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7 小山概况
天秤座冬日暖阳2023-04-25 13:384,020

在“陇南”周边五百至一千里范围内,还星罗棋布分散着几十个“临时营地”。每个营地差不多就是个临时建设的村寨,分别驻扎几百到上千不等的人口。

  方圆万里南陇山脉里,除了这总共十几万人族之外的活物,就只有数之不尽的植物和不知道多少的各种动物了。

  那些“临时营地”由从“陇南定居点”派出去寻找、收集、采掘各种资源的人们临时建立而成,随着任务的完成进度,营地也会随时撤销、新建、迁移。

  “陇南”之所以叫做“定居点”,概因此地系由十万里外的“绿野城”以其发现并占据的一对“传送节点”为基,迁移人口多年建设而成。

  此举的目的倒不复杂,一是分流持续增长的人口压力,二是获取更多的各种资源。

  而所谓“传送节点”、也就是传送大殿里的那一对“传送法阵”,则是早已存在于这片大地上、经无数岁月变迁仍历久弥新的上古存在。

  这种总是成对而存的传送法阵不知始建于何年何月、更没人知道出自何人之手,却都构建在坚固无匹的岩石地脉上,而且经由某些玄奥法阵与其融为一体,有史以来就不曾有人有能力损坏或者移动分毫。

  之所以管传送法阵叫做“传送节点”,是因为自从十几万年前的先秦时代开始,人们就知道这些传送法阵呈网络状分布在这片大地上,几乎每隔万里就有至少一对。

  位于不同地点的法阵密度不同、传送距离也有远近之分,却在总体上构成了一张蛛网般遍及整片大地的传送通道网。

  于是这张传送通道网被人习惯性地称为“先秦古道”,而网络上的一对对传送法阵,则被称为“传送节点”。

  居住在先秦古道传送节点附近的人族族群,可以不必穿越妖兽出没危机四伏的荒野山林,与居住在近处其他节点的族群互通有无或者彼此支援。

  有此便利作为基础,不停繁衍强大,逐渐形成人族聚居区,进而演变扩张成为一个个大小不同的城池。其中分布“传送节点”越多、传送距离越远的城池更容易聚集人口、扩大规模。

  当这些城池发展到一定规模、人口聚集到一定数量,周边地域已经不能提供充足资源时,很自然就会向附近聚集人口少、或者干脆就没有人族聚居的“传送节点”分流。

  “陇南定居点”就是十万里外、拥有百万人口的“绿野城”分流出来的数十个定居点之一,“绿野城”则是百万里外、拥有千万人口的“赤坎城”分流出来的数十个“小城”之一。

  像“赤坎城”这样的“大城”,在这片名为“小山界”的大地上至少还有十来个。可即便有这么多人口、这么多定居点和城池,人族实力在小山界里却并不占优。

  匡浦解释说小山界以荒原大山为主要地貌,千万里地域少见平原,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原始植被、各种各样的妖兽甚至更为强大的蛮兽。

  妖兽是能吸纳天地灵力凝结妖晶的动物,主要分为初中高三级,每级下中上三品,分别可以对应人族练气、筑基、金丹境的初中后三期。

  蛮兽比妖兽更加强悍,人家都是有“玄根”能吸纳天地玄力、能凝结“蛮晶”的主儿,最差的也相当于人族玄婴修士。主要分为初中高三级,每级下中上三品,分别对应玄婴、化神、分神境的初中后三期。

  兽族境界划分跟人族一致,境界相仿者的战斗力也相差仿佛,可兽族的总体实力却强过人族许多。个中原因很简单,就是人家兽族的数量太大了,占据的地盘自然也就更大。

  在整个小山界中千万里大地上,处于人族绝对控制下的多半就是大城周围万里、小城周围千里、定居点周围百里这么有限的一些区域。

  而在这些区域之外,大体与之面积相当的那些区域,应该算是争夺区,也就是人族和妖兽冲突最为激烈的地方。

  临时营地那种所在远远称不上绝对控制,别说营地外面了,就算营地本身三天两头被兽族袭击也是常态,遭遇攻破毁灭并非稀奇事情。

  至于人兽两族冲突的根源,一是人族绝对控制区内各种资源消耗殆尽,迫切需要到更远的地方去寻找、收集、采掘,这就不可避免地与兽族发生争夺。

  二是所有兽族的身体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源,猎杀妖兽、蛮兽是获取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人族在主动修炼过程中吸收大量天地灵力、天地玄力,自然也是兽族眼中最美味的食物和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人兽两族存在如此尖锐、又不可调和的根源性矛盾,在双方总体实力对比严重失衡的情况下,不知多少万年持续至今,人族没被兽族给吃光实在是件极为难得、非常幸运的事情。

  可是人族不仅存续至今,甚至还在持续不断地发展壮大着,如果说身为万物灵长的先天优势是这种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先秦古道传送节点是必要保障,那完整的主动修炼体系就应该算是关键助力了。

  小山界人族修炼体系分为玄修和灵修两类,这种分类方法跟东洲的灵修和体修之分有点相似,同时也有很大区别。

  首先这里几乎所有的人族个体,生来就能从充斥天地间的“玄灵之力”中分离吸取纯粹“灵力”,逐步修炼至练气、筑基、金丹,在这个阶段就被称为所谓的灵修。

  由于“玄灵之力”中“灵力”只占很少部分,且受天地规则限制金丹以下三境根本无法产生灵识,自然不能使用东洲灵修用的那种法术,也就是说这些“灵修”其实跟东洲体修没什么两样。

  所以这些只能凭原始“灵根”吸纳天地间相对较少“灵力”的人,严格来讲并不能算做“修士”而被称为“体修武者”,或者更直接地叫做“凡人”!

  听到这里七弦终于明白为何原有法阵全部失效,原来都是“玄灵之力”中的那个“玄”字惹的祸,这里的“凡人”有灵根、能分离吸收里面的灵力,那些法阵却只认识纯粹的“灵力”。

  可转念想想又有点发傻,自己苦修多年,在东洲几乎已经站到化神之下的修炼顶峰,怎么莫名其妙跑到这里就摇身一变成了“凡人”了!

  于是壮着胆子问了一句很傻的话:“匡队长,是不是小山界里所有人族最低都能成就金丹?”

  “是啊…你连这个都忘了?”

  “小山界”幅员千万里,数以亿计的人口最低都能修至金丹…七弦很是无语地叹了口气,唉…原来我他娘不过是那几亿分之一的“凡人”。

  匡浦没太留意七弦的表情,接着介绍说“体修武者”或者所谓的“灵修”晋至金丹大圆满后,会有不到十分之一个体能够发生“玄根觉醒”。

  这种“觉醒”的结果就是“灵根”进化成为“玄根”,使得这些人族个体能够感受、吸收、利用“玄灵之力”中磅礴浓郁无比的“玄力”,进而凝结“玄婴”成就“玄婴真人”,同时诞生能够放散离体有限距离进行感受探查、进行微弱控制的“神念”。

  从玄婴真人开始,直到化神真君、分神神君统称为与“灵修”相对的“玄修”,至于更高境界情况怎样,匡浦也没听说过。

  在玄修最低层次的玄婴境,虽然肉身受吸纳入体的“玄力”滋养、穴脉运行的也是玄力,战力比较金丹境已经强大太多。

  但其神念控制力尚且非常微弱,仅能使用一些储物装备和在有限距离内感受探查。所以玄婴境修士除个别特殊人外,战斗方式跟金丹境灵修没有本质区别。

  只有到了化神境,“神念”化生为“神识”,才具有真正强大的感应和控制能力,进而才能修习使用杀伤力巨大的“玄术”。

  提到修炼境界,匡浦特地介绍说在“陇南”这样十万人规模的“定居点”里,最强修为者就是“玄婴真人”。

  而在“绿野”那种百万人规模的小城,最强修为者是“化神真君”。到了“赤坎”那种千万人规模的大城,最强修为者就是小山界顶尖强者“分神神君”了。

  这个时候七弦忽然冒出来个疑问,既然金丹境无法产生“灵识”,那乐芩和“自己”是怎么使用储物装备的,乐芩又是怎么炼丹的?

  委婉问了匡浦后,得到的回答是有很小一部分人族个体,会在出生后至晋升金丹大圆满前的这段时间里提前觉醒玄根。

  这种“提前觉醒”不意味着能够提前凝婴,却意味着能够提前感应、吸收、利用天地玄力,也会提前诞生跟玄婴真人一样、能够放散离体有限距离进行感受探查和微弱控制的“神念”。

  乐芩就是、七弦也“应该是”这样的“提前觉醒者”,所以能跟匡浦一样使用储物装备、所以能炼丹。不仅他们两个,所有在玄婴境前就能炼丹、布阵、炼器、制符的都是“提前觉醒者”。

  不言而喻,提前感受吸收利用天地玄力、提前诞生神念意味着更为强大的修炼潜力和更为广阔的修炼前景,玄修们普遍乐意扶持提携境界比自己低至少一个大境界的“提前觉醒者”,甚至跟他们诚心交好。

  所以当匡浦和乐芩见到七弦取出储物袋后,就有了吸纳这个修为不过金丹后期的“幸运倒霉蛋”加入小队的想法了。

  七弦还了解到,小山界中的阵、丹、器、符四道分级跟修炼境界一致。

  初、中、高三级灵(阵丹器符)师分别对应练气境、筑基境、金丹境灵修,下、中、上三品分别对应初、中、后三期。

  初、中、高三级玄(阵丹器符)师分别对应玄婴境、化神境、分神境玄修,下、中、上三品分别对应初、中、后三期。

  小山界流通货币是灵石和玄晶,灵石分为初中高三级,分别对应流通于练气、筑基、金丹三境灵修。每个级别又分下中上三品,分别对应每境前中后期,相邻等级或品相兑换比率都是十比一,

  玄晶也分为初中高三级,分别对应流通于玄婴、化神、分神三境玄修。每个级别又分为下中上三品,分别对应每境前中后期,相邻等级或品相兑换比率也都是十比一。

  极品灵石不是没有,那种东西一般被人拿来用作交换高整整一个大级别的玄晶。极品玄晶自然也有,跟极品灵石一样,一般被分神神君用来交换高级到小山界都难寻的资源。

  除了上述这些外,七弦还听到一件让他瞠目结舌、差点儿惊掉了下巴的事。

  匡浦说他听人说过,有着几千上万传送节点的这个先秦古道传送通道网络、浩瀚广博逾千万里的小山界,其实本身还仅仅是一幅更大的“先秦古道网”上的一个“中型节点”。

  也就是说,在不知什么地方,还有着不知多少个跟小山界或者相同规模、或者更小规模、或者更大规模的别的“界”。

  七弦忽然想起自己传送意外的时候,在无尽虚空里看到的那张其上脉络红绿荧光时隐时现、诸般节点如繁星点点或明或灭硕大无朋的“大网”,不由琢磨莫非那就是“先秦古道”的全景真相?

  愣了一会儿,七弦使劲儿摇了摇脑袋,痛苦地呻吟了一声,心道这究竟是他娘什么鬼地方啊,东洲、碧波岛、西洲…该到哪儿去找?

  可惜现在不是自怨自艾的时候,只好强行收敛心情,一边听着匡浦介绍,一边四处打量这处“陇南定居点”。

  说是定居点,其占地面积和人口数量绝对堪比东洲一座小城。

  街道普遍狭窄,街道两边的房子全部由巨大的石块垒砌而成,小小的门、小小的窗,屋顶平台上多半都架设有小型弩台,满眼到处是一座座坚固堡垒形象。

继续阅读:588 支援路上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阵渡浮生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