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小说>都市>重生1977:别把女儿送人,我能照顾好你们!>目录
第一百一十四章 未知数“谢谢你,昊宇。”
陈建国递给他一根烟,说:“明天我要去魔都。”
第二天,陈建国早早准备妥当,带着期待踏上了前往1977年魔都的旅程。
从广海市出发,只需八小时车程直达魔都老北站,下午三点,他就已经抵达,迫不及待想要看看这座城市的模样。
老北站是1909年建的老建筑,规模小、设施陈旧,周围都是高楼大厦,没有扩展的空间。
车站的候车室面积不足4000平方米,却要容纳每日高达5万人次的旅客流量,特别是在节假日时,这里总是人满为患。
这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车站,在1977年底就停止了服务。
如今走在其间,陈建国心中充满了一种特殊的激动,他曾经在报纸上读到关于这个地方的故事,而今亲身感受它的存在,仿佛穿越了时间的长河。
挤出人群后,眼前展现出一幅繁忙的画面:
长长的车厢排成一列,人们有序地排队等候;
偶尔有几辆古董车驶过宽阔的街道。
街头巷尾,商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他们售卖着各种商品——瓜子、花鸟鱼虫、旧货和布料等。
离开火车站,陈建国向西走去,不久便遇到了一位小贩正在甩卖钢化玻璃杯,通过将杯子摔在地上来展示其坚固性。
陈建国只是匆匆一眼,便继续走向繁华的主街,体验1977年的申城风情。
在热闹非凡的主街上,摊贩们摆满了色彩斑斓的布料,尽管布票制度还未完全废除,但有些摊位已经不再要求布票了。
转了一圈,陈建国发现“的确良”这种布料已经少见,因为更舒适的面料逐渐成为主流。
找了个拥挤的小吃摊坐下,陈建国点了几样小吃,一边吃着,一边观察着熙熙攘攘的人群。
在申城这样的大城市,粮票已经成为过去式,所有物资供应充足,而在北方地区,这一变化还要等到未来几年。
一顿简单的饭食花费仅三毛钱,买了一份地图后,陈建国坐上了公交车,朝着目的地前进。
他对这座城市非常了解,不仅因为它曾经是他公司的一个重要据点,还因为他对魔都的发展历程如数家珍。
坐在车上,望着窗外既熟悉又陌生的风景,陈建国陷入了沉思。
1977年11月19日,正是在这个时期,申城举办了首次时装秀,模特身上的新潮服装激发了人们对美的渴望,并引领了时尚潮流,促进了社会观念的变革。
那一年,一条喇叭裤在魔都只售45元,而在其他城市可能价格更高。
这让他意识到市场空白带来的商业机会,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地方可以有不同的价值。
在江泉市,喇叭裤已经以44元的价格销售了一段时间,想要重新提价到110元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因为消费者已经习惯了更低的价格。
随着时间的发展,喇叭裤的供应商越来越多,价格趋势只会走低,甚至可能降到20元一条。
大约一小时后,陈建国抵达了魔都的一家服装公司。站在附近的街道上,他感到了一丝紧张。
他在街边卖冰淇淋的摊位前整理了自己的着装,尽管面容显得年轻,但他整体散发出的企业家气质依旧浓厚。
戴着黑色墨镜,穿着黑裤子和白衬衫,脚蹬皮鞋,只差腰间别一个BP机就能完美复刻80年代企业家的形象。
回忆起1974年,这家公司曾在京北举办了一场模特秀,展示了自家设计的服饰,每件售价上百元。
由于大受欢迎,产品几乎售罄,还不得不采取预付款的方式,最终这场秀为公司带来了百万级别的利润。
这一成功案例让魔都服装厂转型成为行业巨头。
考虑到当时京都的消费水平与现在相差不大,如果提前一年进行类似的活动,即便无法复制当时的辉煌,也能带来可观的收益。
陈建国计划低价采购魔都服装厂的库存,再在京都举办一场模特表演赛来推广这些商品。然而,这并非易事;
他的资金有限,场地租赁、模特费用以及进货成本加起来远远超出了他的预算。
此外,融资在这个时代并不容易,而且还有许多未知数:
服装厂是否愿意合作?谈判需要多久?政策变化如何影响?资金链会不会断裂?
虽然看似占尽先机,但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风险也随之增加。
不过,陈建国决定冒险一试,即使失败,至少他还有一处小院作为退路,不会让家人.流离失所。
因此,他对这次尝试并不畏惧,而是专注于如何实现目标。
了解了一些魔都服装公司的基本信息后,陈建国离开了现场,开始考虑自己的住宿问题,并有条不紊地准备接下来复杂的步骤。
而在江泉市的百货大楼里,江芯本应今天出院,但聂思明和薛丽霞谁都没有去医院。
相反,他们正在店里与一位身穿花色衣服的男人交谈。
男人拿出一份订单列表,用带着广海口音的普通话说道:
“放心吧,除了你们,其他商户都已经订购了原价的喇叭裤,之后的喇叭裤都会是50元一件。”
“真的吗?让我看看。”
薛丽霞微微笑着接过男人手中的订货单,聂思明也好奇地凑近查看。两人看着名单上的数字,不时发出惊讶的声音。
“老李家竟然订了一万的货?”
“咦,秋容也订了一万?她家不是经济紧巴巴的吗?”
“还有乾进,直接两万!这都是怎么回事?”
薛丽霞一边看一边惊叹。正当她想继续浏览时,男人轻轻收回了名单。
“好了,这些信息可得保密,看看就算了,真要细究的话,我可不能让别人知道。”
他把名单收进口袋,解释道。
“非得一万起订吗?这对咱们来说有点吃力啊。”聂思明皱眉说道。
“哎呀,大家都是做生意的,要是实在有困难,五千也行,不过这样每件商品的成本就要多两块了。”
男人轻松地说着,仿佛这笔交易做不做都无妨。
“那我们就订五千吧?”聂思明看向薛丽霞,寻求她的看法。