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静小院,厨房里香味四溢,冒着热气的红烧豆腐刚出锅,胖大婶站在灶台前,犹豫着该不该送上去给老太太尝尝。
“胖婶,红烧豆腐做好没有,老太太都等不及了。”丫鬟小翠从外头走进来催促。
胖婶想了想,摇头道:“不行不行,你去告诉老太太,豆腐没买到,做一道红烧茄子成不成?”
“哎呦,胖婶又不是不知道,老太太今个想了一天了,这会说没有,老太太又吃不下饭了。好香啊,胖婶做什么好吃的了?”
小翠可不敢去回话,说到一半闻到浓浓的香味,走过去瞧了瞧,发现那盘红烧豆腐,又凑过去使劲嗅了嗅,“怪不得老太太惦记着这道红烧豆腐,还真香。胖婶,我先端过去了。”
怕老太太着急,小翠端着菜就往外走,胖婶在后头追,走一会又停下来歇口气。
“这豆腐谁做的?”
胖婶刚走到门口,就听见老太太质问的声音,心咯噔一下,然后小翠出来就拉着她往里走,胖婶来得正好,老太太正找你呢。”
她好不容易找了个好差事,这会没了。
“这道红烧豆腐色香味俱全,有赏。”老太太满脸笑意,又夹了一块尝了尝。
“老太太喜欢就好。”胖婶乐呵呵的领赏,还以为老太太不喜欢呢。
小翠拿了一锭银子赏给胖婶,顺道夸了句:“胖婶,厨艺见长啊。”
胖婶挥手推辞:“不行不行,老太太给的工钱可不少,平日里我又在府上拿这个那个回家,再要老太太的钱,老天爷都得骂我不知足了。”
以前胖婶家里都要揭不开锅,经人介绍才来府上当差,一个月的工钱都够她家吃一年了。虽然干了几年都不知道老太太和老爷的身份,但她知道他们都是好人。
老太太吃得开心,府上的下人都十分高兴,第一时间去书房告诉老爷。
“如此便好。”老爷这才放心。
朝廷动乱,看来当初他不顾大好前程,从京城辞官回来给老太太养老送终,正好躲过一场祸事。
……
集市上,宋玉清让宋玉暖早早过来摆摊,而她帮着徐秀才去找摆摊的好地方。好在她对这条街熟悉的很,这也不是个难事。
站在绸缎庄门口,徐秀才不解的问道:“宋姑娘可是要买衣裳?”
宋玉清无奈的看了他一眼,丢下一句话就走进去。
“你在这等着。”
徐秀才望着她的背影,眼中闪过一抹狡黠的笑意,等宋玉清出来,便恢复那副斯文木讷的模样。
里头店小二帮忙搬出一张桌椅,宋玉清向他交代道:“行了,你就在这卖字画吧。”
把他安排好之后,宋玉清又忙着回去卖豆腐。她方才和掌柜的打了个招呼,让徐秀才在门口这处卖字画,赚到钱就分他一些,掌柜的见不碍事,当然同意。
胖婶出现在豆腐摊面前,东张西望的瞧了瞧,宋玉暖刚把东西摆放好,笑着问道:“大婶,你是要买豆腐吗?”
“昨个那丫头呢?”胖婶不答反问。
“大婶,是来给昨天的豆腐钱吗?”宋玉清一回来就看见肥胖的人影,走过来听见她在找人,便开了个玩笑。
瞧她那样,似乎早就知道一样,胖婶故意说道:“你就不怕我是来找你麻烦?”
“那倒不会。”宋玉清说的肯定。
“丫头够厉害啊,我们家老太太除了李记豆腐别的都不吃,偏偏昨个说那豆腐最好吃。这是昨天的豆腐钱,今个再来两斤。”胖婶夸奖一番,然后把昨天的钱给补上。
宋玉清接过钱发现给多了,又还回去,胖婶却说:“你说豆腐不好吃不要钱,我也说了,好吃就多给你些钱。”
无法推辞,宋玉清也不想占这些小便宜,在称豆腐时多给了一些,
宋玉暖双手递过去,很有礼貌的叫人:“大婶,给你。”
“要是明日我来晚了,你就给我留一块。”胖婶担心买不到豆腐,临走时还交代了一声。
“好。”宋玉暖应的十分大声,心里甜滋滋的。
“卖豆腐,好吃的豆腐。”
宋玉暖又像之前吆喝起来,一会便有很多人来卖豆腐,大部分都是回头客,好在宋玉清有先见之明,昨晚多做了十斤,又是卖到晌午就没了。
大娘抽空拉着宋玉清说了一会话,大多都是关于徐秀才的事情,最后大娘又给了三块春饼,让宋玉清拿给徐秀才。
豆腐摊这边也没什么事,宋玉清去送春饼顺带看看徐秀才的买卖做的如何。
结果去了才知道,他根本没有开张。
“宋姑娘真是有心,在下欠姑娘太多了。”徐秀才还以为她是特意过来送午饭,心中十分感动。
“那是卖春饼的大娘给的。”宋玉清随口解释了一下,以免他又在那谢半天。
她转了转,想不明白怎么就没开张呢。
哎,都说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果真没错。昨晚吃了人家的东西,今天要是不帮他开个张也过意不去。
“这上面写的啥啊?”
宋玉清抬头望去,只见一个穿金戴银,头上带满各色各样的花,浑身上下打扮得无比俗气,瞧她挽了发髻便知已为人妇。
正巧,宋玉清为没开张发愁呢。
“夫人,看看字画。”
宋玉清这么一叫,小姨娘可高兴了,看不懂也凑过来问这问那。
“小姨娘,老爷在找你呢。”一个丫鬟过来传话。
“我不是和你说了,在外头得叫我夫人,要是再乱叫,回去我让老爷打断你的腿。”小姨娘使劲揪着丫鬟的耳朵,大声训斥。
宋玉清便知她是何身份,在乡下为了钱让自家闺女给有钱有势的人家当小老婆的多不胜数,眼前这人看起来也不过十五六岁,变成了不愁吃穿的小姨娘。
“这个是什么啊,怎么卖?”小姨娘摆出阔太太的气势,指着那些字画询问。
徐秀才上前解说:“这是在下亲笔画的山水图,三十文钱。”
小姨娘拿起来看一看,虽然不识字也看得懂上面的山水景色,宋玉清仔细一看,这副山水图还真是画的惟妙惟俏,旁边那些字也写的极好,没有几年根本练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