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姐,我正有事,要求你们几位姐姐呢!”
杨明凤放下包子,斟酌着说道:“我和娘去商议大姐的婚事,可大户们陆续要送捐赠的粮食过来,流民也要过来了。
到时候需要人手安置流民,接待送粮来的人,还要忙活做饭招待来人,你们要是去了,堡里可就忙不过来了。”
“是奴婢考虑不周,还望姑娘原谅则个,奴婢愿意留下来替姑娘分忧吧!”
“奴婢也愿意替姑娘分忧。”
“姑娘,奴婢愿意留下来。”
紫云三人一听,忙表示自己愿意留下来帮忙。
杨明凤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多谢几位姐姐替我分担,等大姐结婚的时候,我定会带你们去吃酒席,以弥补今日的亏欠。”
“姑娘何曾亏欠我们,是我们太不懂事了!”
“太好了,听说周家村在山里,真想去看看。”
“听说山里有老虎和熊,不知道大姑娘嫁过去怕不怕?”
几个丫鬟叽叽喳喳地说笑起来。
“嗨,周家村家家都是打猎的好手,方圆百里的狐狸都打光了,哪里还有老虎熊!”
闵氏在一旁乐道:“我那小姑子也是嫁的周家村,几年前去还能吃上狍子肉,如今却是野兔子肉也没了。”
“哦,那可不好!”杨明凤遗憾地说道:“我还琢磨着带弓箭去,顺道打些野味儿回来吃。”
“还是带去吧!姑娘箭法好,没准就撞上野鸡野兔的。”冬秧手脚勤快地跑去隔壁杂物棚子拿了弓箭过来,递给杨明凤。
“多谢冬秧姐姐!这东西得带上,有它在手,便是遇到劫匪也不怕。”杨明凤麻溜地将弓箭背在身上,顺手抓了一个包子就往外走。
“姑娘等等,早上骑马冷,我帮你拿一件披风披上。”紫云忙拉住她。
“紫云姐,那你帮我娘也拿一件厚实的披风。”杨明凤下意识地转头看了看娘身上的衣裳,见她穿的是麻布棉袄还算暖和,这才放下心来。
“是。”紫云笑吟吟地施了一礼,转身去拿了两件毛皮的披风和梳子过来。
她替杨明凤系好披风,又麻利地帮她梳了两个紧扎的丫髻,插上两个小灯笼簪子,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紫云,你这手儿真巧!”闵氏看了她梳的三七分丫髻,忍不住赞叹道:“想不到丫髻还有这样精致的梳法,看着体面了不少。”
“夫人谬赞了!奴婢只是跟总旗府的梳头娘子,学过一些粗浅的梳头法子而已。”紫云抿嘴儿笑了笑,自谦道。
“紫云姐姐,你帮我娘也梳个好看的发髻吧!”杨明凤看了看娘亲头上简单的发髻,伸手挽住紫云的胳膊央求道。
“呵呵,姑娘都发话了,奴婢自然遵从!”紫云忙笑着点头。
她很高兴自己的手艺得到认可:“奴婢这就去把首饰匣子拿过来,帮夫人梳一个适合她脸型的三绺头坠马髻吧?”
“哎呀,这怎么行!我这枯黄的头发都没几根了,又没有洗头,如何能使你的首饰,没的弄脏了……”闵氏慌忙摆手。
她在紫云面前多少是有些自卑的,毕竟她是没见过啥世面的村妇,人家紫云可是总旗夫人的丫鬟。
“夫人,首饰匣子是王老夫人送给姑娘的,不是奴婢的。
匣子里的首饰,大都是她家姑娘未出嫁前的,放在绣楼里闲置着就送给了姑娘。
夫人,我给您挑一个样式简单又不显稚嫩的可好?”紫云忙把首饰匣子的来历说了说。
听到是王老夫人送给凤儿的,闵氏这才放下心来。
“娘,您就让紫云姐给您捯饬一下嘛,到时候您去见大姐的婆婆,也要有面子一些嘛。”杨明凤极力劝说道。
“是啊夫人,您梳个好看的发髻,显得多精神啊!”
“夫人,您稍微打扮下,也是替咱们大姑娘长脸呢。”
夏沫和冬秧也在一旁劝道。
众人这般劝说,让闵氏放下心里的顾忌坐了下来,她也不想给秀儿丢份。
上次去亲家那里说推辞婚礼的事,亲家母那脸拉得跟驴脸似的,这次体体面面地过去商议婚期,管教她那张老脸笑成菊花。
“娘,给!”
杨明凤陪紫云去拿了铜镜和首饰匣子过来,她将镜子递到娘亲手里,便搬了个小凳子乖巧地坐在娘亲旁边,托着腮看紫云给娘梳头发。
“哎,娘老了。”闵氏看着自己一张枯黄憔悴的脸,不免有些黯然。
“娘不老?”杨明凤托着腮安慰道:“您只是先前没调养好身子,太劳累才显老的,等从周家村回来,我给您用中药撵成粉做面膜,包管让你回到十八岁。”
“呵呵!娘要是能回到十八岁,那可得谢谢你呢……”闵氏听她这话,心里的阴霾一扫,顿时乐了起来。
“姑娘,啥中药能让人回到十八岁?”爱美是女子的天性,紫云感兴趣地问道。
“有好几种药,比如白茯苓、白僵蚕,到时候我做面膜,你们看看就知道了。”
杨明凤低头挑拣匣子里的首饰,拿出一根错金珐琅彩的老梅簪子给娘亲看:“娘,我觉得这根簪子配您不错,显得庄重大气。”
“姑娘眼光真好,这老梅簪子不仅好看,寓意也好,正是凌寒独艳,暴雪不倒,老而弥坚!”紫云点头盛赞道。
杨明凤心中微动,这紫云出口成章,不太像是个丫鬟出身啊?
“是不错,就插这一根簪子就好。”闵氏笑道:“我这样的年纪,若是插得满头珠翠,倒显得不伦不类了,一根素簪最是合适。”
“那我给夫人插上!”紫云接过老梅簪,斜斜插在闵氏发髻上,立时就显出些别致和贵气来。
“呵呵,紫云真真是巧手,瞧我这头,今儿也像个样儿了。”闵氏看着镜中焕然一新的自己,乐得直夸紫云手巧。
“夫人,日后我帮您梳头吧?”紫云也很高兴,她笑吟吟地捻去梳子上的头发。
“行,只要你不嫌麻烦。”闵氏欢喜地将镜子递给紫云。
她看了看外面,见天已经大亮,便站起来拉着杨明凤的小手催促道:“凤儿,天大亮了,咱们走吧!”
“嗯,娘亲,我去马厩牵马,您去箭楼等我一下。”杨明凤拿了马鞭急匆匆去了马厩。
却意外地看到老爹正在给自己那匹马刷洗身子,见她来了,便将马牵出马厩,将缰绳递给她:“路上小心些!别让你娘摔着,她不会骑马。”
“嗯”杨明凤见老爹替自己刷马,多少有些心软,心情有些复杂地点了点头,伸手接过缰绳说道:“爹,我还需要一匹马驮些肉和粮食去姥姥家。”
“一匹马能驮多少粮食?我已经让你王叔备了马车,上面装了半扇猪肉,分成了两份。”
杨延禄说道:“一份给你姥姥家,一份给亲家,马肉肠也一家给了二十斤。白米一家给了一斗,黍米一家给了两斗。”
“嗯”杨明凤点了点头,她没想到平时挺抠门的老爹,关键时候还挺舍得的。
杨延禄下意识地看了下小女儿的脸色,有些迟疑地问道:“我这般安排,你可有觉得爹给多了些?”
“不多,应该的。”杨明凤赶忙说道:“咱们多拿些东西去大姐婆家,她婆家人总要对大姐高看些。
姥姥姥爷还有舅舅都对咱们挺好的,没理由咱们把日子过好了,就不管他们了……”
这话说到杨延禄心里去了,他不得不在心里感慨,难怪乎凤儿聪慧,事事都看到根儿上去了。
“好孩子!就是这个理儿,咱日子过好了,不能忘了困难时候帮过咱的人。”
杨延禄欣慰地摸了摸小女儿的脑袋,说道:“亲家那边咱也有愧,你大姐婚事拖了这么久,人家有怨言也是应该的。
咱能补偿一点算一点,日后你姐嫁过去也不受罪。”
“嗯,爹说的是。”杨明凤乖巧地点了点头。
“走,我送你们出去。”杨延禄拉出了自己的马,陪着小女儿往箭楼走去。
堡内的兵卒已经开始操练,嘿嘿哈哈练武声不断。
刘德彪正教墩兵们练拳,看到父女俩过来,笑着问道:“凤儿,你们这是要去哪?”
“我和娘要去姥姥家,爹送送我们。”杨明凤笑着说道。
“哦,那早去早回。”刘德彪转身继续给兵卒演练拳法。
“多谢刘叔,我们明日就回。”杨明凤笑着应了一句,牵马进了箭楼。
守卒早放下了吊桥,王大双已经赶着马车等在了吊桥对面,闵氏也站在车边和紫云她们三个丫鬟聊天。
嘚啵嘚啵……
杨明凤父女俩骑马过了吊桥,来到了马车前。
“王叔早!”杨明凤笑着向王大叔打了声招呼。
“早,呵呵!伍长,你要送我们啊?”王大叔笑着答应了一声,看向杨延禄。
“嗯,送你们一程。”杨延禄点了点头。
“娘,我拉你到马上。”杨明凤伸手想要将娘拽到马上来。
“不用不用,我就坐马车上。”闵氏却摆手拒绝道:“马儿跑起来我心惊肉跳的,还是坐车上安稳。”
“娘,马车上也没个栏杆,万一掉下去怎么办?”杨明凤不同意。
“不会不会,娘抓住板子边缘,掉不下去的,还能看着猪肉粮食不被颠下去。”闵氏却一再坚持。
“凤儿,不用担心,我让马跑慢些就是。”王大双笑着说道。
“那好吧!那我走后面。”杨明凤无奈地点了点头。
“紫云,那咱们走了,外面风冷,你们快回去吧!”闵氏挥手和几个丫鬟告别。
“夫人抓稳些,千万不要掉下来了。”
“夫人慢走!”
“姑娘,你骑马慢些,看顾好夫人。”
几个丫鬟赶忙挥手告别。
这几日在堡中,她们与闵氏相处时间最多,再加上闵氏与她们娘亲岁数相近,自然十分亲近她。
她这一走,倒整得几个丫鬟心里酸酸的,一副难舍难分的样子。
嘚啵嘚啵!
杨明凤骑马缓缓跟在娘亲后面,怕她犯困被风吹感冒了,便和她说闲话儿道:“娘啊,我咋觉得紫云她们比我还舍不得您?”
“那肯定的啊,都是失了娘疼爱的好孩子,她们是把我当她们娘了。”闵氏心肠软,想起紫云几人的身世,心里很不是滋味。
“那娘对她们好些就是了。”杨明凤看向河岸边,那一排排的营房还静悄悄的,只有少许兵卒在走动。
她不由皱起了眉头,这些借调的兵马也忒懒惰了吧,日头高照了还不曾起来操练。
也不知道这些兵卒有无战力,回来得先检验检验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