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然可真不爱跟南枝这小丫头说话。
刚才他都说的那么明白了,虽然这几个地方有水是最好的,但是这有没有水是他能决定的吗?
韦然自己都不知道哪儿能有水!
毕竟他也不是专业的。
可南枝却十分轻松地道:“没关系啊,你说这几个地方有水最好,那我们明天就试着从这几个地方打井吧,万一有水呢?”
韦然:“……你当这是哪儿?这可是西川荒原啊!全是黄土,能有两个水洼子还是因为前两天下了雨!”
韦然觉得他跟南枝说不通,属于话不投机半句多的那种,气呼呼地走了。
朱九斤在不远处都听见了,等韦然走到他旁边,朱九斤才问道:“你那么生气做什么?小东家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呗。”
反正管吃呢!
韦然羞愤地挠了挠头:“她给了我五十文钱一天!”
韦然虽然从小读书读不进去混日子,就喜欢玩些别人眼里不是读书人应该碰的不入流的东西,但他也是有觉悟的。
收了人家的钱,就得帮人家把事办好!
韦然对朱九斤的态度很不满意:“那她要是说错了你也照做吗?”
朱九斤想了想,点点头:“是啊。”
大不了发现错了之后再改嘛。
但是小东家对他这么好,小东家要求什么他当然就要做什么啊。
韦然:“……算了,我跟你说不下去。”
朱九斤憨笑:“没事没事,我跟你说话挺好的就行。”
韦然简直要气疯了,这一个个的,都是什么人啊!
不过生气归生气,韦然还是很负责的,一直没空闲,跑上跑下的。
直到南枝喊他跟朱九斤吃饭。
饭菜都是从别处买来的,用大瓮装着的。
戚大娘先盛了一碗米饭,又取了两个碗,分别给他盛了两碗菜。
韦然看到菜色之后微微心惊,一道土豆红烧肉,一道辣子兔丁,全是肉比菜多的那种。
戚大娘盛得满满的,最后油渣炖白菜只能堆在米饭上。
韦然有些惊了:“今天就吃这个吗?”
南枝在一旁分碗,听到后回头问了他一句:“是啊,你不想吃这个吗?不过今天没准备,你想吃什么,明天我来做。”
韦然反应了一下才赶紧说道:“不是,我的意思是……这菜也,太丰盛了吧?”
要是庄园落成,庆功宴上南枝请他吃这个,他还觉得正常。
可今天第一天开工,要说他还什么都没做呢,就吃这个?
戚大娘笑道:“刚才我们看到饭菜的时候也一样惊讶,但南枝丫头说就是给我们吃的。”
南枝反正是兑换出来的,就把戚大爷跟戚大娘的一块儿兑换了。
二里地之外就是县城,南枝假意进城一趟,出来就多了几个大瓮,狗蛋他爷帮忙带过来的。
狗蛋他爷现在也是年纪大了,不愿意再多想了。
反正就是南枝让干嘛就干嘛。
老人家,年纪大了,见的就多了,有些想不明白的事儿,就那么过去吧。
狗蛋他爷也是一整碗饭菜,已经吃上了。
韦然心情复杂地吃着味道十分不错的饭菜,忽然就有些发愁了。
他得设计个多么奇特的庄园,种上什么样的奇花异草,才能回报这小东家的厚爱啊。
等韦然跟戚大爷夫妇,还有狗蛋爷爷跟南枝都盛好了饭菜之后,朱九斤直接就捧着瓮开始吃了。
能装十多个人饭菜的瓮在他手里看起来就跟一个大号的饭碗一样。
大家惊讶朱九斤的饭量,但更惊讶南枝居然就这么让他吃。
别说那两个肉菜了,就是猪油渣炖白菜,这要在别人家做工,都能在主家的饭菜里算大菜了。
可在南枝这里,都跟不要钱似的,任吃!
朱九斤是已经领略过了,上午又累了一上午,抱着瓮就吭哧吭哧地吃。
但是其他几人都是战战兢兢,一边觉得好吃,觉得自己运气好遇到了好东家,一边又觉得不安,这干的活,能顶的上今天这菜钱吗?
南枝跟着他们一起吃饭,下午大家各自干活,朱九斤划分地块,韦然绘制地图。
戚大爷夫妇在搬茶棚,狗蛋他爷自己送货去了。
南枝吃完之后就进城了。
她要去给巧娘送东西,这回可以多送一些,就说是在家做好了,冻在窗户外的。
照旧是进城找个偏僻的角落,把东西兑换出来,然后找城里的车给拉到巧娘店里。
这回南枝直接弄来了三千个各式各样的面点。
把巧娘弄得措手不及——她都没有那么大的地方存放!
幸好如今天冷,放在铺了棉布的筐里,放个几天没问题。
毕竟这些都是南枝刚兑换出来的,只在路上散了热气冻上了,要论新鲜,完全没问题。
巧娘检查过后,确定没有问题,就给南枝结了账。
三千个,其中还有肉饼肉包子,算下来给了五两银子。
虽然如今南枝已经不缺这点钱了,但她还是愿意常常来巧娘这里。
毕竟她第一道会的面点就是巧娘教她的,现在巧娘店里的生意好,忙不过来。
她虽然自己不能来帮忙,却是能借用系统帮巧娘分担的。
南枝说了自己在城外建设庄园的事儿,巧娘跟凤林都很替她高兴。
同时南枝也很愧疚,说往后就只能每隔五日来送一次面点了,不能跟之前一样天天来了。
巧娘笑着比划:没事,等你的庄园建好了,我们还要去看看呢。
南枝用力点头:“嗯!很快就会建好的,你们一定要来!”
这边把该交代的事儿都交代完了,南枝也彻底投入到庄园里去了。
朱九斤划分了地块,南枝找回之前在江府赏花宴上的认识的穷苦村民,允他们来开荒。
一日十文钱工钱,但是饭管饱。
同时,也跟杨里正和江夫人说了,预留了一些名额,可以让他们做人情送出去。
杨里正身为一村之长,村民的日子不好过,他也不好受。
南枝这举动就是帮了他大忙了,杨里正立刻挑选了二十个青壮年,让他们去南枝的庄园干活。
但一个村五六十户人家,就算每家只有一个青壮年,那也得有五六十人。
这叫谁去,不叫谁去,就在村里掀起了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