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灭倭的经验,王青山接手起曼头城来,也没有什么压力。
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而隋军也在曼头城休整了几天。
反正他们时间上不急,也不在乎吐谷浑有什么动作,一场战打下来,就跟演习一样。
不……
演习都没这么轻松,跟组团旅游差不多,只不过人数方面有些多而已!
休整好队伍,补充完粮草,留下一部分人经营城池,大军继续开拔。
随后,大军势如破竹的拿下赤水城,只是两月有余,就兵临伏俟城。
沿途的各大小城市,投降的投降,被攻破的被攻破。
更有好些部落酋长,大军还没到,就早早率领族人前去投降。
“伏允,你又是何必呢!”王青山端坐在马上,看着走出城门的伏允,淡淡说道。
在他看来,伏允如果早点投降,吐谷浑根本就不用死这么多人。
而隋军一方,也能够节省不少炸药。
闻言,伏允沉默不语。
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就算那些守城官兵身死,那也是死得其所。
只是,他也没料到隋军竟然强大如厮!
他所做的布置,在强大火力下,根本不堪一击。
“你还要负偶顽抗吗?”王青山继续说道。“就凭你这小小的伏俟城,恐怕挡不了多久。”
“我是来迎你们进城的。”伏允苦涊道。
“你要早有这觉悟,吐谷浑也不至于此!”王青山感叹道。
“青山,吐谷浑虽然是败了,但你也不至于一直挖苦吧?”光化公主有些不满的回道。
“我没有挖苦的意思!”王青山解释一句。
他确实没这个意思。
因为伏允,还不值得他去刻意挖苦,只不过他说话直了一点而已!
接着,他给李靖打了个眼色,后者立马带着人手去接手城门。
等一切就绪,他才看向伏允,淡淡说道:
“咱们进去吧!”
闻言,伏允带着人头前带路。
进入王宫后,自然有人准备好酒菜招待。
不过,端上桌前,自有人会去验毒。
一阵推杯换盏后,王青山进入主题:
“伏允,待会吃完饭,你跟李将军交接一下宫里的财物。”
“还有,充当先锋的将士,也跟李将军交待清楚了。”
“这些都让左仆射和李将军交接就好,我是无颜苛活在世上了,毕竟那么多将士都因我而死。”伏允神情淡然的回道。”只希望王大人看在光化的份上,善待吐谷浑的百姓。”
对此,王青山不置可否,劝都懒得劝。
正所谓“良言难劝该死的鬼”,人家心存死志,他也劝不回。
何况双方也是敌对方,他也没有对伏允心生什么敬佩之情,或心心相惜。
死了便死了!
反正,他现在也见怪不怪了。
有这一个不多,没这一个不少。
他这样想,其他人则不然。
光化公主立马抓紧伏允的手臂,面带幽伤的说道:
”大汗,你死了,妾身该怎么办?”
听到这话,伏允心里有些挣扎。
可他想着死去的那些将士,真的没有颜面再存活于世了。
如果他不死,那些将士们的死,不就成了一个笑话吗?
于是,他挣脱掉光化公主的双手,忍痛说道:
“光化,你还年轻,可以找个人嫁了。”
“就算不嫁,以你的功绩去到洛阳,这一世也应该能衣食无忧。”
他这话不错,别说光化公主让两国维持了几年和平。
就算没有这些功绩,对方身份摆在那,这辈子怎么也不会太差。
而且,有光化公主在,还能安抚吐谷浑的臣民。
就像隋朝的长公主一样,身份地位连萧皇后都不一定比得了。
当然了,光化公主自然不能跟长公主比。
毕竟,隋文帝发家,都是靠这位女儿。
说长公主是大隋第一功臣也不为过。
“可是……没有你,就算富贵一生,又有什么意思呢?”光化公主深情的说道。
”……“
王青山没兴趣听这一对痴男怨女说什么,他拿起碗筷走到李靖身边,商量着接收整个吐谷浑的事情去了。
这可不比接收沿途的那些城市,毕竟那些城市都被打服了。
而那位左仆射也很快进入了身份,跟着提议建。
待到宴会散去,终于商量出几个可行的方案来。
王青山回到寝宫,就把那些方案整理出来,然后派人送回洛阳。
当然……
也有让杨广派人过来接收,因为他们只负责打战,管理和治理地方,肯定得安排专业人士过来。
到了第二天,王青山一大早就被人叫醒。
因为光化公主和伏允,就在宫殿里自杀的。
他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是当听到这消息时,还是有点措手不及。
伏允死不死,都无所谓。
甚至吐谷浑的任何人死不死,都与他关系不大。
但光化公主不同,毕竟是和亲公主。
她这一死,搞不好还要惹来杨广的怪罪。
可事已至此,想这些都已无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至少,光化公主的后事,要办得漂漂亮亮的了。
他让人叫来左仆射,吩咐道:
“你们国王和王后的后事,交由你负责,一定要按吐谷浑最高规则来。
“特别是光化公主,不能马虎了,不然提头来见。”
“是!”左仆射恭敬回道。
他对于伏允的死,毫不意外,事前两人还商量好的。
不为其它,就为给吐谷浑百姓心里留下一颗仇恨种子。
让他们心里知道,是隋军逼死他们的王。
至于这种子能不能发芽、能不能生根,他们都不知道。
其实,就算能发芽生根,又能维持几代呢?
他们可是深知汉族那强大的同化能力,可那又怎样?
账不是这么算的,哪怕后世不记得了,那也是后世的事,他们已经做完自己该做的,就无愧于心了。
“行,那你下去办事吧!”王青山挥挥手,示意左仆射退下。
接下来的日子,倒是没急着去攻打高车了,而是忙着光化公主的丧事。
一国国王和王后的丧事,自然很是宏大。
用举国皆知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全国挂白的同时,各地有头有脸的人物也前来奔丧。
有些人,奔着奔着,自己也命丧黄泉了。
这些人,都是一方实权人物,而且还是硬骨头,怎么劝也不愿意归附大隋的。
那就没办法,只能送他们下去给国王和王后陪葬了。
不然,等他们回去,免不了要闹出一番波折来。
其实,王青山倒是不怕他们举反旗,又或召集一些有家国情怀的人来硬刚。
这样倒是好办,直接大军压境,一锅端了,来个一了百了。
怕得是,他们散于民间,然后再搅风搅雨,那样伤害力虽不强,但也够恶心人的。
当然,杀的这些人,肯定也不是全部的硬骨头。
肯定还有人忍辱负重,没有在伏俟城暴露出来。
不过,这也无所谓了,能杀一波是一波,总比都留下来得强。
果不其然,在丧礼结束不久,整个吐谷浑就刮起了一股妖风。
民间流传着,是大隋逼死伏允和光化公主的。
甚至,还有不少死士闯入王宫刺杀王青山,搞得后者连门都不敢出的。
就算呆在宫殿,也是里三层外三层的保护着。
王青山知道这事肯定是有人在煽风点火,也曾派兵去镇压那些愚民,派人去抓拿幕后之人,但效果不大。
只能等大隋方面派人过来完全接收吐谷浑后,才能杜绝这种事了。
就这样又呆了两个多月,朝廷终于派人来接收了。
领头的是李袭志,是他推荐来经略吐谷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