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一早,唐浅就收到了拓拔询的来信说是,他在军中一切都好,这次来信就是想告诉唐浅,北狄皇帝身体日渐俱下,他更是在鲜卑察觉到有北狄之人出没。
虽然在鲜卑出现几个北狄人,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可是从拓拔询的信中不难看出,北狄皇帝的身体是一日不如一日了,万一哪天撒手人寰,这北狄怕是就要变天了。
唐浅想了想还是决定将此事告知北堂亦风,正当唐浅准备北堂亦风写信的时候,这时宫中就来人了。
“有没有说是什么事情?”
“说是,怜妃所生的十七皇子病重,想让王妃进去看一看。”
和十七皇子生病,这太医院不去守着,怎么想着让她去了。
但是想着对面是拓拔曦,毕竟也算是间接救过自己,有些忙能帮还是要帮的。
“王爷回来了吗?”
赫连熠一早就出门了看样子还十分着急,就连去哪都没来的急同唐浅说。
唐浅来到正厅看见来传旨的公公问道:“今日公公怎的有空来府上。”
“王妃言重了,十七皇子病重,还请王妃与老奴进宫前去诊治一番。”
“公公,未免太过于看得起本宫的医术了,本宫不过是会些皮毛,太医院高手如云,哪里轮得到我来卖弄。”
虽然拓跋曦有恩于她,无论怎样,她都不会袖手旁观,只是让她进宫到底谁的授意?
“王妃太过自谦了,是王太医向皇上力举王妃的,还请王妃同老奴走一趟吧!”
唐浅起身,整理整理衣袍,对着白芷说道:“你在这里等着王爷回来,告诉王爷他要的东西我已经找到了。”
心细如发的白芷又怎么会不明白唐浅话里的浅层意思呢!
就这样唐浅就同着宣旨的公公一同来到了拓跋曦的宫里。
唐浅刚一进去就看见了从里面走出来的赫连泽,唐浅福了福身。
“怀王妃,若是你能医治好十七皇子,朕重重有赏。”
说罢,仿佛有什么事情更为重要一般,匆匆离去。
唐浅走了进去,看见了一脸憔悴的拓跋曦,显然已经是好几天没有睡好觉了。
整个人也都消瘦了不少,而看着床上的十七皇子,更是因为病痛大哭不止,小脸也因此变得通红。
唐浅拿出包里的手套,搭上了十七皇子的额头,发现更是烫的很,唐浅看着王太医问道:“有没有诊治出事因为什么原因发热?”
王太医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也不知道。
唐浅看向身旁的宫女:“拿根银筷子来。”
众人不知道唐浅为何提出这种要求,但是王太医都对唐浅的医术深信不疑,他们自然也是相信王太医的。
唐浅那这银筷子,压着十七皇子的*,又看了看鼻子,发现,鼻腔和咽喉都有不同程度的红肿。
又撸起了袖子发现身上都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水肿。
“这两天吃奶了吗?”
唐浅问着,拓跋曦眼眶通红的说道:“昨天喝了一些,可是今天,莫说是奶了,连水都没有喝过。“
唐浅有些犹豫了,因为孩子太小,又不肯喝水,这高烧又持续不退。
看见唐浅脸上的犹豫,拓跋曦跪在地上抱着唐浅的小腿哭求着说道:“王妃,我求你救救他吧!我求求你了。”拓跋曦哭的上气不接下气的苦苦哀求着。
唐浅也是*遇见这么棘手的问题,如今找不到致病的原因,又不敢轻易下药,孩子太小又吃不进去药,虽然可以让乳母服下,可是这样药效就大打折扣了。
“你们将这屋子里的窗户门都给我关的死死的,然后给我准备些热水来。”
当众人端来热水的时候,唐浅就打开了十七皇子身上厚重的包裹,不禁心中有些怒火,从古至今,孩子发烧多数人都是给孩子捂得严严实实的。
殊不知这样是会得“综合征”的,一旁站着的奶娘,上来就阻止唐浅:“怀王妃这时做什么,十七皇子如今正发着高烧,你这不是想害死十七皇子吗?”
那奶娘此话一出,屋子里所有的婢女,太医都将目光放在了唐浅的身上。
唐浅这时终于见识到了封建迂腐的可怕,唐浅耐心的解释道:“十七皇子现在高烧,是需要降温的,我已经让人把窗子都关紧了,我是大夫,不会有事的。”
“纵使您是大夫,可是您毕竟是没有生养过得,况且您连您自己的孩子都没有保住……”
屋子里的气温骤降,奶娘最终还是将最后一句话吞进了肚子里:“看来奶娘倒是医术过人,就连我没保住孩子的原因都知道,既然这样,那就劳烦奶娘替十七皇子诊治诊治,让我和王太医也都学一学。”
这话可当真是将奶娘的脸臊的通红,毕竟人家唐浅是王太医同皇上请旨而请来的,就连太医院之首的王太医就相信唐浅的医术。
“你先下去吧!”拓跋曦虽然也对唐浅的举动有所怀疑,但是还是选择相信了唐浅,让奶娘退了下去。
唐浅将十七皇子轻轻放在水盆中,用帕子不断的擦拭着,十七皇子的腋下,腹沟。
洗完澡之后,唐浅又拿着小银勺子一点一点喂温开水。
因为孩子太小,所以没回只能喂一点点,唐浅一遍一遍重复着相同的动作,没有一点的不耐烦。
终于在半个时辰后,十七皇子虽然还在发烧,但是温度已经不那样吓人了,只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如果找不到原因,以后会越来越严重,发展到吐奶的程度。
丫鬟接过了唐浅手中的帕子,学着唐浅的样子给十七皇子降温,唐浅开始盘问着最近奶娘都吃了什么,带着孩子去了什么地方。
毕竟只是一个两岁不到的孩子,生病了,也定是离不开环境和吃食的。
此时的勤政殿,南方进来有海寇在海上烧杀掠夺,劫持来往的渔船,和朝廷运粮的船只,海寇擅长海上作战,地方官员也是实在是没有办法了,粮食,吃穿用度,凡是在那片海域上,就不会剩下一丝一毫,便向朝廷反应,希望朝廷能够出面解决。
可是思来想去,众人都没有想到什么人比怀王和燕王更合适。
于是临危受命,皇上派给赫连熠京中三千精锐用于平叛海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