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何应钦和李正可是曾经合作伙伴,一个眼神,双方就心领神会。
两人根本就没有让冈村宁次看到水火相向,而是愉快地接受了冈村宁次的投降书。
冈村宁次傻眼了。
冈村宁次此举,其实是帮助了八路。
杉山元作为新任中原战区代表也出席了投降仪式,只是,他显得微不足道,无人问津。
其实,历史上的投降文献并没有披露真实情况。当时,并不是冈村宁次向何应钦呈交的投降书,而是他的参谋长小林浅三郎。
而且投降仪式中,作为投降代表的冈村宁次都没有呈缴象征武器的佩刀。其原因是,国民政府代表和在鬼子事先商量决定的。
作为胜利方国民政府代表丢尽了中国的尊严。
签字结束后,上千架美军飞机从东京湾上空呼啸而过,庆祝这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时刻。
投降书的签署,正式宣告日本军国主义的彻底失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抗日战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正式结束了。
举世欢腾!
与此同时,八路和国军几乎同时在各地开始接受小鬼子投降部队,收复地盘。
对此结果,大总统很不满意。他认为,受降应该是他一枝独秀。
但是,现在还不是内战的时机,毕竟小鬼子还没有彻底滚出中原,大总统咬咬牙,决定秋后算账。
话说八路方面,上次,最高首长见李正,是要给他升官来着,可是李正和最高首长谈了半天,李正劝说最高首长,现在频繁的生他的职,会遭人嫉妒,对自己不好,而传出去大有自封为王之嫌。本来至今,八路的编制还在国民政府,自己这里却是封疆封王,让人怀疑不轨。
其实,依李正的意思,八路早该自立为王,因为八路才是得民心的部队,是百姓拥护的部队。得民心者得天下,大势所趋!
但是,现在内战还没开始,如果此时被国民政府倒打一耙,即使没什么性命之忧,却也影响了八路军的形象和地位。
李正是极尽推脱,最高首长却坚持升李正的官。
要不说人家咋会成为一国领袖,而李正不能呢?就因为李正没有那么深的政治嗅觉和远大的远见卓识。
李正的一些远见都基于他是穿越者的身份,因为了解那段历史,所以才有远见卓识!仅此而已。
李正觉得自己就是个冒牌货。
最终,李正干不过最高首长的软硬兼施,同意出任八路军副总司令,八路政府总政治部副主任,兼赤色军团司令,地方治理总局局长。
为了让李正顺心,最高首长同意李正辞去外交部长的职务,此职务由周书记兼任。
即使如此,李正也是相当郁闷,越不想当官,官升的越快。
最后,最高首长强硬的指示,李正从今后只准许在后方指挥,不许上前线。
李正知道,这是最高首长对自己的关怀。
感动的同时,李正心头莫名的慌乱。
不过还好,李正如愿以偿,没有留在苏区。并不是苏区不好,而是李正不想留在最高首长身边。伴君如伴虎,一直是李正惧怕的真言。
当然,李正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话说鬼子投降了,可是还在沈阳兵工厂里的鬼子技术人员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他们是战俘还是什么?按理说,应该算是战俘,但是他们又是有功之臣,最起码,人家听从李正的安排,把兵工厂撑了起来。可以说,他们是间接靠上战俘的边,也是间接脱离了战俘边。
不过,他们的担忧是多余的。李正居然敢用他们,敢许诺他们爆他们无恙,就不会把他们纳入战俘营。
李正向上级请示,将这些鬼子纳入可教育好的侵略者行列。不予以战争起诉。
兵工厂的鬼子们感激涕零,请求留在兵工厂继续工作。
如今,兵工厂搞得还算有声有色,但是毕竟李正接手的时间太短,一切都在磨合当中。
高层很重视这个完善的兵工厂,把原八路兵工厂的李厂长调了来,任沈阳兵工厂厂长。
老李到头不会日语,所以上级特意给他派来一个翻译。
七八个国家现在已经入股兵工厂,研发人员和资金不是问题。而且,李正不可能不留后手,他早就安排有能力的人在学艺。科研不可能轻易学到,因为这东西在人家脑子里。但是技术活还是可以学到的。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李正一只很关心兵工厂的发展,所以回来的路上,抽出空闲来兵工厂视察。
老李头一见李正,兴奋激动得跟小孩子似的。
李正也很高兴,他很喜欢这个和自己亦师亦友的老顽童。
“几位?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黑面战将李正!”
“臭小子?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美国驻场代表施瓦辛格先生,这位是英国驻场代表......”
走进办公室,李厂长向李正和几个新面孔的老外相互介绍。
“谁批准的让他们驻厂的?”李正见到几个老外,眉毛就挑了起来。这里是八路的兵工厂,虽然多个国家参与,但是也仅限于科研人员和雄厚的资金。驻厂代表?开什么玩笑?别人不知道驻厂代表背后的含义,李正可是深知。
“是上级批准的!”李厂长看着变了脸色的李正,小心说道。
“上级?哪个上级?老子是地方总局局长,处理地方一切事宜。你不知道兵工厂对于我们多重要吗?”李正火了,也不管老李头乐意不乐意,劈头盖脸地就吼起来。
老李头不怒反喜,笑嘻嘻地说道:“是朱总指挥指示的!”
“老朱头?爱谁谁,来人?马上把他们轰出去,反抗者胖揍一顿扔出去。继续反抗者打折胳膊腿扔大江里去!”李正怒声说道。
人的名树的影,那几个老外一听李正大名,早就脸色大变,一点反抗也没有,就被几名荷枪实弹的红色尖兵赶出厂子去了。
“钱程?给老朱头发电报,他要是再敢插手兵工厂事宜,老子就不当这个地方总局局长了!”李正对身边的钱程命令道。
钱程看了一眼李正的脸色,不敢怠慢,就地取下背包,开始发电报。
“哈哈!还是你行!这几个老外可烦死我了,指手画脚的,还不说人话,那鸟语我一句也听不懂。”老李头高兴了。
“哈哈哈!咋样?老李头?我够意思吧?一来就帮你赶走了几个苍蝇,你怎么感谢我?”李正笑嘻嘻的搂着老李头的肩膀,问道。
“就知道你小子从来不吃亏!你想要啥?吱声就好使!飞机大炮坦克,啥都成。”老李头眉开眼笑,他打心眼里欢喜李正这个臭小子,两人在一起太默契了,不用交谈,一个眼神交流,就能东西对方所想。
“啥玩意?飞机、坦克,你们都能生产出来了?”李正大吃一惊。
“坦克都造出两辆样机了,都试验过了。杠杠滴,比小鬼子坦克强百套。飞机正在研制,图纸已经出来了,不久,就可以生产制造样机了。”一说到飞机坦克,老李头眼睛都没了,这可是他做梦都没梦见过的事情,没想到居然实现了一半。
李正震撼不已。
看来一个完整的兵工厂,就是不同凡响。
老李头领着李正参观了整个兵工厂。
李正兴致勃勃。
李正对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很重视,特意和他们开了一个座谈会,交流一下情况。
还好,现在大家都很满意,兵工厂资金技术都有,只是技术型工人还不够用,但已经在抓紧培训新人。
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面发展。
几个国家在沈阳兵工厂有技术和资金的股份参与,本想着借助驻厂代表获取一些自己的利益。没想到,被李正把人给干了出来。
几国怨声载道,有的甚至提出要撤回资金和技术人员。
但李正压根就不在乎,没等要撤资金和技术人员的国家付诸行动,就一脚将他们国家的技术人员提出了兵工厂。至于已投入的资金,李正以对方违约为名概不奉还。
谁能在李正手里讨得便宜?只要李正想,应该是没有。
李正的强势和赤色军团的能力,让想抗议的国家,三咸其口,不敢嚣张。
血本无归,谁也不想这么干。于是,挑刺的几个国家再次卑躬屈膝地和李正谈判,期望继续合作。
李正二话不说,当即答应。不过,要重新开始,一切从头再来。李正直言不讳,说已经不再信任对方,要合作就得重新开始,而且条件苛刻,资金是原来合作时都入的双倍。技术人员将不再享受工资和津贴待遇,一律义务劳动。
几国傻眼了,后悔莫及,但是鉴于还要从沈阳兵工厂谋取大利益,只能忍气吞声,妥协!
李正倒也没在继续刁难。
其他几国见状,纷纷打消了对兵工厂的“制裁”,默默地继续。
鉴于目前形势,大总统召开国共联合会议。会议内容是研究支援以后的发展。实际上,就是要确定以后中原谁说了算。
李正被最高首长逼着参加了会议。
大总统在会议上提出,八路军、新四军都是国民政府的队伍,理应由国民政府统治。
最高首长没有立即答应,也没有立即否决。这事不小,不但是全国人民关注的,也是八路军自己今后发展的决定性路线。
李正是坚决不同意八路军仍旧归于国民政府,从八路建立之初,知道今日,国民政府也没停下对八路的迫害。而且,既然早已经是国共合作,就证明,中原两个政府的存在。国民政府已经走向衰亡,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如果国军政府真的是个像样的政府,八路不反对归于管制。但是,如今的国军政府已经完蛋了,打根部就烂了。把中原交给国民政府,无疑会使中原再次陷入更加衰败的漩涡,中原人民将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这是八路不想看到的局面。
八路不是篡党夺权的队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队伍。归于国民政府?东北军就是前车之鉴。
李正建议,要想名正言顺,可以有中原百姓投票选定。这样最民主,最公正。
最高首长同意李正的建议。不是他不愿意带领八路军归于国民政府门下,而是,国民政府已经腐败到连根都烂掉了的地步。最高首长不能把八路队伍推向灭亡。让人民选举,让社会监督,顺义天意,顺应名义。
再在开会时,最高首长提出此项意向,但是,被大总统毫不犹豫地否决了。
傻子都知道,大总统为何否决。要是他同意的话,结局就是立马退出历史舞台。
如此一来,谈判必然破裂。
大总统铁青着脸,拂袖而去。
对此结果,最高首长一行人早有预料。
只是谁也没想到的是,大总统一回去就疯狂滴对八路在国军战区内的组织成员展开迫害行动。
一时间,国军战区内的八路组织和成员几乎都被国民政府端掉。杀死不少八路成员。
最高首长震怒。大佬们拍桌子怒吼。
李正怒目横眉!
当最高首长问李正,应该何为时,李正直言:“杀戴笠!”
最高首长和几位大佬一愣之后,立即明了。
要说八路的地下组织谁最清楚?谁最有本事查到,非戴笠领导的军统特务机构不可。
戴笠可以说和八路军的仇大了去了。戴笠之所以得到大总统的赏识,就是因为他在反共方面心狠手辣,很有建树。
此次事件,戴笠难逃其咎。
不用最高首长发话,李正就向红色尖兵下达命令:杀戴笠!
钱程领命,立即带队离去。
如今,钱程已经被李正提拔为安全局副局长,少将军衔。于启才和唐朝也都升为少校军衔,分别负责公共治安警察部队和反恐部队。
这三个部门都是李正一手建立的,自建立起就发挥出良好的效果,深得大佬们的赞赏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