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落下。
整个御花园瞬间陷入死一样的寂静。
蓝玉瞪大双眼。
“卧槽!”
朱元璋信了,而且将他灭三族,剥皮萱草?
这也未免太狠了!
他将目光看向朱元璋,眼神带着难以置信。
朱棣也瞪大双眼。
哪怕是朱元璋也瞪大了双眼。
这就多少有些尴尬了。
当着蓝玉的面,说出他朱元璋杀了蓝玉,而且还是平三族,剥皮萱草,这也太狠了!
哪怕是朱元璋也感觉一阵尴尬。
“陛下,您怎么信了呢?”
“我蓝玉怎么可能谋反?”
蓝玉无比痛心的道,这要不是朱元璋,但凡换做大明王朝的任何一个人,他早就开喷了。
最起码上去就是一句国粹!
朱标也倒抽一口气,他也没想到朱元璋竟然真的杀了蓝玉!
而且还这么狠,不仅将蓝玉灭了三族,还将他剥皮萱草,更是牵连诛杀了几万人!
这几乎是举起屠刀,将大明上下全都杀了个遍啊!
朱元璋也是尴尬不已,只能将目光看向秦羽。
“小子,你快解释解释,蓝玉是否真的造反了,不然小心咱砍了你的头!”
毕竟是十年之后的事情,朱元璋也无法确定,虽然他觉得蓝玉不会造反。
但秦羽却又说自己将蓝玉以谋反罪,灭了三族。
这是怎么一回事?
他撇了蓝玉一眼,有些震动,难道蓝玉真的有了谋反之心?
这一眼,哪怕是嚣张跋扈的蓝玉也有些慌了。
他也迫切看向秦羽,等着秦羽的答案。
秦羽缓缓摇头,“蓝玉以谋反案处死,株连三族,但其实并没有谋反!”
这一点,秦羽十分肯定。
蓝玉却听懵了。
“既然咱没有谋反,为何又会以谋反罪处死,难道是有人陷害咱?”
“是哪个王八蛋敢陷害我,你快说,我必将他大卸八块,以泄我心中之怒火!”
蓝玉极为气愤。
秦羽却撇了撇嘴,将目光看向朱元璋。
顺着秦羽的目光,蓝玉一下子身子僵硬住了。
这不就尴尬了吗?
要杀他的人是朱元璋?
这罪名是朱元璋强加给他的?
朱元璋也震惊了。
“咱?”
“你是说要杀永昌侯得人是咱?而且咱是故意陷害他?”
“秦羽,饭可以乱吃,但这话却不能乱讲,咱好端端的为何要杀永昌侯!”
“按你所说,洪武二十年,蓝玉便立下了赫赫大功,这乃是咱大明的中坚人物,军方的定海神针!”
“咱杀他作甚?”
朱元璋断然反驳道。
但朱标却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
蓝玉是洪武二十六年被冠以谋反罪处死,而按照秦羽所说,他是洪武二十五年病逝,这中间……
朱标眼神逐渐变的凝重起来。
蓝玉听到朱元璋的话,也绷不住了,他怒声道,“对,小子,今天这事你必须给咱说清楚了!”
“不然哪怕你是驸马,咱也说杀就杀,谁都救不了你。”
秦羽听到蓝玉还要对自己要打要杀,眼神也骤然一冷,也不给蓝玉留面子了。
他直接道,“因为你骄纵妄为,你嚣张跋扈,所以你该死!”
“你的死,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你不仅蓄养了许多庄奴、义子,在民间横行霸道,而且还强占东昌民田,御史前去查问,你却大怒,将御史赶走!”
“不仅如此,你北征南返时,夜抵喜峰关,就因为守关官吏没能及时开门接纳,你便纵兵毁关,破门而入!”
“不仅如此,你还和那元军妃子有染,致使妃子自杀,因此,你本来要被封梁国公,但最后却被封为凉国公!”
“这些都是你的取死之道!”
秦羽声音骤冷,显然是脾气上来了。
嗡!
蓝玉只感觉脑瓜子猛地嗡嗡作响。
但他又难以置信的道,“难道就因为这些,陛下就要给我一个谋反罪,将我灭三族,剥皮萱草?”
蓝玉多少有些寒心。
这些罪名他认,但何以严重到这种地步?
朱元璋也脸色变幻。
秦羽骤然出声,“不,仅凭如此,你的确罪不至死!”
“毕竟捕鱼儿海一役,乃是你蓝玉的辉煌时刻,你还是常遇春的妹夫,你蓝玉身份尊贵,怎么可能就因为这个就被冠以谋反罪?”
“这些只是你的取死之道,但并不是你真正的死因,你真正的死因乃是太子殿下英年早逝!”
“一切之悲,从洪武二十五年开始!”
“他让这些毛病,成为了真正的取死之道!”
秦羽这番话一出。
蓝玉却更不解了。
他先是看了一眼朱标,但接着便又看了一眼秦羽,然后断然道,“为何?”
“太子早逝之后,陛下尚且还在,大明根本就乱不了,陛下再择明君便是!”
“太子之死,和我蓝玉的命运,有何关系?”
蓝玉掷地有声的道。
朱元璋也沉声道,“秦羽,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
“你就不要在卖关子了,适可而止!”
他早就看出,秦羽说这么多,弯弯绕绕的,其实根本目的就是气一气蓝玉,满足他那报复心。
但说到这,他都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对蓝玉下狠手!
这完全没道理啊!
秦羽视线缓缓看向朱元璋,这个大明铁血帝王。
“说到这,其实跟大明的第二代帝王有关!”
“他间接导致了永昌侯被满门抄斩,死的凄惨!”
“陛下在后世留下铁血无情,对老兄弟残忍的评价,也从新的太子确定开始。”
这一番话,瞬间便让朱棣眼神一变。
他抬起眸子,好奇的看向秦羽。
朱元璋到底选择了谁作为大明的第二代帝王!
他的眸子直勾勾的看向秦羽。
可以说,在这一瞬间,所有人得目光全都集中在秦羽的身上。
蓝玉却越发不耐,他打心底不相信这个可能。
“越来越扯了,新帝登基和我蓝玉有什么关系,陛下何至于因为那些臭毛病要除掉我?”
“永昌侯,你还不明白吗,大明的第二代帝王,并不是从太子的兄弟中选择的,而是从太子殿下的后代中选择的!”
“大明的第二代帝王,乃是太子殿下的二子,朱允炆!”
“史称,建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