应举者谓之举进士,试毕放榜合格者曰成进士,凡试于礼部,皆谓之进士。”

“到了咱们大梁,对于进士还有个专门用语,曰【甲科】,出门做官,大家见面,叙出身时,不会问你是举人还是进士,大家会问,你是甲科还是乙科。”

“这甲科乙科,又可以说是【甲榜】、【乙榜】,所谓甲榜者,因三年有春秋二试,别以乡试、会试之目,甲榜因为进士曾列殿试,取中一二三甲,故而得名。”

陈凡等人听得很认真,果然,这翰林院出身的老师,把制度性的内容说得头头是道,典型的政策研究性人才啊。

“进士还可以称为【两榜】,唐人有诗云,名从两榜考升第,官自三台追起家。不过两榜的来历众说纷纭,民间传说,待一人考中进士后,每到挂榜之时,天上都会飞下一榜来,上头的名字与榜单一模一样,故曰【两榜进士】。”

“也有人说,举人为第一榜,进士为第二榜,中进士者必历两次榜,故叫两榜。”

“还有人说,考中进士,必要先参加会试,再参加殿试,每试都要榜上有名放可成进士,故称之为两榜。”

“但按老夫看来,最靠谱的说法,是两榜系由甲科乙科之说变化而来,甲科乙科演为甲榜乙榜,后来很多人弄不清乙榜之说为何意,遂以“一”为“乙”,而以举人为乙榜!”

“既然举人为一榜,进士也就成了两榜,这些都是民间口头流传,久而久之,因为通俗易懂,所以两榜进士就这么来了。”(是不是很多人搞不清两榜进士到底是什么意思?)

众人没想到,这所谓的“两榜”竟然还有这么多有趣的说法,心中不得不承认这位老师真是博学多才。

“大梁会试三年一科,于乡试的次年进行,由礼部主持,故而也称为礼部试或礼闱!”苗灏顿了顿道:“一般都是阴历二月举行,这时已经到了春天,所以又叫【春闱】。”

“按照规矩,主考有两人,同考八人,不过那是太祖时的规矩了,现在同考一般十八人,也就是你们都熟悉的十八房同考官。”

“天监以来,同考十八房,《诗》五房”、《易》、《书》各四房、《春秋》、《礼记》各两房。一共十七房,剩下一房根据考生选经临时增加。”

“主考这个位置,在国初时,都是从翰林院请用,同考都是从在外学官中挑选。”

“但现在不同了,主考一般会从京官中进士出身,且有学行者充之,说白了,就是经过翰林院而成高官的人才有资格担任主考。”

这时陈凡笑道:“那老师也是人选之一。”

苗灏哈哈一笑,显然对这句话很是受用,不过,他随即摇头道:“这几年翰林院也不好使了,朝廷一般都会用大学士担任主考。”

车铭嘴快:“是不是唐次辅?”

苗灏点了点头:“正是。”

唐胄,老野兄的准岳丈啊,也不知此人是什么喜好,陈凡心中暗想。

下一秒,苗灏道:“唐次辅此人,呃,我看他早年的文章,多以奇矫为先,你们文辞要稍稍圆媚一些。”

说到这,他担心的看着陈凡,那眼神意思再明显不过了,你陈凡的文章我是看过的,那篇《生财有大道》融液经史,蕴隐而曲畅,显然不是唐次辅的菜啊。

继续阅读:第600章 唐胄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